引言:

1991年3月17日,当时的苏联人进行了一场决定国家命运的投票。

148574606人,大概就是1.48亿人走进了投票点,因为事前的争议,这次公投只有九个加盟共和国参与。参与的这群人用自己的选票决定了一个伟大国家的命运,这投票率占参与国人口的八成左右!

选举的项目很简单,是否支持保留联盟形式,而且只有是或否两个选项。

随后统计票数的时候,76.4%的人认为应该保留联盟形式,就连乌克兰支持保留联盟的投票者都有70.2%之多。

由此可见,当时赞成保留苏联作为联盟而存在的人,还是占据多数的。

但是,这里有但是了,这但是就是,新同盟条约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舍的老兵和投票人群)

一:不在联合的新同盟条约?

新同盟条约到底是什么意思?

答案其实很清楚,通过新的全民公投,建立一个有别于曾经中央集权的苏联,转而建立一个主权共和国联盟。

这话如何理解?我们从名字就听懂了!

原来苏联叫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公投后的苏联会被叫做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 ,这主权之说,就透出了很多不同的意味。

基于这个联盟条约的苏联,是由地位平等的联邦制主权国家所组成的联盟。

每个缔约国都是主权国家,所有主权共和国在加盟苏联后,虽然苏联依旧是一个国际关系中的主体国家,但加盟共和国也有了外交、贸易、领事等权利。成员国间的关系,从联盟从属关系变成了平等互助关系。苏联法律虽然崇高,但依旧管不了主权加盟国的事。

更让人难堪的是,广袤的苏联领土资源,也根据国界划分归属各个主权加盟国所有。

(曾经的苏联)

简言之,按这个公投结果建立的“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名义上仅仅是个空壳!

一个空壳的国家,却因为一个公投而存在,这说得过去吗?

答案是当然说不过去,于是苏联在公投之后继续坚持了几个月,就烟消云散!

如果以这个说法看,这个赞成票高达76.4%的全民公投,实质上促成了苏联的加速解体。

这里我们用另一个思路理解,或许就能找到答案!

这思路就是: 所有的苏联人民,依旧怀念曾经苏联的强大,还有作为超级大国的荣光,但是他们却不愿意为了这荣光,付出代价。

而这,就是苏联解体的根源,拥有记忆和荣光,但对于很多苏联人而言,少了实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理想主义时代)

二:强大的苏联何以至此?

按照史料的说法,苏联经济最强大的时候是勋章帝时代的1980年。

那一年的苏联,经济实力曾经达到美国六成以上,这对于冷战对峙中经济长期处于下风的苏联而言,无疑是不小的奇迹。

有鉴于苏联特有的工业结构和经济模式,能成就这样的经济成绩殊为不易。

这里我们换个说法,或许大家就懂当年的苏联有多强了!

如果考虑通胀因素,1980年的苏联国民收入等于今日俄罗斯的十倍左右。

今日美国GDP是20.49万亿美元,让1980年的苏联空降到今日,GDP指标会是12万亿美元还多,当然这个是理想状态下的,只是做个类比,读者别上纲上线,后续有史料记载佐证!

按1982年苏联时事出版社出版的《苏联基本数字手册》,当时的苏联人均GDP,因为人口比美国要多,大概是美国的55%左右,换算成今日同期,大概是3.3万美元。

这就是当年苏联的经济实力,绝对妥妥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这不比美国差的经济状况中,经济最为发达的俄罗斯贡献了最多的经济产出。

(念旧的人)

而这就是让俄罗斯人不满意的根源!

原因无他,自己用差了不算多的经济产出,过上了远远不如美国的日子?这上哪说理去?

因此无数俄罗斯人升腾起了一个想法,如果我们独立出去,是不是日子会更好过?

其实有这个想法也属正常!

当时的苏联经济,是典型的富裕补贴穷困,中亚五国经济发展不好,长期拿补贴,这样的加盟共和国在苏联并不少。而且苏联基于大国影响力需要的对外援助,也造成了本国人的生活水平的下降。

亚非拉国家都受到了苏联的援助,这无疑是拿俄罗斯人创造的财富给别的国家改善生活啊?

这样的现状让作为苏联中坚力量的俄罗斯人,渐渐松动了自己的立场。

他们的立场,从坚决维护苏联体制,给苏联做贡献,变成了开始寻思自己的生活水平问题。

恰逢其会的,戈尔巴乔夫上台时喊的口号,更让这个想法变成了风潮。

戈尔巴乔夫弄的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实质上动摇了俄罗斯人内心坚定地维护苏联的心态!

他的上台,让废除苏联的想法在俄罗斯人内部不可遏制地扩散。

从这个角度看,就可以知道。

让苏联解体的从来不是美国,反而是苏联上层和苏联人中占据大多数的俄罗斯人。

(集体的意志)

三:经互会引爆矛盾。

一个国家稳定的根源是什么?答案是国家层面财富分配的效率和公平兼具。

之前说过,俄罗斯人自觉在财富分配层面,为了维护整个苏联的利益牺牲太多,自己太吃亏了,这才是苏联解体的根源!

至于这个根源为何凸显,看看曾经的 “经互会” 有多强大就懂了。

在冷战时期的东北亚,半岛北边和韩国是两大阵营典型的代表国家。

半岛北边是苏联“经互会”的边缘成员,处于经济体系末端,可吃着苏联的红利,当时的半岛北边生活水平却很不错。在苏联帮扶之下,半岛北边先后用千里马运动和一个七年计划,数个六年计划,让国力蒸蒸日上,比南边邻居日子好过不少!

1970年的时候,半岛北边就宣布,自己已经是先进的工业国。

那时的半岛北边发展是超过韩国的,即便到了80年代,半岛北边生活水平也能做到不落韩国多少,两国大致旗鼓相当!

这个状态和苏联解体前,华约和北约的动态平衡势头一样,差距是有,但没那么夸张。

两方在经济层面维持100比65左右的均衡,并且在各自的经济圈子中,自成体系各过各的。

美国在军事上没有占据优势,经济上虽然美国占据优势,但要说处于碾压状态也是妄言。

苏联就这样用不照顾俄罗斯人利益的方式,让俄罗斯人输血维持了经互会的存在和强大。

可,这个不够公平的分配方案,让俄罗斯人不满啊!

当俄罗斯人没有那么高的思想觉悟,在各种西方宣传后生出了别的心思,进而厌倦僵化而又不公平的现状后,这民意基础就势必会倒逼上层的改变。

由此开始,冷战的结局也有显而易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冷战的真相,苏联不想打了!

1991年寒冬,美国赢得了冷战,在苏联一夜间消失后,美国莫名其妙地成了最后的胜利者

这是冷战的结局!

随后的美国,携冷战胜利势头号令天下,成了首屈一指的超级大国,弄得全世界避其锋芒。

这胜利的感觉,让美国人欣然自得,自以为天下无双,还鼓捣出了所谓的《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给自己的所谓制度优势盖棺定论,说什么最优秀!

这得意忘形的感觉,其实就是个错觉,冷战从不是美国打赢的,而是俄罗斯人不愿意打了。

(宛如梦呓的论断)

苏联的土崩瓦解,只是俄罗斯人不愿意被各个加盟共和国,东欧国家拖后腿而已。

在俄罗斯人认知中,他们一直是欧洲国家,苏联的精华也在俄罗斯乌拉尔山以西的欧洲部分,自己一直给华约输血,为了一个或许无法实现的理想牺牲幸福,这太荒唐了。

造成这一切的就是“经互会”!

一个让不少人误解成苏联控制成员国的工具,打造苏联经济模式的组织。

那么真实的经互会是什么样子的?其实他跟今日的欧盟有不少相似之处!

今日欧盟主导国家是德国和法国,相较于德法两国的经济体系健全,其他加盟国其实也有经济结构单一的问题,欧盟国家如果脱离了欧盟,经济一样难以独立。

不少欧盟国家,农业无法独立,工业制造能力也没有,加入欧盟他们才能过得更好!

那么,既然一样,为何欧盟发展壮大了,而“经互会”却解体了?

则不得不说,经济基础和诉求不同而已。

在欧盟中虽然也有输血,但这输血跟苏联层面的计划经济完全不同。

计划经济下的苏联,践行均衡分配传统,拿走了富裕区域的产出,帮扶不富裕区域,让所有人吃穿不愁,但生活水平却不代表他们的经济发达程度。

这样的状况是劫富济贫,反观欧盟各个成员国则多了各取所需的意味在内。

德国、法国需要来自欧盟的劳工,也需要来自欧盟的资源。

(欧盟)

但这些都是基于相对等价交换原则进行的,而不是均衡原则进行的。付出和回报成正比才是经济良性互动的根源,而苏联的模式,则会养出懒汉。

吃穿不够都会有人送来,这就让俄罗斯人生出反感了。

作为苏联整体受教育程度最高,资源最丰富也最庞大的成员国。

俄罗斯人认为,自己只要甩开苏联这个沉重的包袱,就能凭借丰富的资源,健全的工业能力,完善的人才储备,成为欧洲甚至世界最富裕的国家。而且失去了苏联沉重包袱的他们,还能顺利融入欧洲世界,成为西方的一员,就此走上另一条不同的道理。

苏联的存在,成了俄罗斯人的负担,作为苏联基石的俄罗斯人,当然不愿意在继续冷战了。

于是,苏联就解体了。

(苏联再见)

五:自以为是减负,谁曾想是噩梦。

时至今日,不少俄罗斯人在回想苏联的时候,都会有怀念但却不愿意回去。

原因简单,他们认为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但正确的选择之外,就没有错误吗?答案是当然有,甚至影响深远!

曾经的苏联基于大局,将无数工业门类做了切分,各个加盟共和国都有自己的优势项目。

在这样的整合优势下,才有苏联完善的工业体系、健全的工业门类出现,一场无差别切割之后,新生的俄罗斯郁闷的发现,自己不仅被西方摆了一道,还失去了曾经健全的体系优势。

这点上,曾经乌克兰黑海造船厂上,那一直修不好的航母就是明证。

当独立后的乌克兰指望修好航母的时候,他们的工程师发现,这需要一整个国家的工业体系才能完成,他需要数百上千的工业门类配合。

曾经的苏联拥有这一切,可乌克兰没有了,乌克兰没有了,俄罗斯就有吗?答案是也没用!

俄罗斯现役最后一艘航母,要么在大修的路上,要么在趴窝的路上,就是这没有的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航母介绍图)

六:理想为何落空。

苏联建立后,列宁提出了列宁主义,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实践。

当时的俄国,农村还有农奴制残留,城市中也有资本主义兴起,基于这个特点,列宁分外强调集体主义,只有这样才更适应深具服从性的俄罗斯人,还有俄国特有的经济结构,

可以这么说,列宁的社会主义实践有深深的沙皇俄国印记在里面。

但“一方不能解百毒”,我们发展社会主义的时候,立马意识到苏联的经验不是能全盘复制的。原因无他,我们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国家,践行集体主义的时候一定要有自由化。

这也是后来我们拒绝加入经互会根源,苏联的经济分配弊端,势必会出现大问题,必须要跳出这个陷阱之中,要不然一条路走到黑,整个苏联集团必定会出现内部矛盾。

由此可见,苏联模式只考虑了影响力诉求需要,,却一直没有找到相对公平的分配方案。

(美国从未赢)

尾声:

苏联解体后,美国立马跳出来说自己赢了。

当时但凡有点见识的就知道,这胜利名不副实。最明白的就有欧洲人。

冷战还没结束,欧共体就在1991年12月11,单独召开了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签署《欧洲联盟条约》,宣布成立欧盟!

这欧洲人的言外之意就是,虚拟的胜利名不副实,他们并没有因为美国的胜利,就心甘情愿地融入美国的经济模式,等待美国分配经济利益,反而要自立门户,开始跟美国分庭抗礼。

因为他们知道,这不是美国模式的胜利,仅仅是苏联自己失败了而已。

这也是美国一直对欧盟不满,不断搞破坏的根源。

一场科索沃战争,让欧元失去了初生的锐气。

就在欧洲开始布局的同时,中华大地也有一首歌响彻大地,那就是《春天的故事》,真正的共同富裕,才哪个时候已经孕育出了雏形。

苏联没了,只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但下一个大时代也顺势而来。

将这个大时代回溯到冷战结束,就能明白,其实冷战谁也不是胜利者,无论美国和苏联,都没有践行自己的经济体系去影响全世界,也没有成功推行自己的思想。

从这个角度看,美国和苏联都不是胜利者,为何如此说?

答案还是“一方不能解百毒”,指望用一套体系,一套思路解决所有的问题,本身就是个伪命题,由此才有高明的“求同存异”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