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是一种态度,很多时候热爱也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眼前所展现的世界万紫千红,各种各样新奇美妙的物件围绕在我们的身边。

但这一切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有时候我们会容易迷茫,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我们不由得开始怀念,就是那个车马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人的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出生在那个年代,她的名字叫做李爱珍,是那个年代难得的女科学家。科学和李爱珍的缘分始于热爱,终于热爱。

中国女科学家李爱珍因热爱科学,坚持努力,直冲复旦大学。

1936年5月,福建省石狮市永宁镇港边村诞生了一个女婴,这个孩子的到来,对这个家庭来说是莫大的欣喜,父母都极其的喜欢这个孩子,为她取名叫做李爱珍。

此时谁都没有想到,这个被父母视若珍宝的女孩,将是未来享誉世界的中国女科学家。从1948年小学毕业开始,李爱珍对生活中的一些特殊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她十分热爱学习,热爱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难题。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学习成绩十分优异,天马行空的想法让这个年纪尚轻的女孩对未知的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直到开始接触化学的时候,李爱珍才真正地找到了她未来的生活方向。在化学课上的李爱珍总是一副深沉的模样,一身化学研究者专用的白色大褂,那副浅色眼镜后面熠熠闪光的眼睛透露出了李爱珍对知识的渴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一次课程,李爱珍都学习得非常认真。课后也会积极主动的问题或者和老师同学们讨论所遇到的问题。

此时大家还不知道李爱珍心中一直有一个向往着的目标。那就是复旦大学的化学系。

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教育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开放,女子开始上学接受教育不再像之前那样,只懂得围着家庭转圈。

但是对于像化学这样的课程,女学生还是非常稀少的。一方面化学研究非常的辛苦,整日沉浸在充满刺激气味的化学实验室里,这对于女生来说是十分难接受的。

再加上那个时候人们的思想还没有开放到那样的程度。认为女孩子还是要以结婚生子为主。

但李爱珍的父母却没有这样的思想,在他们的眼中,只要女儿所做的决定是积极的,向上的,他们的无条件的支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1954年,李爱珍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化学系。

就此,李爱珍走上了她真正热爱的化学之路。进入复旦大学化学系的李爱珍见识到了许多,以前只能在书上见识到了器具,一些实践课程也真正能够上手去操作。

这给李爱珍学习化学提供了良好的实操环境,也让李爱珍的科学研究更上一层楼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8年,李爱珍从复旦大学化学系毕业,回到上海冶金所开始工作。

为科学事业奉献一生,四次申请中科院院士无奈被拒。

投入到工作中的李爱珍,对于科学研究事业的热情丝毫没有减少,两次被公派到美国做访问学者,对于电子工程的学习,让李爱珍的视野更加的开阔,知识储备量也更加丰富。

做过院长,当过导师,也成为过电子材料,光子材料专题的负责人,创建过实验室,发表过256篇论文。先后获国家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奖16项。

李爱珍这一生在科学方面的研究可以说已经为国家做出了莫大的贡献。周围人对李爱珍的夸赞和羡慕之声也是此起彼伏,这让李爱珍第一次感觉到了成就感。

抱着这样的心情,李爱珍去申请成为中科院院士,但这一次申请却被拒绝了,第一次吃到闭门羹的李爱珍意识到了自己和中科院院士的差距。

正所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被拒绝的李爱珍并没有气馁,反而奋起直追,更努力地投入到科学研究当中去,不断提升自己。

在自认为做足了充足的准备之后,李爱珍发起了第二次,第三次的申请。但全部都被拒绝了。屡次被拒绝的李爱珍就像一只打不倒的小强,被拒绝一次,她就奋进一次,努力一次,但当她第四次提出申请的时候,却因为超龄再次被拒绝了。

在被拒绝了四次之后,李爱珍加入了美国科学院,成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也是因为这一次加入让本来没有什么名气的李爱珍一下子冲上了大众的视野,知道了李爱珍的经历之后,大家都在为她感觉到惋惜,但她自己倒是显得十分淡定。

中国女科学家李爱珍三观极正满满正能力。

面对大众的声音,李爱珍认为是自己的能力还不够加入到中科院成为院士。毕竟每个行业,每个国家,每个科学领域对于成就的判定是不一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申请被拒绝,但是国家并没有否定李爱珍所作出的贡献。在科研方面也是提供了一切可以提供的条件去支持她,无论是研究平台,科研经费还是科研环境等等。都毫不吝啬。

而李爱珍也深深地明白这一点,所以在科研过程中,李爱珍始终保持着一颗感恩的心。

即使是作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李爱珍,她的心一直在牵着中国。虽然说话的时候总是轻声细语的,但是在做研究的时候透露出的那股韧劲展示了她作为中华儿女的不屈不挠。

她的一生就像就像李爱珍自己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做学问要先把人做好,人做歪了再大的学问也不可能得到人家的尊重”。

为人正直,专心钻研科学,年龄在随着时间的流失而增长,对科学的热情也在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长,就算被中科院拒绝,就算因为成为美国外籍院士而名声大噪。

对她来说一切都像一开始一样,她只是一个安安心心做研究的科学爱好者。

01结语

四次被拒又如何,李爱珍热爱的是科研,心中所想的是为祖国做一份贡献,一生倾注时间和精力所求的也并不是一个头衔。路是自己选的,此生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