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娘终生未嫁,无儿无女。在她去世的那天,成大娘家来了一个男子,他把成大娘的尸体背起来就要离开。 众人连忙把他拦下,男子说:成大娘还有生还的希望,你们快让我走。

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有这样一个家庭,夫妻俩年纪都不大,但是自从生了女儿以后,妻子就再也不能怀孕了,夫妻俩就把所有的爱全都给了他们唯一的女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对夫妇给女儿取名叫成丽萍,他们希望女儿过上顺利平安的生活。 在爹娘的悉心照顾下,丽萍转眼就长到了18岁。

18岁的丽萍长得肤白貌美,身材高挑,知书达理,不少媒人前来提亲。丽萍的爹娘尊重女儿的选择,对女儿的婚事,夫妻两个绝不干涉。

丽萍心里有个心仪之人,他就是沈振江。他和丽萍住在同一个村子里,家境一般,但沈振江很有上进心。他酷爱读书,打算将来赴京赶考,求取功名。

沈振江也喜欢丽萍,两人发誓今生今世只爱对方一个人。他们也商量过,待沈振江功成名就后,二人再结为夫妻。

弹指间,十年过去。沈振江多次应试,可惜都未金榜题名。一转眼,沈振江已年近40,而丽萍也已30多岁了。 两人还是信守诺言,没有结婚。

沈振江爹娘着急,丽萍爹娘也同样着急。 双方家长坐在一起商讨解决办法。 最后,他们把沈振江和丽萍叫到了一起,打算让他们二人先结婚,这样对沈振江考取功名也没有影响。

沈振江说,只要娶了萍丽萍,难免会影响他学诗读书,明年又是科考之年。 他再做最后一次努力,如果还是名落孙山,再把丽萍娶进门,从此过着一般人的平淡日子,和丽萍做一对恩爱夫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次年,沈振江又去参加赶考,不过没多久,就有消息说沈振江在赶考途中,当他乘小船过河时,突遇河水暴涨,他和船夫相继落水而亡。

惊闻噩耗,丽萍伤心欲绝。从此,她就放弃了结婚的念头,发誓要为沈振江一生守情。沈振江死前养了一只小狗。 这只小狗又黑又亮。

沈振江死了以后,丽萍跟沈振江的父母把小黑狗要了过来,她把小狗当成沈振江一样,悉心照顾它。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丽萍都50多岁了。 父母相继去世,留下丽萍孤身一人,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

这一天,丽萍带着黑狗上山挖野菜。这时,小黑狗已经长成了大黑狗。 它身强力壮,不分昼夜为丽萍看家护院。丽萍带着黑狗来到山上后,丽萍用镰刀挖野菜,黑狗懂事地用嘴把菜篮子掂来掂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突然,一只狼出现了,这只狼径直向丽萍飞奔而来,它张着大嘴,似乎很饿,想要一口吞下丽萍,丽萍惊恐地看着饿狼扑来,一点办法也没有。

在此紧要关头,黑狗冲了过来,它挡在了丽萍的面前,和狼展开了殊死搏斗。狼可能太饿了,它绝不会轻易放弃即将到嘴的美味佳肴。黑狗对丽萍极为忠诚,绝不允许狼对丽萍有丝毫的伤害。

黑狗和狼打了多个回合,还是不分胜负。 黑狗很着急。 它担心如果狼把它的同伴招来,自己哪会是狼群的对手。 到那时,丽萍会很惨,黑狗想尽快结束这场搏斗。

于是黑狗看准机会,把狼的一条腿给狠狠咬住了,并把它拖到了悬崖边上,然后 拼尽全力跳了下去,就这样,黑狗和狼同归于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好路过的仙家看到了这一幕。 仙家深受感动,便把黑狗收了。没有多久,仙家就让黑狗转世了。 黑狗投胎转世到一户人家,母亲生下他后,父亲见黑狗生来又黑又壮,便给他取名黑子。

黑子8岁的时候,有一个道士来到家中。道士说:黑子与道教有渊源。 征得黑子父母同意后,将黑子带到道观,希望黑子日后能造福天下。

接下来再说说丽萍,那天黑狗为了救她和狼同归于尽之后,丽萍真的成了一个孤家寡人了。 好在附近有邻居们照顾她,她才得以活下来。

一眨眼,20年过去了。 在丽萍70多岁的时候,她毫无征兆地突然走完了人生之路,安然离世。邻居们得知丽萍去世的消息,就喊来了村民,大家一起准备让丽萍入土为安。

中午时分,一个黑衣男子突然跑到丽萍家。 谁也不认识他,男子一句话也不说背起丽萍的尸首就要离开。

众人连忙阻止黑衣男子,黑衣男子却说:“她还有生还的希望,请放过我,假如耽误了时间,错过了救治机会,我将回天乏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人见黑衣男子面相善良,就让他把丽萍的尸首背走了。

此黑衣男子便是黑子。 这一天,他在道观中专心修炼。 突然,他感觉好像有声音在呼唤他。 他顺着感觉来到了丽萍家。 他觉得他和丽萍在一起是老熟人。

黑子背着丽萍的尸体来到了道观。 在黑子的精心救治下,丽萍真的起死回生。而丽萍对黑子也似曾相识。

黑子在征得道长的同意后,给丽萍找了一个房间,像亲生儿子一样,在丽萍床前尽孝。在丽萍和长老的共同教导下,黑子不负众望,后来,他成为了一个道德高尚、受人尊敬的人。 他用所学的医术,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丽萍又活了30来年,直到100多岁才寿终正寝。丽萍去世后,黑子以儿子的身份为丽萍主持了葬礼。

丽萍虽然终身未婚,没有子嗣,但黑子就是她的后代,黑子用自己的两重身份诠释了何为忠义?何为孝顺,引人深思。

素材取自《民间故事》。主要是借事喻理,叫人向善,与封建迷信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