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妈悟语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优秀的人,但孩子不会自动优秀,是培养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育界有个流传很广的公式:一个优秀的孩子=60%家庭教育+30%学校教育+10%社会教育。

想要孩子优秀,关键还在父母。那父母一定要狠狠管教吗?不是的。

很多朋友有这样的体验:看到一个孩子很优秀,学习成绩好、独立性强、家务活样样会做、和父母关系也很好,我们忍不住向他的父母请教经验,结果他们却感觉无从说起,往往给出这样的答复“我们也没做什么呀! 孩子就是很自律、很主动,我们很省心!”

乍一看上去,优秀孩子好像是天生的,是来报恩的,实际上和他们仔细交流,就会发现父母的“不管”是另一种形式的“管”,他们大都在4个方面能忍住不管,反而成全了孩子的优秀。

忍住不催促,孩子更自律

孩子拖拉磨蹭,是很多父母的心头痛,只要看到孩子拖拉,大部分父母都忍不住催。

催过上百遍,都无济于事。这样的催已经成为常态,还有什么意义呢?孩子会把父母当作闹钟,被催的时候说明时间差不多了,父母发火的时候,就是必须要行动了。

孩子所有的时间都受父母控制,一切行动听父母指挥,就像一台机器,自己不会主动去做,有时候还可能因此减少劳动,孩子的自觉性只能越来越差。

有个朋友非常后悔地说,儿子从小就很拖拉,每天早上起床开始就在我不停催促中度过,学习写作业更是如此,和他爸爸也没少吼骂。现在儿子成年了,好多事不愿意和我们说实话,干啥都没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磨蹭其实是一种自然行为,可能是没有时间观念、可能是能力不足、可能是对要做的事情不感兴趣、也可能是父母包办太多。

如果我们理解孩子,不用自己的标准看待孩子,而是从孩子的实际问题出发,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不用催,孩子的能力达到了,思想认识提升了,也会变得非常自觉。

有一个妈妈很聪明,儿子上5年级的时候,写作业总是磨蹭,但是玩起科技玩具非常积极。妈妈给他买了一套物理玩具,儿子为了能节约时间玩玩具,回家后先写作业,变得异常主动。儿子说,既要写作业又要玩玩具,才发现时间真宝贵。

孩子自己体验到不磨蹭的好处或者必要性,他就会自觉安排自己的事情,越来越自律。

忍住不打击,孩子更自信

很多父母从来不会鼓励孩子、赞美孩子,他们有的是害怕孩子骄傲,有的是对孩子期待过高,总是看孩子不顺眼,所以不会肯定孩子。这种“打击式教育”只会让孩子沮丧,失去自信。

有个朋友已经成年了,对父亲对他的打击依然印象深刻。

几岁的时候在客厅唱歌,父亲说不好听,像邓丽君那样才好听。

一年级的时候,学习查字典,自己觉得查很快,想炫耀给爸爸看,可能是因为紧张速度变慢,爸爸就不高兴了,说“哪里快了”。

高中学画画,想报班试学两个星期,爸爸说画得一般,没必要学,浪费钱。

这位朋友自述性格内向自卑,多少都跟父亲的打击有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父母在生活中多给孩子一点赞美和鼓励,孩子就会自信、乐观、积极得多。

作家三毛曾经被父亲打击,心里很苦,直到有一次,她发表了一篇文章《朝阳为谁升起》,父亲看后,写了一张字条赞赏她“这是近年来,你写出的最好的一篇文章,写出了生命的真正意义。”

三毛为此特别开心,在《一生的战役》中描述道:父亲肯定了我在这个家庭里一辈子消除不掉的自卑和心虚。

赞美孩子就像太阳对花朵的作用一样,在哪方面认可孩子,孩子就在哪个方面更出色,整个人生都被自信的光环照亮。赞美很简单,收起挑剔的眼光,注意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就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忍住不唠叨,孩子更贴心

父母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总是忍不住唠叨孩子,试图通过唠叨让孩子变成自己期待的样子。但是唠叨太多,孩子会很反感,不但起不到激励的作用,还会伤孩子的心。

前几天看到一个案例,有个男孩受不了母亲的唠叨,离家出走,深夜一个人坐在河边哭泣。

民警找到他劝告说“你现在年龄太小,你还不懂,到了叔叔这个年龄,屋里面有三个声音最好听,一个父母的唠叨、一个孩子的哭声、一个跟老婆的吵架声”。

到了一定的年龄,自己开始唠叨的时候,才能体会到父母当年的心情。但是孩子不能穿越,他要经历当下,痛苦忍受几十年,也是倍受煎熬,尤其是父母的唠叨没有意义、不正确的时候。

《做对“懒”爸妈,养出省心娃》中提到,不断地纠错和讲道理会让孩子感受到成人没有边界的控制,因此,无论你说什么,他第一个念头不是判断你讲的话对不对,而是要捍卫自己的自主权。

总是唠叨,只能把孩子推到对立面。

智者讷言,而每言重于千金。父母少说话,只说重要的话,只说一次,让孩子自己去体会,自己承担后果。

孩子亲自体验一次,比我们唠叨100次都管用。孩子第一次可能不懂、不听,等他碰壁后,回想父母的话还是有道理的,就开始照着父母说的去做,才会意识到父母对自己的好,才会和父母更贴心。

我以前也喜欢唠叨孩子,亲子关系紧张。2年前开始反思,不再唠叨,有事简短捷说,现在亲子关系恢复正常。

忍住不插手,孩子更独立

曾经有一个针对四个省市2万名家长和2万名小学生的调查,是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课题组进行的,很是权威。

结果显示:认为“孩子应该做家务“的家庭,孩子优秀的比例是86.92%;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行”的家庭中,孩子优秀的比例是3.17%,差距太大了。

从这个调查可以看出,孩子除了学习外,还能独立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反而更优秀。

但是很多父母喜欢插手孩子的事情,不喜欢让孩子独立,可能是出于对孩子的担心,也可能是出于自我价值的高度实现。

比如:孩子吃饭吃不好,追着喂饭。孩子穿衣穿不好,直接帮他穿。孩子想做家务,嫌弃孩子弄得乱糟糟,或者害怕孩子受伤。孩子写作业,还要坐一边监督。

在孩子本该学习独立做事的年龄,不放手让孩子学习,孩子过了这个年龄,想让他自己做事都很难,因为孩子已经养成习惯、形成依赖了。

而有一少部分父母,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舍得让孩子自己做事,一点一滴积累,孩子学得轻松,不知不觉中成长起来,到了一定年龄,就能自由翱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优秀的孩子之所以优秀,不是父母狠狠管出来的,而是忍住不催促、不打击、不唠叨、不插手,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变得越来越自觉、自信、贴心、独立,父母也特别省心。所以说,父母越是忍住4件事,培养的孩子越是优秀。

我是@凝妈悟语
两男孩妈妈,10多年育儿经验
陪孩子阅读、英语启蒙、科学启蒙
分享育儿感悟、落地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育儿路上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