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国常会释放降准信号

4月13日消息,国务院常务会议周三召开,部署促进消费的政策举措,助力稳定经济基本盘和保障改善民生;决定进一步加大出口退税等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外贸平稳发展;确定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措施,引导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
会议决定,针对当前形势变化,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覆盖率,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推动银行增强信贷投放能力,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力度,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新华社)

|点评| 周三国常会的三大关键词,就是促进消费、加大退税以及释放降准信号。这三者是互相关联的。内需不足、消费不振是摆在当前的一个问题,这会影响到国内大循环。而出口增长有所放缓,以及可以预见的接下来会进一步放缓,则会影响到国际国内双循环,如此的话,今年的经济增长堪忧。要提振经济,降准“放水”是常用的招数了。去年,国内已经有过2次全面降准。
不过要看到的是,降准是释放流动性,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通常也是有效的,但当市场无效时,其作用却也有限。所谓市场无效,指的是类似上海这种由于疫情原因而社会停摆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人有钱、企业有资金,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如何在疫情防控的同时,保持市场流通和社会常态运转,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3月出口增速放缓进口小幅负增长

4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李魁文介绍,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9.4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外贸进出口开局平稳。
具体到3月,按美元计价,中国进出口总值5047.9亿美元,同比增长7.5%。其中,出口2760.8亿美元,同比增长14.7%;进口2287亿美元,同比下降0.1%;贸易顺差473.8亿美元,同时,我国一季度贸易顺差规模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综合国新网)

|点评| 一季度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整体进出口数据能保持平稳增长是难能可贵的。今年我国加码对企业的各项纾困政策,为我国进出口贸易提供有力保障。一季度,我国贸易顺差的扩大主要是由于欧美各国正处于高通胀阶段,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相应抬高。
从3月数据上看,出口出现超预期下滑。一部分原因是与去年3月的高基数对比所致,同时3月镍、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部分进口企业等待价格回归合理。并且3月份国内疫情加剧扩散,打乱了企业原有生产计划,很多企业被迫停产停工,这些因素综合导致在3月企业减少了对于原材料的进口需要,进而影响到整体进口数据。

4月以来已有14城松绑购房政策

4月13日消息,4月以来已经有14城松绑了购房政策,涉及限购、限贷、限售、公积金贷款、房贷利率等内容。其中,南京市溧水区和六合区的限购政策有所优化,外地人购首套房不需提供社保证明。苏州市开始调整限售、限购政策。限售方面,二手房限售期限由5年缩至3年。限购方面,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申请购买第一套住房时,社保年限要求从原来的“3年内连续缴纳2年社保”调整为“累计缴纳2年社保”。
此外湖北咸宁、荆门、黄石、宜昌等四地下调了房贷利率,下调最多的达到56个基点。分析认为,随着相对充裕的改善性需求持续释放,各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有望轮动回稳,市场热度将由一线城市到二线城市最后三四线城市梯次传导。(证券时报)

|点评| 南京、苏州等长三角经济发达城市开始放开购房政策,其标杆意义十分明显。这说明松绑楼市调控政策已是大势所趋,不排除未来会有更多热点城市加入放松购房政策的行列。由此可见,这一轮房地产市场调控,已经进入尾声。
不过,在楼市调控上虽然要“因城施策”,热点城市的购房政策仍不宜“踩油门”过快。既然热点城市是全国楼市的标杆,如果一下子全放开,导致楼市过热,难免又会传导至二三线城市,重新回到“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老路。

28家房企逾3万亿有息负债待偿

4月13日消息,在已公布2021年财报的28家“千亿元俱乐部”上市房企中,龙湖集团、旭辉控股、万科等8家房企的现金短债比例超过2倍,时代中国控股等15家该比例在1倍至2倍之间,富力地产等5家则不足1倍。
此外,这28家房企总计有息负债规模为30229亿元,同比增加407亿元(即新增有息负债规模为407亿元),同比增长1.4%。但新增有息负债增长率的降低,并不意味房企的安全系数提高。相比上述28家房企超过3万亿元的有息负债规模,其持有现金规模仅为14118亿元(其中包括不能动用的预售监管资金等)。(证券日报)

|点评| 2019年我国开始引导房地产行业降低杠杆使用率,随着“三条红线”“房贷两集中”等多项监管指标的推出,地产行业的总体杠杆率逐渐下降。不过由于新冠疫情的反复以及经济的下行,房地产的销售速度放缓,房企目前普遍处于现金回笼周期长、账面现金不足、再融资难度较大的困境当中。
当前地产行业往日借新还旧、快速野蛮发展的时代已经落幕,就连万科也喊出“活下去”的口号,对于房企来说,当务之急是寻找新的发展方式。面对融资总量难以提高的现状,房企应该继续优化自身债务,集中现有力量投资优质项目,整合资源采用更加多样的方式拓宽现金流来源。

4月以来国内港口运行面临严峻形势

4月13日消息,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近期国内港口生产运行面临严峻形势。根据敦豪全球货运4月上旬发布的统计报告,上海港口疫情封闭期间人力短缺,提货速度放缓导致堆场拥挤;深圳地区港口货船停泊等待时间延长,蛇口港堆场接近饱和,盐田港堆场利用率也达到90%。
4月份以来,马士基、海洋网联船务、地中海航运等船公司均发布了部分航次开始取消挂靠上海港的相关通知。4月12日,赫伯罗特船务表示,深圳蛇口港已经宣布暂时暂停接收冷冻肉类、海鲜冷冻柜,如果客户有进口冷冻柜业务,建议选择盐田、香港等其他港口。(证券时报)

|点评| 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到,作为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口的上海因疫情进行封控,其影响已经逐渐扩散到其他港口。在上海全域静止管理期间,港口工作岗位无法满员,货车司机也受到防疫限制,港口货物难以正常装运。部分货船只得开往宁波等其他港口,以减轻上海港口无法正常卸货的影响,而其他港口或多或少也面临和上海港同样的问题。
上海港口货物转运的困难将对全球贸易造成一定影响。针对这种现状,国务院在4月11日下达了《做好货运物流保通畅工作的通知》,13日上海港区内采取全封闭管理措施,24小时作业,推出长三角地区互认的“集卡防疫通行证”。这或许能对缓解紧张局面起到一定作用。

阿里云人事变动中国区总裁离职

4月13日消息,阿里云正在进行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阿里云中国区总裁任庚(M6)将离职,该职位由阿里云中国区副总裁黄海清接任,统管中国16个战区。
此外,集团副总裁、云智能销售管理与生态发展部总经理郭继军(M6)已在走离职流程,生态+销管体系暂时由蔡英华直接代管。与此同时,阿里副总裁李飞飞等高管的麾下也有数名P9/P10中高层骨干在近期辞任。(综合第一财经)

|点评| 此次阿里云的组织架构调整,很有可能与阿里云去年所进行的重大组织架构升级,以及业绩报告不佳有关。
而从新任高管来看,空降的蔡英华与任庚同为华为出身,原是上下级关系。在进入阿里云之前,蔡英华曾任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总裁。其在该领域的经验,很契合阿里云主攻政企的方向。阿里云是阿里体系内被寄予厚望的板块,在业绩不如意的背景下,难免会发生相关人事变动。

康师傅老坛酸菜面重新上架

4月13日消息,在家乐福(云纺店)方便食品售卖区,重新上架的康师傅老坛酸菜面有桶装和袋装的拌面、泡面。而在货架旁,还摆放着一张嵩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3月23日发布的《行政建议书》。
《行政建议书》中提到,嵩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2年3月16日对康师傅(昆明)方便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老坛酸菜牛肉面所使用的酸菜料包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发现:该公司的老坛酸菜料包的两家供应商证照齐全。现场对仓库及正在进厂的酸菜料包检查,未发现央视3·15晚会曝光涉事企业的产品。货架边除《行政建议书》外,还有两家酸菜供应商的检测报告。(中国基金报)

|点评| 3·15晚会的曝光确实对康师傅品牌信誉影响很大,导致老坛酸菜面重新上架,还得拿文件来“自证清白”。不过,这种做法,恐怕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赢得消费者的认可。毕竟,谁也不愿意看到,吃到嘴里的东西,竟然是这么生产出来的。
食品安全问题是每家食品企业的底线,只有平时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到位,才会避免发生这种质量“黑天鹅”事件。也正因如此,审慎选择供应商,强化供应商的生产管理是每家食品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搜狐等12家中概股列入预摘牌名单

当地时间4月1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再将12家中概股公司加入“预摘牌”名单,这是自3月以来第四批被纳入名单的中概股公司。具体名单包括Microvast(微宏)、中汽系统、大全新能源、康乃德生物、金融壹账通、绿图生物科技、传奇生物、搜狐、新濠影汇、新濠博亚娱乐、Logiq和诺亚控股。
SEC称,上述12家公司提交申辩的截止时间为当地时间5月3日。根据SEC公布的《外国公司问责法》,被列入“确定摘牌名单”的公司需要在(自披露第一份年报开始计算、且2021年当作第一年)三年内提交SEC需要的文件。(证券时报)

|点评| 随着进入“预摘牌”名单的公司越来越多,市场恐慌情绪反而越来越少。从目前的盘面来看,这12只中概股,并没有像第一批“预摘牌”名单中的公司一样遭遇大跌,同时其他中概股表现也相对平稳。也许在当前的市场看来,这些中概股公司的集体退市可能性并不高。
一方面,进入“预摘牌”名单的中概股公司已经多达23家,如果这些中概股集体退市,对美股也会带来比较大的影响,众多美国投资者的收益也会遭遇损失;另一方面,市场可能对“预摘牌”名单的性质逐步形成共识,认为这是中美政治博弈在股市层面的投射,而目前中美之间虽有摩擦但整体仍有平稳向好的趋势。

周二两市全天震荡走低创指跌超2%

4月13日消息,三大指数大幅低开,早间弱势震荡,物流板块再掀涨停潮,食品饮料、白酒、预制菜等消费股走势活跃,中药、新冠药物板块持续走低。午后沪指一度拉升翻红,随后两市继续下挫,创指尾盘跌超2%,快递物流、工业母机、煤炭、有色金属等板块涨幅居前。总体而言,市场情绪低迷,个股跌多涨少,赚钱效应较差。
截至收盘,沪指跌0.83%,报3186.82点,成交额达3982亿元;深成指跌1.60%,报11568.17点,成交额达4752亿元;创指跌2.25%,报2466.84点,成交额达1556亿元。(新浪财经)

|点评| 对比3月16日、3月28日,周二本是回探后反弹走势良好的一天,然而尾盘的快速回落改变了这一局面。从盘中看,指数的拉升仍然是由大金融和白酒板块所带动,成长股和业绩股的跷跷板效应依旧存在。周一部分制造业和科技板块出现的资金回补现象有所延续。从尾盘的快速回落来看,主要是由中药、地产等前期热点板块的杀跌所致,板块内部资金获利了结,急于离场迹象明显。
市场现在又走到一个十字路口,从近期进入市场的增量资金动作来看,明显具有长期投资属性。场内资金的反复横跳以及报团思维的延续,让市场难以走出明显趋势。降低预期,调配好现金和持股比例,是比较好的选择。

文中股市、基金、期货内容仅供参考

不构成投资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栏目主编 | 魏英杰

责任编辑 | 何梦飞 | 主编 | 郑媛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