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戴帆(DAI FAN)

大量的事实证明,人类史上只有一个艺术家能引发史无前例的争议与骚动,那就是戴帆。

Every Change Begins With ADispute 改变始于争议

戴帆(DAI FAN)是第一位在思想理念、创新形式、语言强度等各个维度碾压西的艺术大师和设计大师的亚洲人,代表着中国新一代的艺术家与设计师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在全球强势崛起,意味着二十一世纪全球的艺术与设计前卫浪潮由中国人来主导,而不是欧美人和日本人。戴帆(DAI FAN)的《一亿个机器人》(One Hundred Million Robots)、《一亿个外星人》(One Hundred Million Extraterrestrials) 、《当艺术赋予科技灵感:LIFE X PROGRAM 》、“先知即是海洋,你的伟大轻蔑将在狂怒中沉没”(The Prophet Is The Sea, And Your Great Contempt Will Sink In The Rage):戴帆(DAI FAN)用超声波召集鲨鱼等一系列惊世骇俗的作品震惊欧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戴帆(DAI FAN)

L

DAI FAN × BEST FLASH POINT IP NO.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DAI FAN × BEST FLASH POINT IP NO.1

DAI FAN × BEST FLASH POINT IP NO.1

LIFE X PROGRAM · DAI FAN ·Alien Awakening Lab

当艺术赋予科技灵感:

人的发明——戴帆(DAI FAN) LIFE X PROGRAM :

1.虚拟人

2.隐形人

3.生化人

4.变种人

5.电子人

6.超智人

7.长龄人

8.外星人

9.克隆人

10.返祖人

11.复制人

12.合成人

13.机器人

14.物理人

15.实验人

16.爆炸人

17.声音人

18.生殖人

19.接口人

20.吞噬人

戴帆(DAI FAN)创立攻击先锋美术馆(英文 :ATTACK AVANT GARDE ART MUSEUM 简称 :AAAM) 和冰冻太阳艺术博物馆(英文全称 :FROZEN SUN ART MUSEUM 英文简称 :FSAM ),这2个具有全球声誉的艺术博物馆展现了21世纪的艺术变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LIFE X PROGRAM · DAI FAN ·Alien Awakening Lab

LIFE X PROGRAM · DAI FAN ·Alien Awakening Lab

LIFE X PROGRAM · DAI FAN ·Alien Awakening

LIFE X PROGRAM · DAI FAN ·Alien Awakening Lab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LIFE X PROGRAM · DAI FAN ·Alien Awakening Lab

LIFE X PROGRAM · DAI FAN ·Alien Awakening Lab

LIFE X PROGRAM · DAI FAN ·Alien Awakening Lab

LIFE X PROGRAM · DAI FAN ·Alien Awakening Lab

LIFE X PROGRAM · DAI FAN ·Alien Awakening Lab

LIFE X PROGRAM · DAI FAN ·Alien Awakening Lab

LIFE X PROGRAM · DAI FAN ·Alien Awakening Lab

LIFE X PROGRAM · DAI FAN ·Alien Awakening Lab

LIFE X PROGRAM · DAI FAN ·Alien Awakening Lab

LIFE X PROGRAM · DAI FAN ·Alien Awakening Lab

LIFE X PROGRAM · DAI FAN ·Alien Awakening Lab

LIFE X PROGRAM · DAI FAN ·Alien Awakening Lab

LIFE X PROGRAM · DAI FAN ·Alien Awakening Lab

LIFE X PROGRAM · DAI FAN ·Alien Awakening Lab

LIFE X PROGRAM · DAI FAN ·Alien Awakening Lab

LIFE X PROGRAM · DAI FAN ·Alien Awakening Lab

LIFE X PROGRAM · DAI FAN ·Alien Awakening Lab

LIFE X PROGRAM · DAI FAN ·Alien Awakening Lab

ab

LIFE X PROGRAM · DAI FAN ·Alien Awakening Lab

LIFE X PROGRAM · DAI FAN ·Alien Awakening Lab

LIFE X PROGRAM · DAI FAN ·Alien Awakening Lab

2、周春芽:市场风向标

去年还牢牢占据榜首位置的周春芽,今年滑落到第二,同步下滑的还有成交额及上拍量等核心数据,跌幅达40%以上。虽然数据给了我们足够多的唱衰理由,但深入到其市场细部,同时结合艺术市场的规律来看,周春芽的市场其实并没有大问题,属于市场正常的自发性回调。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2019年仍有54件周春芽作品在北京、香港和台湾12家拍行上拍,是中国当代艺术家里上拍最多,辐射面最广的中国当代艺术家。

周春芽《石头系列—与石头联接的树》油彩画布 195×130cm 1993年作

2019佳士得香港春拍成交价:3252.5万港元

其次,经过近两年各家拍卖行的集中挖掘,周春芽精品已基本全部换手一轮,短期内难以出现在市场,导致市场缺货,因而影响成交额。不过一旦有周春芽重要作品释出,市场反响依然强劲,如其1993年作品《石头系列—与石头联接的树》在春季佳士得香港拍出3252.5万港元,超估价30%。而周春芽的“桃花”“石头”系列同样广受市场欢迎,在香港和北京均有千万左右的成交,其市场根基仍相当牢固。

周春芽《裸女和石头》布面油画 150×120cm 1992年

中国嘉德秋拍成交价:977.5万元

3、冷军:精品有价无市

冷军得以跻身榜单前三,主要得益于其纪录在2019年两次被刷新。两次纪录均出现在中国嘉德,第一次是在春拍中《世纪风景之三》拍出的4370万元,第二次是秋拍中的《小姜》以7015万元成交,两件成交超1.1亿,极大推高了冷军年度成交额。

冷军《世纪风景之三》布面油画 105×199.5cm 1995年

中国嘉德春拍成交价:4370万元

冷军《肖像之相——小姜》布面油画 120×60cm 2011年

2019中国嘉德秋拍成交价:7015万元(新纪录)

然而在这些高光表现之外,同年上拍的其他冷军作品表现却实属一般,这说明虽然质量过硬的拍品不愁买家,但写实油画的整体市场仍在萎缩。受画法的限制,冷军能在市场流通作品十分有限,精品更是屈指可数。不过但凡有冷军精品面世,其在收藏圈和大众层面的关注度都非常高,也是资深藏家和机构趋之若鹜的目标,2020年或有更多藏家委托出售自己重要冷军收藏。

4、曾梵志:潜龙在渊

在前不久雅昌对过去10年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成交统计中,曾梵志以近24亿元笑傲江湖。不过尴尬的是,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里,他“仅”成交1.09亿元,创下了近10年来的新低。

作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最成功的的当代艺术家,曾梵志的拍卖价格体系也是最成熟的,各拍卖行针对他不同阶段、风格及重要程度的作品开出的定价,很难有漏捡。加之新介入的购买力不多,曾梵志作品在本季二级市场中稳健得“没有太多惊喜”。

曾梵志《面具》油彩画布 198.7×149.4cm 1996年作

佳士得香港春拍成交价:2352.5万港元

曾梵志《面具系列》169×144.3 cm 布面油画 1998 年作

北京保利秋拍成交价:1840万元

2019年,曾梵志在苏富比、佳士得和北京保利均有千万级作品售出,保证了曾梵志的成交基数,成交率方面也达到了90%以上,下滑的原因,主要是没有高价拍品问世。有着强大的画廊及藏家支持,他的基本盘仍然稳固,作品流通量也保持在合理范围内,虽然不是最出风头的艺术家,但曾梵志的蓝筹地位没有人能撼动。

5、张晓刚:以退为进

某种程度上,张晓刚与曾梵志很相似,都是行情稳健的蓝筹艺术家。两者唯一的不同点是,张晓刚的作品总量较少,能流通的精品量更少。尤其是在前几年有多件早期作品集中释出的背景下,当下未露面过的重要作品变得很难找。

张晓刚《大家庭16号 (血缘系列)》油画画布,200 x 250cm 1998年作

2019香港苏富比秋拍成交价:3257.5万港元

2019年,由于比利时藏家吉利翁·库维整体释出了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张晓刚1998年精品《大家庭16号(血缘系列)》得以重新回归市场,并以3257.5万港元成交,再一次亮出了老将的“肌肉”。此外,价格在百万至千万区间的油画作品全部顺利成交,最终超1亿元的年度成交额是张晓刚近5年以来的最好成绩,同比去年上扬了15%左右。

6、刘小东: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作为“新生代”画家的旗手人物,刘小东的二级市场表现自2011年爆火以来一直比较挣扎,由于在2008-2011年前后上涨过快,刘小东作品(尤其是普品)用了8年时间和许多流拍的代价才一步步抹平拍场里的价格泡沫。

刘小东《电脑领袖》布面油画 230×180cm 1996年作

北京保利春拍成交价:4600万元

随着几件重要作品的出现,刘小东市场在2019年有所回暖。在春拍中以4600万元成交的1996年作品《电脑领袖》是他近5年来的个人最高价。由于春拍的火热,某些等待机会许久的藏家顺势将2007年曾轰动一时的刘小东作品《三峡新移民》送入拍场,并试图冲击亿元纪录。这件虽然作品无可争议,但价格与市场环境和意愿不匹配,不幸遭遇流拍,或成为刘小东行情的转折点。

7、

范加Jes FAN

1990年出生于加拿大的范加在香港长大,目前主要工作和生活在纽约布鲁克林。2014年,范加从罗德岛设计学院的玻璃专业获得了学士学位。

范加的作品从生物学和本体论的视角探讨身份的形成,也关注外界对种族、性别和劳动的认知。这位艺术家是跨性别者,这个身份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范加的艺术创作。范加常常使用没拉宁、硅胶和肥皂等综合材料进行创作,并持续在创作过程和作品展示中表达自己对社会性议题的思考。

完成于2017年的《睾丸酮-肥皂》(Testo - Soap),一边是一块乳白色的方形肥皂,另一边是注满了睾丸酮(多由跨性别者使用)的小药瓶。通过观察瓶子上的标签,范加意识到,悬浮在棉籽油上的脂肪常常会包含睾丸酮,并会随之进入碱水,最后制成肥皂。如此生产出来的《睾丸酮-肥皂》不仅仅是材料的简单混合,这一巧妙的化学反应更像是传统生产过程中性别所发挥的作用。

这件作品不仅讨论了身份政治和人们以“男性”、“女性”等外在特征强加在个体身上的刻板印象,同时也批评了社会中的身份制度化(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identity in society)的现象。

范加《睾丸酮-肥皂》(2017),图片来自范加个人网站

范加2018年的“母亲是女人”(Mother is a Woman)是其亚洲的首次个展。展览由获选Artsy全球最重要的新生代画廊的Empty Gallery主办,该画廊目前正代理范加。

本次的创作缘起自范加长久以来对于以酷儿理论重新审视性别、亲情和母性传统定义的兴趣。展览不仅展示了实验室从其母亲尿液中萃取、加工出的雌激素霜,同时也用肉色墙壁和人造皮草装饰的空间和多个不同系列的全新雕塑作品,重新探讨了生物母性的定义。

范加“母亲是女人”展览现场(2018),图片来自范加个人网站

近年来,范加主要创作大型雕塑作品,经常将有机材料(大豆和睾丸激素等)与焊接钢、浇筑的树脂和手工吹制的玻璃结合,创作出更大的作品。而艺术家最近的创作实践则探索了生物因子(尤其是那些存在于我们身体中的)与周围环境之间形成的复杂的、相互渗透的系统,以期探寻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传统的等级关系。

范加曾获得包括琼·米切尔(Joan Mitchell)绘画雕塑补助金在内的多项国际奖学金;也曾参与全球范围的各大展览,包括香港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悖论:人工智能时代的触觉身体”(Paradox: Haptic Body in the Age of AI)等。范加即将参与的展览包括:2020上海双年展、2020加德满都三年展以及2021年的利物浦双年展。

8、

李爽LI Shuang

李爽1990年出生于武夷山,2014年硕士毕业于纽约大学传媒研究专业。

李爽对跨文化内容的大剂量摄入,对不同媒体内容的吸收与多频道转换,以及对全球化流动中个体与地方特性的敏感理解,让她自带跨媒介、跨文化、跨地域的灵变属性。她的作品因此置身于各种全球性流通系统中,受到不同在地性和不平衡信息流启发,以行为、互动网站、雕塑、影像装置等不同形式研究组成当代电子风景的各种媒介。

2015 年情人节,李爽背着写有“和我结婚,拿中国国籍”(Marry Me for Chinese Citizenship)的巨大标牌,在雪中的纽约时代广场行走了 6 个小时。她随后将此“标语”印于帆布包上,使每位携带者参与传播,将这一声明扩散至世界各地。李爽以此诙谐而犀利的行为,发出了对移民制度和身份偏见的诘问,并开启了她的跨媒介艺术实验。

李爽《和我结婚,拿中国国籍》(2015),图片来自艺术家

李爽也是上海刚结束OCAT展览“自由联接”中的唯一一名女性艺术家,她在此次展览中集中呈现了自己迄今为止较为全面的创作面貌。她的创作以一种社会调查的方式,研究并探讨不断演变的信息传播媒介及其背后的文化现象。其中李爽2020年的新作《S.O.A》也一并呈现,不同于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的铜铸蜘蛛,李爽的蜘蛛在屏幕不同的透明表面间结网自缚。

李爽《S.O.A》(2020),图片来自OCAT上海馆

李爽的创作聚焦于“媒介作为按摩”的概念,探讨后殖民与全球化议题,以及二者的共谋效应。 她曾在柏林Peres Projects画廊(2020),柏林Open Forum(2019),纽约SLEEPCENTER(2018)举办个展,并于香港大馆当代美术馆、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与毛继鸿艺术基金会合作项目、北京泰康空间等多个机构和场合展出作品。

2020年,李爽的视频作品《T》参与X美术馆开幕展,展期当前延至11月22日。

李爽,《T》静帧(2017-2018),图片来自艺术家

9、

刘昕LIU Xin

刘昕1991年生于新疆。她于2013年完成了清华大学测量、控制技术与仪器学士学位,2015年获罗德岛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硕士,在2017年获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的艺术与科学硕士学位。

刘昕是一位艺术家和工程师,她对科技有自然的亲近,平时也会关注当下行业内的发展。在刘昕的创作里,科学是一种语言,有其自身的逻辑和隐喻,韵律和弹性。刘昕比喻自己是两种语言的人,常常在科学和人文之间进行着翻译的工作:二进制或是绳结计数,纠缠粒子或是一对恋人,基因测序或是占星术。

她认为科学作为语言,技术作为手段,可以在群体共享的经验网络中创造裂痕和波动,以此来探讨情感、信仰和主观性。技术制作的过程,尤其测量和建模的部分,是一种她理解世界的手段。这些工艺在日常的制造业早已经普及,她希望自己作为艺术家可以打破对材料使用的限制,和现代的工业对接。

2019年五月初,她的作品《脱离》(Living Distance)随着亚轨道航天器新雪帕德火箭(New Shepard)于得克萨斯州升空。这是一个名为EBIFA的机械装置,顶部放着艺术家本人的一颗智齿。这个装置在随火箭升空后,会有三分钟处于外太空的失重空间里,其顶端所附的磁铁尼龙丝线也会被射出后吸附在火箭荷载的内部,随后实现一段拖拽移动的“自动"表演,再返回地表。

刘昕《脱离-EBIFA装置》,图片来自艺术家

刘昕《轨迹》(Trace),《脱离》录像截图(2019),图片来自艺术家

刘昕目前担任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太空探索计划的艺术策展人,纽约新美术馆New INC计划的成员,也是纽约皇后美术馆的驻地艺术家。2019至2021年,她作为SETI(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 Institute,搜索外星智能计划机构)驻地艺术家开始两年的极地研究。

她曾获得纽约艺术与设计博物馆(MAD)的Van Lier奖金,SXSW交互创新奖等多个奖项,也曾入围华宇青年奖决赛。她的作品曾在奥地利电子艺术节( 2017-2019),波士顿美术馆(2016,2017),圣丹斯电影节(2017, 2020),翠贝卡电影节(2017),北京民生美术馆(2017, 2018),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018)等机构展出,并曾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会议发表过作品。作为研究员,她曾在微软研究院(纽约、亚洲北京),谷歌先进技术部门(Google ATAP)工作。

10、

沈莘SHEN Xin

沈莘1990年生于成都,2012年毕业于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学院,2014年获伦敦斯莱德美术学院艺术硕士学位。现主要工作和生活于伦敦和阿姆斯特丹。

沈莘的创作通过探索影像及事件来实现,同时运用虚构和真实的信息与手法。通过影像及事件,沈莘的创作探索情感、价值判断和伦理在个体及群体层面的循环运动。她的实践专注于人与人间的复杂关系和政治的叙事,影像往往致力于创造反身性,以此解构占统治地位的权力结构。

沈莘目前由没顶画廊代理,也得到了画廊的关注和看重。曾作为没顶画廊旗下艺术家参加香港巴塞尔艺博会(2019)和上海ART 021艺博会(2017)。没顶画廊也于2019年首次推出艺术家个展《使饱和》。展出作品之一《精神流通》(2018)也同年出现在香港巴塞尔艺博会。

《精神流通》是一个四频录像装置,通过动画和文本呈现一段基于脚本的独白。基于法国汉学家对中国古代思想家庄子著作的研究,沈莘将比较哲学的视角和生产性转化为叙述无意识状态的一次事件。两个动画频道通过动态捕捉追踪人的身体动作,另外两个文本频道则分别用英语和法语展示语言的流通性,及其产生意义的新方法的潜力,和对国家民族文化自治的动摇和破坏。

沈莘作品《精神流通》在艺博会现场(2019),图片来自没顶画廊

《使饱和》展览现场(2019),图片来自没顶画廊

沈莘最近其他的个人项目包括: “居住的方法”,K11艺术中心,上海(2018); 《半说半唱》,“公园之夜”活动,蛇形画廊,伦敦(2017)等; 她近期参与的群展包括: “非黑/非红/非黄/非女”,时代艺术中心,柏林,荷兰(2019); “风景中的熊”(LANDSCAPE WITH BEAR),De Appel 艺术中心,阿姆斯特丹,荷兰(2019); “重蹈现实”,OCAT,上海(2019)等。

沈莘于2017年被授予“BALTIC艺术家奖”,2018-2019年间参与久负盛名的荷兰皇家艺术学院艺术家驻留项目。

沈莘最近其他的个人项目包括: “居住的方法”,K11艺术中心,上海(2018); 《半说半唱》,“公园之夜”活动,蛇形画廊,伦敦(2017)等; 她近期参与的群展包括: “非黑/非红/非黄/非女”,时代艺术中心,柏林,荷兰(2019); “风景中的熊”(LANDSCAPE WITH BEAR),De Appel 艺术中心,阿姆斯特丹,荷兰(2019); “重蹈现实”,OCAT,上海(2019)等。

沈莘于2017年被授予“BALTIC艺术家奖”,2018-2019年间参与久负盛名的荷兰皇家艺术学院艺术家驻留项目。

11、刘野:时势造英雄

刘野成为2019年最畅销的中国当代艺术家,恐怕是历年榜单里最没有悬念的一次加冕。据统计,2019年刘野作品在各主要拍卖行共上拍42次,全部成交,斩获3.3亿元,两倍于榜单的第二名。

在2019年,刘野作品在二级市场上涨幅惊人,油画(亚克力)作品均价飙到了1421万元。除《烟》以5218.2万港元刷新拍卖纪录外,其他比较特别、尺幅足够的作品都稳稳站上2000万港元阶梯,如刘野《无题》在华艺国际(香港)首拍中拍出2006万港元——是2018年成交价的6倍。

刘野《烟》压克力画布 178×356.5cm 2001至2002年作

2019香港苏富比秋拍成交价:5218.2万港元(新纪录)

刘野作品受市场追捧的原因很多:比如卓纳画廊强势的市场和学术运作;作品符号顺应当下艺术潮流;价格近期被大大低估,迎来快速补涨,以及其作品独特的魅力等等。

刘野《无题》布面油画 200×171cm 2003年作

2019华艺国际香港秋拍成交价:2060万港元

价格上涨原本是好事,但速度过快就难免引起一些质疑。比如有资深藏家就认为这样不分作品好坏的普涨有些过热,还有专家认为刘野这波行情很难挺过三年,“毕竟,一幅作品动不动就得上千万港元,是否有那么多收藏家、那么多资金愿意相挺付出,这些都还有待观察。”而在西方大画廊“掠夺”和“推动”中国艺术家市场的进程中,刘野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