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 梁楷 泼墨仙人图

学画重在明理,需要探索,打破陈规,仅仅停留在外观、技巧,缺少个性与思想高度。客观地再现与真实地模仿,不是艺术要达到的目标。一个画家的明理与探索,是建立在自己智慧、认知、性情、修养和审美水平的基础之上。

宋 梁楷 太白行吟图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鲁迅先生就曾说过:“画家所画的,雕塑家所雕塑的,表面上是一张画、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和人格的表现。”艺术反映人的精神境界,是一种学养与心境的表达。是一种心灵之镜与自然万象的沟通。中国的“道”和玄学认为:好的中国画艺术是大象无形;其终极者不可目视,而可理致。中国画是天、地、人、神互动的通道载体。在画笔无痕的意境中,我们可能更接近天地的神性和艺术的真谛。中国画有神遇迹化的神奇之美,具有比理性更深刻的意义,中国画是“通神”的境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苏轼 墨竹图 耶鲁大学美术馆藏

何谓“通神”呢?通神的含义是真正与人的身心、个性、心智、才识相关联,是从诗歌开始引入到艺术中。诗圣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中“如有神”的意思就与“通神”相一致。苏轼“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的诗句,说的是同一回事。它不仅说明笔力上的通神需要艺术上很高的创造力,同时指出,这通神的来源在于:多读书,而且要把前人的作品读通、读透,这比练笔更重要。杜甫与苏轼所说的“通神”与艺术创作实践有关,并由此向其他艺术领域传导。杜甫在《李潮八分小篆歌》所云,“书贵瘦硬方通神,”其“书”即指书法,可见通神的方法不局限于诗,同样适合于书,适合于画。“神通”在佛经中,是佛教徒禅定修学成就后,因定不迷,从而拥有的原本没有的超高境界。这层含义上,通神的智慧更高、更强烈。

通神来源于灵魂深处的一种灵性,人通过直觉、冥想、聆听启示或进入超乎常人的知觉状态,即可达到与此灵性相通的目的,从而洞观人的内心世界和自然之道,强调人的生命本质,从而获得神性的启示,实现自我的升华。

宋 溪牧 松猿

艺术的通神,也指以学习和研究的方法达到神灵般的境界。《易经·系辞上》有“一阴一阳谓之道”,这是中国人最根本的世界观。中国书画选择了线条作为其表现手段,而不是面块。线条就是阴阳虚实结构,一阴一阳,就是一静一动,一虚一实,一柔一刚。中国画的线条以动静、虚实、刚柔及舒放来表现出没太虚、自成文理的节奏与和谐,来最终实现其艺术魅力。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会通过笔墨在画中显示出来,形成画的“气象”。画的气象体现着画家的精神境界和人格。人的修养、境界不同,作品的气象自然不同。

清 郑燮 墨竹图 故宫博物院藏

什么样的人,就画什么样的画;什么样的画,就带有什么样的“气象”。画家的境界层次越高,修养越好,“气象”也越明显。郑板桥的竹子,体现出他的一身正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 朱耷 墨兰图

一些人会情不自禁地把写字画画,当做一种类似通神的修行活动。因为笔墨中蕴含了扑朔迷离的通神世界。画家以娴熟的笔法、奇妙的墨韵、玲珑剔透而无所不能的意象,把一个自己感悟或未感悟的意境营造出来;它所带来的笔墨快感,即便没有神性的通达,也会带有几分对自然、艺术神灵般的敬畏和虔诚。从笔墨中可以窥见人与神的对话;欣赏者则犹如期望神圣一般,观赏来自画家内心的,对于历史、自然、生命本真的话语,都会得到心灵的沟通。

中国古代就对艺术通神有所描写,《尚书》有:“神人以和……百兽率舞”,“鸟兽跄跄……凤凰来仪”之说。可见艺术通神说由来已久(至于原始人心中的“神”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我们无法认定,也许是复杂的)。但无论如何,原始的艺术通神现象是发生在“天人合一”的“即兴艺术”中。写意画正是这种即兴的,“自然而然”的流露。我们认为,这正是写意之所以成为中国画中“艺术成就最高的绘画”之缘故。

清 髡残 禅机图卷

历代大师的经典作品,画家的思想及感性经验,都会在作品中得以保存下来。作为人之通神的经历和体验,笔墨中永远含有这些意义和成分,并且能被不同的人、不同时代的人发掘出不同的精神价值。因而能与他们的心灵,以致他们心中的神灵建立跨时空的沟通。绘画中呈现的气象,为后来的习画者,欣赏者埋下了伏笔,给他们提供了渐悟或顿悟的素材,打开了感官,获得“开悟通神”的体验;使他们既感知先知先觉的天赋,又缔结了后知后觉的机缘。中国画之通神即在于此。

清 石涛 对牛弹琴图

中国画之通神不是由天而降的,它是画家遵循中国画艺术规律的结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因循守旧、循规蹈矩,而是需要我们借助于笔墨的变幻、意象的呈现、意境的营造进行探索和表现。现实的生活时空太过具体与惯性,因此越来越难找到想象力驰骋的自由空间。而要想超越现实的“流俗”,追求艺术的“神性”。唯一的妙法,就是进入艺术的精神时空,去领略神性的境界。只有从想象和经验中衍生出超越自然物象、超越现实成规、超越时间空间的审美境界,然后赋予笔墨、色彩、节奏、韵律,艺术才可以通神。

清 恽寿平 武陵春色图

大写意画,是艺术家忽略艺术形象的外在逼真性,而强调其内在精神实质的艺术创作。要求在形象之中有所蕴涵和寄寓,让“象”具有表意功能或成为表意的手段。是中国艺术审美重心自觉转向抒发作者情趣的标志。通过简练放纵的笔致着重表现描绘对象的意态风神,出神入化。清代恽寿平说:“作画须有解衣盘礴,旁若无人,然后化机在手,元气狼籍。”我们知道,写意是中国画中艺术性最高的一种,而简练放纵的笔致,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没有时间“思考”或有意识地不被事物的形象所拘。这意味着,写意画是发生在“反思”前的“即兴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齐白石 翠鸟大虾 无年款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

其实,无论何种艺术,即兴产生的艺术,才是最真实的。原始歌舞之所以能“通神”,或获得“通神”的成功效应,也正是因其即兴性。即兴的艺术一旦成为规范的程式化,其真情实感或真实性就少了,艺术性也往往会下降。另一方面,可想而知,工细的绘画,也是由即兴的艺术而加工、增减、修改、整理、制作而来。工细的绘画虽然也有“通神”的功能,但相对于即兴艺术而言,则损之又损了。境界高的写意画,通神的气象只有欣赏原作才可以领略,一旦拍成照片,这种通神的气息便损失殆尽了。照相机只能抓取表象的东西,精神气象是一种气息,一种内涵,需要人们去领悟、体会、感受才可以获得。

在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出,现代艺术之所以消解的原因,不能不说是即兴和自发因素的减少所致。

吴昌硕 朱竹墨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