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平等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法则。

身为大国,不能总恃强凌弱,仗着自己体量庞大、军事力量强大,把自我意志强加在它国身上。

作为小国,不应曲意逢迎,出卖尊严和利益去讨好大国。

中国作为强国之一,一直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作外交准则,比我们强大的国家我们不去攀附,比我们弱小的国家我们不去欺凌。

而且,我们充分尊重其它国家的领土与主权完整,从不干涉它国内政。 正因如此,中国才能朋友遍布全球。

(一)、源远流长,情谊无疆

值得一提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提出时,还有一个国家和我们共同倡导,那就是缅甸。

中缅两国隔山相望,早在1950年彼此就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那时候,中缅两国的领导人经常互访, 周恩来总理九次访缅和奈温十二次访华,是一段世界瞩目的佳话,堪称是两国友好来往的典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入八十年代后,中国经济一跃而起,自然也未曾忘记缅甸这个“好兄弟”。

缅甸蕴藏着一定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也埋藏着不少的稀有金属和玉石。然而,多年来的政坛动荡,令它的发展始终处于停滞状态。

因为西方国家对它的军政府颇有成见,在此前的几十年里,一直对其进行封锁,以至于缅甸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后来缅甸也曾一度想引进外资,发展经济,然而它的基础设施过于薄弱,连基本的电力供应都无法保障治安问题也颇为严重,以至于很多国家都望洋兴叹。

作为老朋友的中国,自然该伸出援助之手,从根本上帮其解决问题。

既然缺电,那么就根据缅甸境内河流众多且湍急的自然特点,修建水利发电站。

既然社会动荡,那么就找出它的源头--毒品, 中国为缅甸提供优良的种子和农耕设备,让那些种植罂粟的百姓转而耕作农作物和经济作物。

如此一来,毒品问题逐渐不再那么尖锐,社会治安也稳定了许多。

中国是缅甸的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多年来双边贸易额度一直呈现递增趋势。

在2017年,中缅贸易额突破135.4亿美元,缅甸出口额度达到看45.3亿美元;次年双边贸易额高达152.4亿美元,与中国的贸易额度,占了缅甸总贸易额的30%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与缅甸进行互补的贸易之外,中国对缅甸的投资力度也非常强大。

单就服装业而言,中国在缅甸开设的纺织厂和制衣厂高达400多家,给缅甸带来了40多万个就业岗位。单单2019年这一年的时间,中国就对缅甸投资了209.35亿元。

如今,有很多的中国人在缅甸打拼,在缅甸的各行各业里,都能看见中国人的身影。

中国人来到缅甸带来了资金,带来了技术,也带来了勤勤恳恳、吃苦耐劳的优良美德。

(二)、优劣互补,共促进步

那么,在缅甸人的印象里,中国人是什么样的呢?

如缅甸文化部的官员所言: “感谢中国人的到来,给缅甸一次认清自己的机会。”

这个“认清自己”,其实就是缅甸人意识到了与中国人之间的差距,并且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

缅甸有很多底层的民众,他们皮肤晒得黝黑,一家人挤在破旧不堪的房子里。

家里的青壮年文化水平大都不高,匆匆读完了初中,就急忙去工厂打工或者去工地做活。

可是,一家人忙忙碌碌,生活质量却还是没有多大的改善。

缅甸的工资低,工人收入少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则在于工人自己。

他们工作起来大都比较随性,在工厂上班,总是会迟到或者早退。

很多时候,缅甸工人因为早上起不来或者下午要去喝酒,干脆直接旷工。

在上班的时候,也都以磨洋工为主,往往是大家做着做着就干脆三五成群地聊起天来,车间里的领导见他们人多势众,也不好多说什么,就只能向厂里汇报,直接将其开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他们如果自己感到厌烦或者感觉足够吃几顿饱饭,也会主动辞工。

如此一来,生活又怎能会有起色?

至于在工地上,亦是如此。 大家不会按照包工头规定的上下班时间赶到,到了以后,往往是先抽根烟,聊会闲天,再不紧不慢的开始工作。

干不上多一会儿,他们就感觉“浑身疲惫”,开始找个阴凉地方休息一会。

这一来二去,半天的时间很快就会过去。 因此,他们的工作效率很低。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上班就是为了混时间或者做给家里人看,大部分人,根本不舍得真正出力做活。

中国资本和中国工人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局面。

中国人在那里开设的工厂,都是流水线样式,稍有不慎就会给厂里带来损失,就会赶不上进度。

而且,我们采用“计件制”,每天的工资根据在流水线上制作的产品数量来结算。

工厂往往会制定一个标准,若是达不到这个数目,很可能还会扣钱。

此外,上下班的打卡制度也搬到了缅甸。 每个工人都要按时在打卡机上签到,若有迟到或早退现象,则要罚款以示警告。

若有加班情况,则会按时给予加班费。

很多缅甸人一时间接受不了,认为这是对他们的剥削或者奴役。

但中国工厂给出的福利和待遇很高,工资也比缅甸本地工厂高出很多,吸引了一大批缅甸百姓蜂拥而至。

他们也逐渐的开始认清自己,约束自己。

随着中缅关系的逐步加深,很多中国技术工人也来到了缅甸。

缅甸的技术工种,大都认为自己有一技傍身,从而为所欲为。

而中国的技术工人则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他们想的是怎样快而省地完成这项任务,而后赶紧投入到下一个项目中去。

中国人的敬业精神,令缅甸人深受感染。

(三)、友好邻邦,携手前行

中缅关系整体而言,一直在往好的方面发展,但是在2011年前后的刚的那段时间,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声音。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毕竟,西方势力一直想染指缅甸,一直想通过操控舆论走向和操控缅甸政坛,把缅甸打造成“东南亚民主典范”。

他们眼见着中国与缅甸如此交好,自然心有不甘。因此,那段时间一直有“文化入侵”和“掠夺缅甸”的声音传出。

其实,这根本就是有心之人所炮制的无聊噱头而已。

所谓的“文化入侵”,不过是中国出品的电视剧和电影在缅甸广受好评。

而“掠夺缅甸”,则是中国帮着缅甸一同开发它的资源。

这本是互惠互利的好事,却被人捕风捉影,险些破坏了中缅间的关系。

不过,在那时仍有部分人偏听偏信,阻挠中缅友谊的历史进程,这些人文化程度不高,缺乏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才被人利用。

此后,中国加紧了与缅甸方面的沟通与交流。 我们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只是想与缅甸互惠互利,并无恶意。

随着一座座由中国出资兴办的中缅友好医院拔地而起;随着“汉语进校园”活动的不断开展;随着从中国传出的一个又一个好消息,那极少部分缅甸人,终于认清了自己。 如缅甸外交部官员此前所言: “交流消除芥蒂的最好方式。”

当然,大多数缅甸人并未被那些流言蜚语所蒙蔽。

当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时,时任缅甸领导人的昂山素季,第一时间做出响应,同时还创办缅甸“一带一路”倡议实施领导委员会并亲任主席。

自此以后,中缅关系又有了质的飞跃。

中国云南直抵缅甸皎漂和仰光的经济走廊拔地而起;木姐到曼德勒的火车得以飞驰;皎漂通往内比都的公路修建,也提上了议事日程;500kv的电网也在中缅间实现了互联互通。

当下的缅甸再度深陷泥潭,西方国家因中国未曾干涉缅甸的内政,而对我们颇有怨言。

其实,缅甸不论如何发展,不论统治者是谁,都是缅甸自己的内部事务。

不干涉它国内政,乃是中国的外交传统。缅甸的未来,应当掌握在缅甸民众的手中。

在这次事件中,那些听信西方传言:中国欲对缅甸图谋不轨的缅甸人,已经彻底醒悟。

在他们社会动荡之际,西方国家口口声声地要伸张正义,要还缅甸以平静,可它们表里不一,选择的是制裁加打击。

岂不知,这些经济限制措施,并不会给他们想要打击的对象(敏昂莱军政府)带来任何损失,只会令缅甸百姓的生活愈发困苦。

现在缅甸人需要认清的是,想要摆脱困境只能依靠自己。除了自己以外,还可以对北面的大国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