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段时间,每个和实体创业沾上点关系的人,日子都不太好过。我有个开设备厂的朋友,自去年以来就没正常开工过。

去年七八月的时候,全国开始限电,他们只能休4做2。今年3月,疫情卷土重来,所有人都被封锁在家。

看着原材料、核心部件等疯狂涨价、机器一天天空转、海外订单超时,他每天都焦虑得睡不着,当下又是疫情肆虐,各种封城,能够保持正常上班的工人都屈指可数。

他跟我抱怨说,现在这个日子真的是难过,没工作的羡慕有工作的,有工作的羡慕事业编的,事业编的羡慕正规公职的。

疫情当前,最受伤的就是当老板的,本来就干着最苦逼的行业,没想到还赶上最糟心的乱世。

投资受影响,市场受影响,当老板的没钱赚,甚至赔得一干二净,老板赔钱员工就没办法提高待遇,员工待遇越来越低,因此有些员工觉得还不如出来自己干。

不过我劝你慎重,创业本身并不美好,九死一生是创业常态,如果再加上疫情,那更是十死零生了,创业维艰,即使是合法的、利润翻倍的生意,更多也是周而复始的失败。普通人,没事不要轻易创业。

01 有不少人掏出血汗钱创业,刚有点起色就负债离场

上面说到那位开设备厂的朋友,他是拿了家族投资出来开厂的,最后他也并没有多少负债,即便失败也不至于太落魄。比起他来,真正有苦说不出的,是那些掏出血汗钱创业、刚有点起色就负债离场的人。

比如我家附近有家我常去的小饭店,那家店不到30平米,但自开业以来店面顾客就没断过,外卖订单也很火爆。

他们每天都亲自买菜、切菜、蒸炸炒炖,流程完全透明,我吃着也放心。因为经常去,他俩还时不时给我送份小吃,让我感觉心里暖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曾经问过那对夫妻,开店每天都是007且全年无休,你们到底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老板说,他之前在一家本地国企工作了10多年,不能说混得有多好,但是也算是中等偏上,每天有钱又有闲。

但随着企业的改革,他发现自己越来越干不过年轻人了,干了10多年也没涨多少工资,根本就没有未来。前几年他和老婆商量了下,终于决定辞职下海了。

他们也知道开店有风险,但最起码有机会积累资本,让日子越过越好。于是他们把自己辛辛苦苦攒的30多万拿出来,又跟亲戚借了七八万,终于把小店开起来了。

我当时听完就肃然起敬,感觉不愧是成都人,为了搞钱都可以不顾一切。结果,2020年武汉疫情那阵,这家店时不时就打烊几次。今年深圳疫情解封后,我又过去转了一圈,才发现那里已经人去楼空了。

有一天去买菜的时候无意中遇到了这位老板,没想到他是刚从对面那个小区送外卖出来,老板说其实从深圳疫情开始时,他的饭馆就基本赚不到钱了,甚至铺面租金都交不出来了。

为了把饭馆维持下去,他又找亲朋好友借了不少钱,但依然杯水车薪。两个月后,他实在支撑不下去了,只好关门,没有收入并负债10多万的他,以前的单位也回不去了,只好先打打零工,送外卖和开网约车成了他的常态,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最近这3年,像这位饭店老板这样,说关门就关门的小店还有很多。我仔细观察过我家和办公室附近那些,平时很火的店,发现很多是大门还开着,可后门已经贴上了“旺铺转租”。

当前这种环境,没事真的别想着去创业,尤其是在当下这种环境下,风险比以前的P2P还要大多了。

02 创业也没那么简单,风险或许比你想象中的大

很多人说起创业,大概率就是开个店,餐饮业可以说是实体店的主要支撑之一,另外还有教培和银行网点等都是,但这些店在近几年可以说是开始了倒闭潮,去年银行网点关闭上千家,教培更是一刀切全军覆没。

先抛开疫情不说,其实实体店的风险本身就有3方面:前期资金投入、后期管理、市场波动。

资金压力就不说了,每天一睁眼都是在为房东打工,雇人就更要精打细算。为了节省人力成本,很多人选择跟亲戚老乡合伙。

早期收入不高时,每个人都身兼数职,既做厨师、又做收银、还做服务员,甚至有时候还要客串一下气氛活跃员。这些困难,或许就已经让很多人撑不过来了,而更困难的还在后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业最难的其中一点,是后期管理,带团队之所以能成为一门学问,正是因为真的很难。

通常情况下,你的店招来的新人,如果老板不盯着,员工是完全没有积极主动性的,想怎么偷懒怎么舒服,想怎么偷工减料怎么来。

那些提高工资、提高分红、承诺股权,这些手段完全无法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他们什么都想要,但是什么都干不好。

很多店老板,就是死在管理不善上,最后一核算,开个店赚的钱,扣掉本钱后还不够自己工资。冒着赔本的风险,操最多的心,最后一算账,自己的收入还没员工的高,这样的小店,当然只有倒闭一条路。

另外,后期波动的不可控,也会压垮最后一批怀揣希望的实体店主。这场持续3年的疫情,就像一场无差别打击,活着的门槛进一步增加,你要么自有店面,要么掌握流量和客源。

疫情来了后,过去的市场供需平衡更是彻底被打破。如果说服务业是市场经济,那抗疫就是计划经济。制造业和金融是国与国的交易,服务业却是个人与个人的交易。在天灾人祸面前,整体大局一定是高于个人利益的。

比起民间消费不断,更重要的是降低社会整体风险,于是服务业就被牺牲了。在疫情这种特殊的时期,个人利益就必须让位于国家利益。

那些在一边还债,一边交房租,一边又面临需求雪崩的情况下,实体店是真开不下去了。有些人还在庆幸,说现在不是房贷可以推迟还款了?没错,最多可以推迟10天。不过你觉得这样有意义吗?

办手续加上审批可能要一个月,结果却只能推迟10天,拖也把你拖垮了。10天前没钱还贷,10天后你就有钱了?最后你还是得按时还款,你差那10天吗?你差的是钱!延迟10天还款几乎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有时候及时止损,也未尝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

像开个店这种实体创业,暴利和暴亏同时存在,比如开一家餐馆的刺激程度,不亚于去澳门赌场。而高风险未必一定带来高收益,在疫情下,有99%以上的小店,活不过3年以上。

03 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普通人的机会到底在哪?

从2021年开始,中国和美国的GDP分别是17.7万亿和22.9万亿美元,中国的经济体量达到了美国的77%,而2000年的时候,中国的经济体量只有美国的10%。

这说明什么?中国的发展速度太快了,以至于你所选的专业对应的那个行业,或者说你所从事了十几二十年的行业,极大概率已经接近饱和,而上世纪末扩招的那一批大学生还没有退休,折射到今天,就是竞争越来越激烈。

都说“今年是有史以来最困难的一年”,不仅仅是今年的大学毕业生第一次突破了1000万,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一届。

更为严重的是,疫情下,存钱囤货,将成为2022年的主旋律。这也意味着大家对消费的需求,只会比这轮疫情前更萎靡。

一旦消费萎靡,厂家就不会进行生产,不生产就会导致大量失业,而失业人员增多又进一步降低消费欲望。如此恶性循环,就会产生通缩现象,经济就会急速下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加上百万海归跟着抢饭碗,这更加重了很多人的焦虑。那么,普通人的机会在哪呢?其实,我认为还是有,未来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的结合就是一个不错的趋势。

今年两会,就有某人大代表做出过榜样,她带领大别山农民养羊致富,把大别山黑山羊肉通过各社区电商、生鲜电商平台卖到了全国,贫困户经过几年努力已经年入20万。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如果把农产品的育种、加工、流通、销售都纳入产业数字化轨道,大多数农村就可以靠山吃山,发挥绿水青山优势,专注种好菜、养好牲口就能持续增收。

手机网络全面普及,在某种意思上可以成为新农具,为农村打开广阔的线上空间。线下也可以把生鲜电商供应链作为代表,数字经济网络为农产品上行提供极大便利。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西部、县域乡村创造了一大批新机会,在这个趋势下,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收入应该也会高于其它同类工作。

当然,如果你有渠道和资源,甚至有牛人带你,也可以选择创业,无论成败,可以让你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回馈家乡,同时也为自己谋一个好前程。

而对于城市里面的机会,几乎都是和抗疫有关的:比如医疗器材、民生物资、隔离酒店等等,这些行业的共同特点,就是需要特殊资质和提前布局。

除此之外,未来的资金流向可能会向人工智能、芯片和新能源等倾斜,一改以往大多数投资铁路、桥梁、港口、机场、水坝等。

总之,当下情形下,创业的机会成本非常巨大。为了创业,如果你必须放弃已有的工作和报酬。几乎一切都得从头做起,还必须面对和忍受创业初期的艰辛和许多的不确定性。

一旦创业失败,所遭受的损失将是巨大的。如果失败,千万不要执迷不悟,再去一条路走到黑,只会越陷越深,最后无法自拔。

从现在开始也得学会存钱了,这是作为长期战斗的备用资源,解决随时出现的不确定状况。手有余粮,心中不慌,毕竟成年人的底气都是钱给的。

欢迎关注@彪悍猫先生,财经作家,职业投资人,只写最接地气的逆袭干货,让你一路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