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是这两年非常火爆的一个词,可以无限适用于过去、现在各个行业甚至到每个人、每款产品身上。在几年前的黑电行业,大家的电视面板差不多、技术差不多、显示效果差不多,为了卖的更好,于是开始那个年代的“内卷”—价格战。

如今黑电行业依旧很“内卷”,虽然中低端电视价格不同往日,但是产品在音画质上却有质的提升;在智慧生活趋势的催化下,AI属性成了每一台电视的标配;当PS5和Xbox Series X/S等次时代游戏主机、云游戏开始进入消费者视野后,彩电细分品类游戏电视开始异军突起,MEMC已经不再是中低端电视的分界线,诸如4K+120Hz高刷、VRR可变刷新率等等技术在各个价位的游戏电视都不再稀罕。

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1年120Hz及以上高刷新率的“游戏电视”在中国市场的零售量为200万台,同比增长577%,预计在2022年这个数据还会迎来翻倍的增长。同时,随着游戏电视品类的崛起,画质+高刷也成为不少黑电企业的核心赛道。但“鱼多势必水浑”,过去的一年里有一些黑电品牌在游戏电视“4K 120Hz”体验上翻了车。

真假4K 120Hz疑云

如果将4K与120Hz拆分来理解,很多消费者都能说出一二,无非是4K代表着优秀的画质显示,120Hz代表着流畅的画面运动轨迹,将4K与120Hz结合起来看就是“很漂亮也很润”。真假4K 120Hz就像人一样,我们在网络上能看到太多既美又润的人,不过一部分是天生丽质,而另一部分则是经过美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行业初步认定的“真4K 120Hz”标准是:硬件上有一款4K 120Hz的高刷屏,配备可以解码4K+120Hz信号的解码芯片,具备可以满血接收、输出,且支持最高48Gbit/s信息传输的HDMI2.1接口。通俗的讲,就是对片源有接口可接收、有芯片可解码、有屏幕可显示,三者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达不到真“4K 120Hz”标准。

而“假4K 120Hz”就是通过一些手段,在前文提到的三个环节中某个硬实力不达标的情况下,做到“既美又润”的效果,但结果就是“省了成本”后经不起细品。

硬拉帧率损失画质

首先进行一个简单的科普,为什么120Hz以上不是130Hz而是144Hz?这是因为目前最普遍的影视帧率为24帧,120与144皆为24的倍数,而实现高刷的本质是插帧,符合24帧倍数的帧率在插帧也就是逐行“填满”画面时,可以比非倍数帧率更加顺滑,不会因为多出来的某一帧造成整体的运动画面的不规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假4K 120Hz”最常见的手段是将不具备120Hz素质的面板,通过插帧的办法硬上到120Hz。最初的“硬拉”帧率是采用隔行扫描画面的填充帧率办法做到120Hz高刷,也就是说原本1秒钟120Hz画面由120P静态图组成动态,采用隔行扫描填充后实际只有60P,并没有真正意义上逐帧填满画面。如果你的面前分别有两台120Hz电视,那么隔行扫描做到的120Hz画面,会第一时间让你感觉到画面的“晃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截取@知乎—范饭爱可乐 范老师做的对比图大家感受一下

而后隔行扫描演进到了DLG技术,本质上是将每秒120帧的画面填满了,但是从24-120帧原本要填充96P不一样的静态帧,变成两帧插入相同的1P,最终只有48P差异化的补帧,做了“面子活”。可以说,DLG技术解决了隔行扫描补帧带来的晃动感、卡顿感,做到了120Hz的同时却也损失了画面的清晰度,导致严重缺失细节,画面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依旧截取@知乎—范饭爱可乐 范老师做的对比图大家感受下

芯片不强解码不全

如果询问一个普通消费者,2022年了,让你买一台高品质的电视,你会本着何种原则去挑选?答案肯定是画质和音质都要好!这个答案没错但是不够全面,一台高品质电视应该没有短板,在你想看大片的时候音画双绝、在你想要智慧生活的时候智控全屋、在你想要游戏的时候“真 4K+120Hz”...

如果说一台电视的面板和调教决定了画质与音质,那么一颗给力的芯片确是“智控全屋”与“真 4K+120Hz”的基础。就像手机芯片一样,电视芯片决定电视操作是否流畅、决定是否可以在120Hz高刷的基础上全通道解码4k片源等等。而所谓的“假 4K 120Hz”便有可能搭载的是一颗“阉割版”芯片,能够解码视频网站上的4K 120Hz片源,却可能无法解码来自硬盘的高品片源。

举个例子,当你买到一台不能全通道解码4K 120Hz电视,你会发现网站上的4K 120Hz影视资源实在是一个“死局”—看几部就没了,当你以为你私藏的十几个T的蓝光小电影能破局时,你会发现这台电视无法解码硬盘里面的内容,120Hz变成了60Hz,还伴随着模糊和卡顿...芯片解码能力不强,就是这种被“阉割”的体验。

HDMI2.1满血与否很重要

当一台电视具备4K 120Hz的面板素质,也拥有一个强劲的解码芯片,但是却采用了“非满血”HDMI 2.1接口,也是造成“假 4K 120Hz”体验的重要原因,这也是很多游戏电视品牌最喜欢踩的“雷”。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我们要理解满血HDMI 2.1接口的定义:可以支持全速的48Gbps的带宽,实现4:4:4的最高规格RGB信号传输。

而现在很多游戏虽然上120Hz,但是是在源头上牺牲了画质的前提下实现的,4:4:4的RGB信号传输实际显示之后某个“4”变成了“2”、或者干脆画质降级。因此,在游戏本身还没到“4K 120Hz时代”,上残血的HDMI 2.1接口也无可厚非。

但是,4K+120Hz只是为了游戏体验而生的吗?Absolutely not(格局低了,朋友)!120Hz屏幕很早就实际应用了,而那时候游戏场景还没有兴起,只是去年新主机上市,HDMI2.1接口逐渐普及。真正支持4K 120Hz的主机游戏暂时还没有跟上节奏,现在4K+120Hz主要服务的还是观影体验。所以,HDMI2.1接口残血影响的是现阶段看电影,和以后打游戏。

因此,广大消费者要注意了,曾经有一份入手满血HDMI2.1接口的电视在你面前,而你却忽略了其重要性,等到4K 120Hz游戏铺开一定会后悔莫及吧。

4K 120Hz时代需要“坦诚”

絮叨了这么多,大家可能对4K 120Hz有了初步的了解,也知道“真伪”4K 120Hz的一些差别,那么在这点上究竟有哪些电视做得好,哪些电视做的不好呢?时间线拨到2020年以后,PS5、Xbox SeriesS/X等次时代游戏主机面世,支持4K 120Hz的游戏电视也应运而生,不过很多主力游戏电视机型都有各自的问题。

比如说2020年被称为游戏利器、PS搭档的索尼X9000H,在4K120hz信号下的图像比4K60hz模糊。不过鉴于PS5多数游戏都是主打4k 60Hz,所以索尼X9000H并不愧对“PS搭档”这一个称号,不过作为次时代游戏主机伴侣,4K 120Hz是必经之路,所以在2021年索尼J系列电视上虽然依旧搭载MT5895芯片,但额外赋能了XR画质芯片去解决画面模糊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在很多大咖的实际测试下,发现第一波爆出的问题可能有由于联发科MT9950芯片的问题导致,同样也牵涉到使用S900系列芯片的其他品牌电视。比如说小米电视6至尊版、OPPO S1等等,在@B站小包评测 的实机测试中,很多场景下的使用其4K 120Hz的显示效果要比4K 60Hz模糊一些,特别是字体的显示特别缺乏“锐利感”。

时间再次回到现在,4K 120Hz的体验已经开始被很多企业和渠道正视。2021年索尼率先与京东联合推出4K 120Hz游戏电视产品—索尼X91J。产品在上代助力游戏电视索尼X9000H关于4K 120Hz显示问题的基础上,优化了芯片对显示画质的效果加持,并且加入了VRR可变刷新率,自动匹配最佳的帧率显示画面效果。

其实,关于最初4K 120Hz体验的“翻车”,有的企业选择了无视、有的企业选择了默默升级解决问题,而有的企业选择了正视从根本上带来完整的4K 120Hz体验,并且无遮掩的将真·4K 120Hz的所有利益点公诸于消费者面前。

这就要提到首台将“全通道高刷”作为主打卖点创维A43游戏电视。在这台电视非常明确的将120Hz屏体、芯片解码、信号传输到画面动态优化四大环节,以及全面支持4K 120Hz的“全通道高刷”+“无损清晰度”,对比一些将部分信息掩掩藏藏的需要消费者做够功课才能跳坑的产品系列,无疑是一种4K 120Hz时代应有的坦诚。

写在最后:

其实,并不存在真、假4K 120Hz之争,而是行业需要一个标准来规范4K 120Hz电视市场,不完整的4K 120Hz体验会带来太多的遗憾。可能有些人会绝对,自己并不是什么游戏玩家,所以4K 120Hz离自己还很远,但事实却恰恰相反。比如说李安导演拍摄的4K 120Hz电影《双子杀手》,通过一场真实的飞车表演,带来在传统电影中从未见到的清晰之感。

再比如说B站上创作者中心加入了4K 120Hz的投视频渠道,有越来越多的手机也支持4K 120Hz的拍摄,随着创作者的增多,我们普通消费者很快就能感受到4K 120Hz在视觉感受上的魅力。在此背景下笔者认为,4K 120Hz时代其实已经到来,所谓的“假4K 120Hz”在接受、解码、显示三个环节中的“偷空减料”虽然很好的控制了成本,消费者端接收到的价格也相对便宜,但对消费者能够跟上未来的显示时代,这绝非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