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联系服务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是提升基层党建质量的抓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的印发,对我们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树立标准理念和规范意识,对鲜明 “质量强党、质量强基”导向,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有重要意义。

但是笔者了解到在很多地区的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中,忽视了各个领域和行业党支部的特点,当地党委制定了统一的标准制式,出现了针对性不强、落不到实处、管不到点上的问题,导致标准化变成了形式化,对党建质量的提高效果不佳。导致支部建设千篇一律,所有问题都统一标准解决,与实际脱节严重。还有一些支部借标准化的名义搞形式主义、痕迹主义,检查考核用留痕多少为标准评判,造成了资源浪费,影响了党支部建设质量。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党委未能考虑各基层支部的实际情况,为了 “省事”,只是制定了统一的标准,对问题“一刀切”“一锅切”,没有给支部创新的空间。并且支部书记也学习意识不够强烈,上级怎么说就怎么做,支部就怎么做,没有创新意识。最后考核机制不完善,考核验收多是看盆景的督导检查,导致搞完还是老样子的形式主义

标准化不是“形式化”更不是“一刀切”,因此党支部建设要既定标准、又留空间,实现对标与创新相结合。注重标准的开放性、拓展性,一方面在给党支部划出同一标准的基础上,弥补工作中的弱项和短板,另一方面还要给基层改革创新留下空间,给基层一个实施规范,但是具体实施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最后在考核验收方面要增加考核方式,少查资料,多去实地考核,以求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化,同时不落于形式主义的窠臼。(文/王若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