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是一名海归硕士

学习工商管理的她

毕业后没有成为白领

却回到江苏常熟

成了一名地道的农民

曾经五谷不分的她

现如今却是种地高手

能玩得转各种农业高科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番茄宝宝、西瓜宝宝......曾经五谷不分的海归硕士,是咋种地的?

“我闺女问我,

‘妈妈你是做什么的?’‍

我说爸爸种地、妈妈卖菜,

我们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州常熟古里镇康博村的

三百多亩农田

就是李玲的天地

一个个联动大棚里

高科技装备可不少

看见这个会发光的小飞碟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其实是一个臭氧发生器

通过产生臭氧平衡大棚里的空气

同时还可以发出蓝光和黄光除虫

中间类似小风机的装置

还可以把飞过的虫子吸进去

然后瞬间打成粉

这些

都是绿色防控的手段

此外

联动大棚里的监控系统

还能播报气温、湿度等信息

管理人员点点手机

就能一键搞定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

如果太阳太晒太热

可以掀开顶把遮阳网全部盖上

还可以打开自动灌溉浇水降温

不管外面是刮风还是下雨

棚内都四季如春

再也不用靠天吃饭了

李玲与土地结缘

和父母有莫大的关系

2013年初

李玲的父母创办了一家食品配送公司

学成回国的李玲

在公司里负责农产品检测、验收

五谷不分的她

干起这活着实不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完全没有概念,

让我吃可以,

但让我说是什么我就不懂了,

甚至直到做农业以后我才知道,

光青菜就分好多品种。”

新型职业农民李玲说。

2019年

李玲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承包土地栽种更优质的农产品

当时父亲极力反对

“直接进菜再卖出去不轻松吗?

你非要自己种。

我知道它是合格的,

但是不能说合格就是质量特别好,

如何让它合格而且‍质量好?

那就是自己种,

全程看着它长大还不放心吗。”

李玲的父亲李建国说:

“我本身就是农民,

从小就是种地的,

你说农民种地有出息吧。”

李玲说:

“一个姑娘家去做这个,

他就是觉得太难了,

我说现在都是现代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

都有设备有机器,

老高级了。”

父亲拗不过

只好同意李玲试一试

于是

李玲承包了三百多亩农田

建起了大棚

引进了物联网平台智能管控、外遮阳系统、

喷滴灌系统等多项先进技术及设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事业刚起头

一场台风迎面而来

“我第一批菜苗才长一点点大,

就特别担心棚会刮坏,

毕竟一下子就上个重量级的,

心里特别担心。

于是就带着雨衣小手电蹲在这,

其实我们过来也不能干嘛,

但是想着好歹能第一时间修补修补。”

好在,最终有惊无险

为了尽快入门

一年365天李玲天天泡在地里

引进专业团队在不断摸索中逐渐成长

“我这两三年,

一直在努力对土壤进行改良,

对它们还是比较有感情的,

因为这里面所有的东西,

都是我们一点点建起来的,

全部投入了我们的心血。”

如今,这片大棚里

一年四季蔬果飘香

“每年到了四五月份,

我这里物产特别丰富,

番茄宝宝熟了、西瓜宝宝等着我去摘,

等摘完西瓜宝宝就可以吃哈密瓜,

去年光五颜六色的小南瓜,

我就至少种了5种。”

短短三年间

肤色黑了好几度

可李玲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以前还是个白胖子,

现在成了个黑胖子,

这点比较不开心,其他的都很开心。

有时候就会有很大的压力,

就到处看看走走,

看看菜地里的长势,

看这一片绿油油的,

心里就会舒服很多。”

如今

基地农产品年产量达2000吨

成为常熟绿色蔬菜高质量发展示范点

李玲的同事毛雪英说:

“我也是农村出身的,

看到她到田里的冲劲干劲,

我真的佩服她,

不管是下雨天还是大棚里温度高,

她也带领我们一起去。”

李玲说:

“我的设想是要把基地打造成,

绿色、高效、现代化的智慧农业示范区,

我其实现在还是在门口疯狂试探,

我就想努力地往前走,

把这条路走好了。”

她表示

自己还要尝试更多的农业新品种

去开启更多的农产品“盲盒”

其实在农村

还有很多像李玲这样

有经营特长、思维活跃、文化水平高的

“新农人”

他们把乡土当成热土

用汗水浇灌新时代的田园梦

我们的乡村,未来可期。

详细报道请关注江苏卫视《新闻眼》

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新闻360》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周婷婷

江苏广电苏州中心站记者/ 耿昊东 施志鹄 郭彧

综合/ 常熟台

编辑/ 噗噗

©江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