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6日 晴变身“大白”,新奇并紧张着(上)

背起行囊,放下儿女情长;穿上防护服,好男儿志在战“疫”四方!

刚刚过去的一夜,往日倒头就睡的自己,却毫无征兆地失眠了。本来和侯弟(侯海涛,县融媒体中心技术部主任,此次负责送大家到值守驻地)定好六点四十分才到小区门口接我,可辗转反侧、半梦半醒到凌晨四点多再也睡不着了。尽管我轻手轻脚起床,可妻子还是醒了,想必她也没有睡安稳。

妻子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去为我准备早餐。因为昨天已经知道,我们刚去没有早餐,只有方便面。我胃肠不好,每次吃冲泡的方便面都会拉肚子。

一切都在默默中进行。吃过早餐,时间更像是凝固了。刚过六点,实在撑不下去,我拉起行李箱就向不到五百米外的小区门口走去。为了缓解等待的无聊,我磨磨蹭蹭走得很慢。刚走到半路,侯主任打来电话说大家都到了,正在小区门口等着。没想到大家心情都一样。

坐在车上,大家打开了话匣子。

“说好六点半接我,不到六点侯弟就打电话讲到了,催得我连饭都没吃上。”阿重(郑重,县融媒体中心传媒经营部主任)首先开口。

“我心里不能有事,四点多就起床了,早把你们送到早安心。”

“别提了,我也没吃上饭。本来有时间做饭的,可一想这一走不知道啥时候回来,家里生活物资不多了,俺家属出不去,孩子又小,我一个老爷们饿一顿没啥,还是省点留给她娘俩。”张坤(县融媒体中心传媒经营部副主任)接过话茬说。

“你们不知道,还有更闹心的事,我刚才出小区,向社区报备说我要到李冲回族乡值守,社区工作人员告诉我‘去可以,但疫情不结束坚决不能回来’。”

“我们社区也是这样讲!”

“我们社区也是这样讲!”

“我们社区也是这样讲!”

大家异口同声。

“看来他们一听说我们到封控区都害怕,侯弟,你送我们去怕不怕?”阿重问。

“你们参加‘敢死队’都不怕,我怕啥?!”

“别胡扯,什么‘敢死队’!没那么恐怖,前段时间疫情防控最艰难复杂,他们都顶住了,现在疫情控制住了,远没有前期危险,况且你只要把我们送到驻地就行了,驻地在封控区外,怕什么!”平日里老实巴交很少说话的军哥(李军,县融媒体中心融媒研究所副所长,他是我们中年龄最大的,大家都很尊重他)一本正经地批评道。

不到六点半,我们来到单位,住在附近的老闪还没到,侯弟打电话催了一下。不大一会,老闪匆匆赶到。

“不好意思,我来晚了,家属病了,也查不出什么病,原打算去省立医院检查的,现在有疫情出不去,怕她一人在家照顾不了自己,我不到四点就起床了,多给她做些馒头咸菜什么的能长期储存的备用。”老闪向大家解释说。

“大家到我办公室把床上用品搬到车上,驻地说是宾馆,其实就是一家只有十几个房间的夫妻店,疫情发生后服务员都吓跑了,现在就夫妻俩,没人打扫卫生,为了大家健康卫生,所以我们要自己带床上用品,自己每天打扫卫生。”老闪补充说。

大家七手八脚把床上用品搬出来,才发现一辆小车装不了这么多人和物资。

“把修旋(李修旋)叫起来送我们。”

李修旋是单位外宣部的记者兼驾驶员,外宣部的几位同志因为经常出入封控区、隔离点等地采访,怕给各自住的社区带来麻烦,所以自疫情发生后,他们就主动吃住在单位参加抗疫宣传。

没两分钟,修旋就揉着睡意朦胧的双眼从办公室出来。

车子穿过一道又一道防控卡点,行驶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淮河大桥上。一路上没有人说话,虽然大家心里都五味杂陈,但一路向前,没人退缩!

来源:凤台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胡菊

责编: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