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作,被称为“以孤篇压全唐”。然而,却鲜有人知道,这首诗从诞生以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一直无人问津。那么这颗沧海遗珠是如何再重新焕发光彩,成为唐诗天花板般的存在呢?
1
这就得先从《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张若虚开始说起了。张若虚是初唐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贺知章是何许人也?先不说他官至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秘书监,就单说他的诗作《咏柳》、《回乡偶书》入选小学语文课本,就足以令他享有极高的国民度。
至于张旭,那可是草书圣手,是书法界的王炸。张旭的草书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由此可见,张旭在当时也是享负盛名的。
能与贺知章、张旭这样的名流齐名,张若虚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吧?
然而,翻开史书,对张若虚的记载可谓少之又少,甚至在史书上都找不到他确切的生卒年月。从《旧唐书》和《全唐诗》中查找到的只言片语,也只简单介绍了,张若虚是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
“兵曹”是个什么官呢?它在唐代州府中掌管军防、驿传等事,是个小官。可以说,张若虚就是大唐帝国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基层干部。然而,他结交的贺知章,那可是科举考试中的状元,是浙江历史记载中的第一个状元,甚至贺知章在后期还是当朝太子的老师。
一个小小的州府小官,却能结交上大唐帝国权力中心的大官,想来,张若虚也应有过人之处。
那么,是因为他的诗文写得特别好吗?恰恰相反,在那个高手如云的大唐诗坛,张若虚似乎是个被无视的小透明。
《全唐诗》中记载,张若虚仅存诗二首。除了《春江花月夜》,还有一首《代答闺梦还》。这首《代答闺梦还》,无论从艺术造诣和主旨思想上都远远比不上《春江花月夜》。
对于一个产量如此少的诗人,当时世人对他的了解又能有多少呢?所以,当《春江花月夜》刚刚写成的时候,流传度并不高。首先是张若虚诗名并不大,其次,在高手如云的大唐诗坛,大家的选择太多了:王勃、李白、杜甫、陈子昂、孟浩然、王维、王昌龄……这么多才华横溢的诗人,这么多脍炙人口的诗作,也就难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遗忘了。
2
从唐朝至元朝,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几乎无人看中。在由唐朝至明朝的二十余种诗话中竟无一字提及。如果不是后世的三位有心人,这首名篇佳作大概率就要淹没在历史的烟尘中了。
北宋年间,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曾收录《春江花月夜》同题诗五家七首分别有隋炀帝的二首、诸葛颖的二首、张子容的二首、温庭筠的一首。而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月夜》也在其中。
《春江花月夜》从写成至北宋,终于有人把其编撰入册了。然而,郭茂倩并不见得就是喜爱这首诗。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最为有名的是《木兰辞》和《孔雀东南飞》,那可是号称为“乐府双璧”呀!郭茂倩可能只是刚好编辑到“春江花月夜”这个题材的诗作数首,顺便把张若虚同一题材的这首诗收入其中了。但不管怎么说,郭茂倩是唐朝以后,第一个发现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
如果说,北宋的郭茂倩是慧眼识珠,那么明嘉靖年间的李攀龙和万历年间的胡应麟,简直可以说是伯乐了!李攀龙选编《古今诗删》收录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及至胡应麟编写《诗薮》,在故纸堆里读到这首天才诗作,如获至宝,高度评价了这首《春江花月夜》,“流畅婉转,出刘希夷《白头翁》上……”
至此,《春江花月夜》渐被后世人推崇,人们纷纷发现这首诗的无穷魅力。
明代的陆时雍在《唐诗镜》中评价其“微情渺思,多以悬感见奇”。
明末清初的毛先舒在《诗辩坻》中评价其“不着粉泽,自有腴姿,而缠绵酝藉,一意萦纡,调法出没,令人不测,殆化工之笔哉!”
清末王闿运则言“张若虚《春江花月》,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其中提到了“孤篇横绝”一词,后世人说这首诗“以孤篇压全唐”便是从王闿运这一句评价中提炼出来的。
及至后世闻一多先生在他的《宫体诗的自赎》中,将其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这就是极高的评价了。
3
《春江花月夜》自从被众多唐诗中发现以后,一直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但是对于它“以孤篇压全唐”的评价,则历来是有争议的。
赞同的一派认为:全诗以“月”为主体意象,想象丰富,视野辽阔,思维纵横,贯穿时空,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在唐诗中写“月亮”的诗篇多如星斗,但你确实找不到另一首像《春江花月夜》那样,把春、江、花、月、夜等多种诗情融为一体,探索宇宙和人生哲理的诗作。
这首诗以江上明月写起,从天上到江上,从远到近,从古至今,从实到虚,乃至作者后来直接和月亮来了一场对话,“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是个宏大而古老的疑问,张若虚第一次在唐诗中构建了如此广阔的宇宙时空观,使得这首诗从单纯的良辰美景一下子提升到哲学的高度。这是在以前的唐诗中从未有过的。
而反对的一派则认为; 《春江花月夜》当属一流作品,但说它“孤绝盛唐”则过誉了。有人认为全诗也就两三句属于一流诗作水平,剩下的诗句都较为普通,而如此长的篇幅,优秀的诗句出产率相比较低,不及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还有李白的《将进酒》那么多的佳句。
最显而易见的是《春江花月夜》重复用字的情况太多了。全诗36句,月字重复了15次,江字重复了11次。虽说造成这种重复的原因是运用了顶真的修辞,但也有人认为张若虚在诗中过多地运用顶真,几乎到了滥用的境地。
而从文风演变角度来看,诗中大量堆砌意象,有点像六朝文风,读来繁复拖沓。从这个角度看,《春江花月夜》为何在唐朝的时候默默无名,直到明朝时才被诗词大家所重视呢?原因就在于唐代自初唐四杰以后,大家写诗文就已不太乐意像早前的辞赋一样,将大量意象放在一起了。
4
关于《春江花月夜》到底能不能称得上“孤篇压全唐”的美誉,只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在笔者看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唐诗中也并非毫无建树,在现今流传下来的唐诗中,有不少诗坛大咖都在这首《春江花月夜》中找到了灵感。
比如,张九龄《望月怀古》的千古佳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可能是根据《春江花月夜》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化用而来;
崔颢的代表作《黄鹤楼》,对,就是那首连李白见了,都感叹自己写不出比这更好的诗了。崔颢诗云:“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一句也很可能是“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的化用;
至于李白的“青天明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以及北宋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与《春江花月夜》中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自明清以来,《春江花月夜》的艺术魅力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对它的评价虽然时至今日依然争论不休,大家是否认同《春江花月夜》一诗“盖全唐”的美誉呢?欢迎留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