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凸显通化作为吉林“冰雪新地标”的重要意义,我市紧抓冰雪产业发展的黄金增长期,依托2022北京冬奥会的有力契机,充分释放冰雪产业发展的巨大空间与潜力,大力发展“白色经济”,加快推进“白雪换白银”进程,把冰雪产业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新生引擎,不断培植冰雪项目新优势,变“冷资源”为“热产业”,全力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年冬季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和“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重要指示,我市认真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大做强冰雪产业的实施意见,积极融入全省冰雪经济产业大局,推动冰雪运动产业蓬勃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截止3月13号冰雪季结束,全市共接待游客645.99万人次,完成攻坚目标12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85亿元,完成攻坚目标157%,在扩大冰雪旅游消费攻坚中,超额完成预期任务;自去年12月13号通化冰雪产业示范新城开门纳客,接待游客人近3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8000万元,旗下酒店平均入住率58%,取得良好开局。佟佳江冰雪嘉年华、东昌区上龙头滑雪场、通化县康养谷滑雪场等全市六处重点冰雪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9.08万人次,实现了我市冰雪产业接待人数的新高。同时,紧抓2022北京冬奥会的重要时点,推动各项冰雪活动和体育赛事有序开展,成功举办第六届吉林国际冰雪产业博览会,完成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展示活动,在喜迎冬奥的同时展现通化作为吉林“冰雪新地标”的独特魅力,成功举办了省第十九届运动会的雪上项目比赛和第一届“吉林—新疆”冰雪运动青少年友谊赛高山滑雪赛,并在省运会中取得了29枚金牌、14枚银牌、10枚铜牌,共计53枚奖牌的优异成绩。由我市培养的优秀滑雪运动员张洋铭、徐铭甫、孟繁琪、马清华分别在高山滑雪、冬季两项、越野滑雪三个项目上入围北京冬奥会正赛。其中,张洋铭在冬奥会超级大回转比赛中实现了中国高山滑雪比赛项目的历史性突破。徐铭甫成功完赛高山滑雪滑降项目,这也是冬奥历史上,我国运动员首次参赛。今年也是我市历史上参加冬奥会人数最多的一次,还有来自我市的47名冰雪专业人才经过层层选拔和考核,脱颖而出,担任北京2022冬奥会雪上项目的国内技术官员,展现出作为新中国竞技滑雪起源地的实力和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我市开启“冰雪奇缘 童话通化”2021中国•通化冰雪旅游季活动期间,冰雪旅游活动带动消费能力明显增强,市文旅局积极谋划各类冰雪旅游活动,随着第六届通化市冰葡萄酒节暨文化旅游商品博览会的开幕和吉林“冰雪新地标”主题推介会的举办,正式拉响通化冰雪产业升级的号声,并陆续开展了电音节、焰火晚会、通化”新年首礼迎冬奥巨幅雪地画、“迎冬奥贺新春”堆雪人比赛全民创意堆雪人大赛、冰雪体育文化节“五走进”等系列活动;积极参与“迎冬奥•踏冰雪,进一步释放冰雪消费活力;与此同时,我市的冰雪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市区各公共文化场馆开展了一系列多姿多彩的迎新年主题活动,万幅春联飘红百姓家、非遗过大年、百姓春晚、百红色故事展、奥运主题展等,为市民奉献浓浓文化“年味”,体验民俗、书画、红色经典等文化艺术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期间,东昌区“迎冬奥、庆新春”冰雪欢乐汇、二道江区戏雪、观雪等冬季娱乐活动、通化县“滑冰戏雪、采风采摘”冰雪冬令营活动、柳河县 “万人上冰雪”活动、辉南县第三届椅山湖冬捕节等各类形式多样的冰雪主题活动纷纷精彩亮相,让通化厚重的冰雪文化与传统的民间民俗文化相融合,努力创新和创造新时代冰天雪地中的“新旅游、新文化、新生活”,让冰雪产业成为通化走向世界的冰雪名片。

记者:张宁 孙绍强(通化广播电视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