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由八颗行星围绕一个太阳运行的行星系统中,或许我们已经习惯于此。但放眼整个宇宙的更多行星系统,仅仅拥有一颗恒星并非它的常态。实际上,诸如两颗恒星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点,或者围绕着它们的重心运行的双星系统,才是宇宙中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双星系统。这便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好奇,为什么我们的太阳是独立的?还是说太阳也有它的“孪生兄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许在一个系统中拥有两颗如此靠近的恒星听起来是不稳定的,但更令人震惊的是,宇宙中甚至有许多行星系统中有更多的恒星,我们称之为多星系统。相似的,我们的宇宙中也有类似的双黑洞系统,它们由两个黑洞(有时是超大质量的黑洞)组成,与双星系统类似,它们也绕着同一个点旋转,这种现象被认为是源于很久以前星系合并的结果。我们的太阳也是这样形成的,并且有许多研究表明,也许宇宙中的恒星都是这样成对形成的,接下来我们介绍一种关于英仙座分子云的研究:

宇宙中有这样一片星云,叫做英仙座分子云,它是许许多多年龄不到400万年的新恒星的家。在2017年,一项英仙座分子云中的恒星年龄的调查似乎表明,每一颗恒星,至少是大多数恒星在它们诞生时都有一个伴侣。

于是我们类比到我们的太阳,它是否也有它的孪生兄弟?当然,如果它如果真的有孪生兄弟,它的孪生兄弟又在哪呢?

这个疑问滋生了许多假说,其中最奇特的当属“复仇女神假说”了。1984年,两组物理学家独立发表了有关地球周期性大灭绝的学术论文。其中有一种假说认为,这些周期性的灭绝都是由2600万年以内的彗星撞击地球导致的,并且这其中一定有什么导致这些撞击的原因。而根据他们的研究,产生这些彗星撞击的原因就是复仇女神星;复仇女神星是距离太阳1.5光年的第二颗恒星,每隔2600万年左右就会扰动奥尔特云中遥远的星体,并将它们抛向地球。

在1988年,理查德•穆勒(研究该理论的物理学家之一)甚至就此主题写了一本书,名为《复仇女神:死星》。

他们的想法是,复仇女神星必须是一颗红矮星或褐矮星,而这两类恒星都只能通过红外技术和摄谱仪才能看到,在20世纪80年代还没有研究出这样的仪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穆勒承认,随着科技的发展,“涅墨西斯星”的存在与否可能被证实,也可能被否定,但是,在论文撰写之初,这一猜想是无法证实的。对于那些相信“涅墨西斯星”存在的人来说,是“涅墨西斯星”的重力影响了某颗小行星的路径,并导致了生物大灭绝。时至今日,“涅墨西斯星”这一理论并不能再像之前一样引起广泛关注了,并且这一说法经过分析论证后相信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首先,这一理论提出的根据是地球上出现物种大灭绝的周期平均为两千六百万年一次,而这个根据本身已经很有争议了,并且从来没有被证实过。其次,虽然白垩纪晚期恐龙的灭绝很可能与小行星撞击有关系,但是在此之前的几次恐龙灭绝事件却不一定与此相关。

而且,事实上研究人员对究竟有几次生物大灭绝事件还众说纷纭。甚至,被广泛接受的“五次生物大灭绝”,周期并不是两千六百万年,也不是一定是因小行星撞击引起的。

当我们了解奥尔特云这一理论后,“涅墨西斯星”背后的科学理论好像更加站不住脚。奥尔特云是太阳系最遥远的地方,在此之外的物体已经超出了太阳的引力范围,不会受到太阳系引力的影响。虽然奥尔特云还未被直接观测到,但是科学家天文学家们都普遍相信他的存在,它距离太阳系最近有2000个天文单位,最远有200,000个天文单位,也就是最远约3.2光年。根据猜测,“涅墨西斯星”是在距离地球1.5光年以外的位置上,是一个影响奥尔特云中的冰彗星和小行星轨道的绝佳位置。

但是,奥尔特云真的那么容易被影响到么?或许事实上不是这样。七万年前,由一颗红矮星和一颗褐矮星组成的双星系统——舒尔茨星闯入了太阳系,最近距离太阳系中心仅有0.82光年,这个距离比涅墨西斯星近了不少。舒尔茨星是真实存在的,现在距离我们22光年左右,但是它当时造访太阳系时对彗星的影响微乎其微。一个脱离奥尔特云冲向地球的彗星,要经过数百万年的时间才会到达地球,时间十分充足,但是我们目前还没发现有彗星前来地球造访的踪迹,在彗星分布中出现的峰值,也通常都被解释为“星系潮汐”引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肖尔茨星的从太阳系穿行而过并未给我们带来灾难,那么复仇女神之星(涅墨西斯星)似乎不可能有足够的影响力让奥尔特云的彗星通过大片真空区以两千六百年为周期的与地球相撞,太空很少如此可靠和可预测。当然,这些理论没有站住脚,多年后许多科学理论都被否定了,这也并不是慕勒的错误 。 我们今天拥有红外测量的优势,人们为专门寻找红矮星和褐矮星,建造了能够看到可见光谱之外的专业望远镜。

在1997年至2001年间, 双微米全天空巡天(也称为2MASS),发现了各种我们之前从未知晓的新天体 ,遗憾的是并未发现复仇星 。美国宇航局的宽视场红外巡天探测器(WISE)在2009年发射后一直在收集数据。然而,同样,这颗距离地球约1.5光年的红矮星仍旧未被发现,不过,WISE发现了Luhman 16:它由我们已知的褐矮星组成,距离我们一共6.5光年。按道理来说,如果我们可以用我们目前的望远镜观测到Luhman 16,那么我们也应该能够观测到一直难以找到的复仇星,但不幸的是,这个发现更多是被大多数科学当作复仇星不存在的证据。

尽管如此,对于复仇星的缺席我们仍无法解释.。假设恒星成对形成的想法是正确的(也可能不正确),即使复仇星是不真实的,那么也必须有某个太阳伴星在某个地方。但最简单的解释往往是最好的,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宇宙学家认为,太阳很久以前就与一颗伴星形成了,但那颗伴星早已离开。英仙座分子云中向我们展示的恒星如何在双星中形成的相同恒星,也表明这些恒星有可能分裂并彼此远离,并且这种现象在太阳形成以来过去45亿年的任何时候都很容易发生。考虑到这一点,太阳的孪生兄弟(如果存在的话)也不一定是复仇星所暗示的那种恶意的、不祥的力量,这也是很多人认为它应该有一个更友好的名字。

但最终,涅墨西斯星很少被单独谈论。人们通常将它和太阳系中另外一颗,据说能影响遥远的彗星的神秘天体——第九行星联系起来。那些相信其中一个理论的人往往同时相信其他的理论。其中一个最离谱的理论认为,有很少证据表明存在的第九行星实际上正在环绕着涅墨西斯星运动,如同整个太阳系的副本一般。

另一个流行的话题是和这两个基于假设存在的物体有关的赛德娜。赛德娜是一颗遥远的微型行星,有着极端不正常的椭长轨道。对于一些涅墨西斯星和第九行星理论的支持者来说,如果赛德娜被拉到离太阳如此远的位置是因为那里有另外一颗恒星,或者至少是由于那里有受那颗恒星控制的另外一颗行星,那么赛德娜总体的奇异性就可以被解释。当然,也有其他的理论解释了为什么赛德娜的轨道如此不寻常,其中包括一种理论,认为它在很早以前被一颗古老的流氓行星改变了方向。

但是,只要还存在未知的因素,支持存在第二颗恒星的理论家们就至少还有一丝希望。尽管目前的科学确实不利于涅墨西斯星存在理论。如果它是真实存在的,它应该早已经在过去几十年内多次的红外巡天调查中被探测到。尽管如此,“我们的太阳曾经有过一个双胞胎,并且那个双胞胎现在也可能在银河系的任何地方,或者在更遥远的地方。”这样的想法确实令人激动。宇宙的奥秘永远能让你瞠目结舌。

银河是一座包括了我们太阳系的星系。银河这个名字描述了它在地球人视角中的相貌:在夜空中由许许多多肉眼无法分辨的恒星汇聚而成的一束朦胧的光带。银河这个术语是从希腊语中的Via lacteal 翻译而来,来自德语中的γαλακτικός κύκλος (galaktikos kýklos),意为“乳白色的圆环“。【20】【21】【22】银河从地球上看为带状,因为我们是站在它的内部去观察它圆盘状的结构。

在1610年,伽利略通过望远镜,首次将银河发出的光带分成来自不同恒星发出的光线。直到1920年早期,大多数天文学家认为银河囊括了宇宙中的所有恒星。【23】紧接着1920年,天文学家哈洛·沙普利和希伯·柯蒂斯就埃德温·哈勃的观测结果进行了一场伟大的争论,观测结果表明银河只是众多星系中的一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银河是一种据估计可观测直径在十万到二十万光年的棒旋星系。最近的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暗物质区域也有一些可以被观测到的恒星,因此对银河直径的估计可能扩展到将近两百万光年。【12】【13】有着数个伴星系的银河是本星系群的一部分。本星系群是室女座超星系群的一部分。而室女座超星系群本身又是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的一部分。【25】【26】

Fy: 二核儿,木(辛南),Mes. 官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