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罗万千,其中的一个分支,便是俗话。俗话,简而言之,便是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话语。流传至今的很多俗话,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口口相传的,它们很多来自于生活,涉及的范围和领域,自然极其广泛。很多俗话是有其存在的道理,尤其是那些涉及到为人处世的俗话,例如今天要讲的这句——“穷死不耕丈人田,饿死不打亲戚工”,这句俗话是什么意思?有没有道理呢?

第一、穷死不耕丈人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待古人留下的俗话,并不能站在今人的上帝视角去解读,而是要设身处地地联想到古人身处的环境,社会背景。俗话的前半句,有两个关键词,其一是“丈人”、其二是“田”。

众所周知,古代是男尊女卑的观念深入人心,女孩一旦出嫁后,便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句话形容女儿出嫁后,便于娘家人没有任何瓜葛,女儿尚且如此,何况女婿呢?女儿的娘家人与女婿之间,并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而古代是依靠血缘的亲疏来确认关系的远近,因此,女婿在娘家人眼中,算是外人,而不是亲人。

古代是农耕社会,老百姓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田地对于古人而言,是生活中最为重要的资产,因此,俗话中所说的“田”,广义上指代资产。

因此,整句俗话“穷死不耕丈人田”通俗地讲,指的是女婿即使再穷,也不要轻易接受丈人资产上的资助。

至于缘由有以下几个:其一、古人认为,男子汉大丈夫,应该顶天立地,自尊自强,如果需要丈人的资助,首先在面子上便挂不住。其二、丈人的财产,本是由他的子女继承的,如果女婿掺和一脚,则容易产生不必要的纠葛。其三,如果受丈人的资助,在古人眼中,则颇有寄人篱下的誉为,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与其低声下气,俗话说不如有骨气些,宁死不耕丈人田。

第二、饿死不打亲戚工

俗话的后半句,告诫人们与亲戚打工,是有诸多注意的,为何饿死不打亲戚工?其缘由如下:

1、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指的是亲情不可以掺和利益,否则可能会面对舍弃亲情或者舍弃利益的选择题,这是最为考验人性的,因此,俗话认为饿死不打亲戚工,从源头上避免利益纠纷对亲情的影响。

2、打亲戚工,对于雇主而言,最难的是拿捏好度,例如工资的多寡,开得多则可能影响到生意的效益,开得少则对不起亲戚,在商言商,尤其对于一些小本生意,非常难做人。例如当亲戚在工作中出现错误时,如果不予以足够的处罚,则不能服众,如果处罚重了,则可能引起亲戚的抱怨。

总而言之,对于雇主而言,请亲戚工也不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对于打工者而言,亦有诸多不是。例如不容易得到同事的尊重,即使本身做得好而得到了提拔,也会被认为是依靠与老板的亲戚关系。例如原本亲戚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如果加上雇佣关系,在心理感受上便可能变得不平等。例如如果因为工作不顺、不满意等情况想要辞职,介于亲戚关系,辞职很难说出口。

总而言之,饿死不打亲戚工,是有一定道理的,值得人们注意。

以上,便是“穷死不耕丈人田,饿死不打亲戚工”,你觉得有道理吗?欢迎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