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进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社恐”到终极境界,丧失与外界交往的能力,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个人将如何?

古代有一种职业简直是“社恐”者的福音,叫做“隐士”,最为出众的要属那位东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可在现代,谁要想“小隐隐于林”,就不怎么现实了。

人是群居性动物,社交性能明显,都说现代人多“社恐”,其实这类人对于身边的人总体态度,还是处在能够拥抱的范畴之内。哪怕是陌生人,也能在接触中慢慢熟悉。

如果“社恐”到极致,也就是说极少数真正丧失社交属性的人,就算其他方面再点亮足够多的天赋点,可能也无济于事了。

不信,且看这一位,“小镇做题家”的加强版——张进生,哪怕是北大医学博士出身,也会落得一个普世意义上失败者的下场。

北京大学

小镇做题家的诞生

纵览近几年各地的高考状元,也难怪不少专家指出“如今寒门再难出贵子”,虽说有些悲观,但事实上“十年寒窗无人识,一举成名天下知”已逐渐罕见。

与人打交道也是一项能力,很多“寒门贵子”缺乏这点,这可能与眼界有关。

“出身小城镇,埋头苦读,擅长应试,但缺乏一定视野和资源的青年学子”的“小镇做题家”,往往走出象牙塔之后,人生不受自己的掌控。

现在,“小镇做题家”“985废物”“社畜”已成为了自我调侃,表述的是年轻人在社会竞争中的不如意。

为何有“小镇做题家”的出现,回到这些词还未诞生的上个世纪,从这位北大最失败学子张进生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窥知一二。

张进生是一个典型的成功的“小镇做题家”,他的前三十年可谓十分顺遂,是众人眼中的“天之骄子”,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优异,听话懂事。

张进生就读中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进生的父亲从他很小的时候就发现了他身上聪颖的特性,背东西、理解起来格外的快,在张进生一路走来的成长经历里,都是名列前茅的优秀人才。

为了学习优异的他,家里人更是给予了十足充分的准备工作,几乎是砸下家里所有的积蓄只为把他供出来。

张进生有两个姐姐,只有他一个人读了出来,因家里三个孩子需要抚养,负担很重的张家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张进生身上,为了缓解家中的压力,两个姐姐更是早早地嫁人。

张进生家庭示意图

家里的这般境况张进生看在了眼里,为不辜负全家人的期待,他抛开所有生活上的“俗事”,更加勤奋地读书,学习外的一切事务,皆置之不理。

那他换下的衣服、脏了的床褥和本应承担的家中的农活又怎么办呢?这些活,就落到了张进生的两个姐姐头上,他们也很欣慰,能够为自己的“大学生弟弟”出一份力。

因成绩优异受老师喜爱、受家人维护、受村里人追捧,张进生前半程的生活过得简直叫一个“众星捧月”,他也深刻地明白,只有努力读书,自己才能有一个好前途!

好在,他成为了“全村的骄傲”,考上湖南医科大学的他作为村里几十年来才冒出的第一个大学生,简直是所有学生的榜样。

偏远的农村

不同于学历贬值的现在,当时的大学生要稀缺很多,张进生这一高中,就称得上是当时为数寥寥的优秀人才。

这下可好了,多年的寒窗苦读终于有了回报。张家的所有人都以为要苦尽甘来了,日后的时间里,必将是收获喜悦的时机了!

结果,接踵而至的现实狠狠地给了他们一记耳光!

严重的社恐症患者

张进生整个人生失败的前兆其实早已埋下了伏笔,为了学习,打小“不问庶务”,不理杂事,作为回报的是,他自然也不能辜负家里人的默默付出。

湖南医学院(现湖南医科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在填报志愿时,张进生的选择也不那么从心,众多意见拉扯着他,但是他自身还是对土木工程专业更感兴趣。

出于周围人的既有认知,他们的选报志愿建议竟统一为了一致意见:医学专业好啊,当医生多好啊!风光无限,收入福利自然也是没话说,还是“铁饭碗”,稳定还金贵。

一顿信息轰炸后,他舍弃了自己选报的土木工程专业,而是出于家人对医生这一职业“金饭碗”的追捧下,最终选择报考了临床医学专业。

湖南医科大学

高考过后的志愿填报可谓是许多人人生中第一个重要抉择的关卡,张进生的这个选择,回答地实在不比他的高考成绩那么优秀。

步入新阶段的张进生还是对前途满怀期望,1984年,18岁的张进生来到湖南医科大学的门口,虽然专业并非自己所爱又如何?

好歹自己是常德的高考状元,成绩才能论成败,他心想,自己以往所接触到的一切都是这样的,而过往的一切也证明这是没问题的。

但张进生始终未曾想到,打进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高考分数就不那么作数了,它只是进入这个大学门槛的凭证。而大学,也不会再是“成绩论英雄”。

第一次的班会课就给了张进生一个“下马威”,按例,每一位新生都得做一个自我介绍,看着别人在台上侃侃而谈,在台下等待着上台的张进生却很是不安。

张进生

过去十来年的苦读中,为了学习,他牺牲了社交,所以,他有着很强烈的“社交恐惧症”,轮到他站上台时,面对台下凝视着他的老师同学,他竟然一个字也开不了口。

这是大学或者说生活带给他的第一个打击,他第一次觉得自己是那么没用,但是好在有老师同学的打圆场、解围,情况也不至于太过尴尬。

开学时的难堪张进生并未特别放在心上,也并未让他充分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还是觉得,自己应该努力学习,只有学习,才能救赎他。

在其他学子开始享受大学生活、开启社交时,他还是一如既往,不仅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下课之后更是推掉了所有同学们的聚会邀约,专门跑去图书馆学习。

除了不受同学们青睐,一直独来独往以外,他的大学生活过得也还算如意,成绩优异,受老师喜欢,这也加深了张进生那番“成绩才能论成败”的念头。

张进生医学学士学位证

他顺利地毕业了。“铁饭碗”的原因正是这个——当时的医科大学毕业后包分配工作,于是大学毕业后的张进生被分配到天津的一家医院。

张进生人生中的所有高光时刻在他走入职场那一刻戛然而止,原因在于:对于他所选择的职业而言,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晕血。

那么他晕血严重到什么程度呢?

他看到血就浑身发软无法工作,甚至无法走进手术室,对于一个必须和手术刀,还有血时常打交道的医生而言,这简直是命运给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来想着能够在职场上大展拳脚,却不想连手术室到不敢踏入的他,自然就不用再谈后续,这些从根本上阻止了张进生的发展。

不仅如此,他的“社恐”属性还给他的工作添了不少堵,读书多年一直独来独往的他,本就不善与人交流,不怎么擅长处理和同事、病人之间的关系。

再加上他本就是“高分低能”,在生活作息上的习性更是让好多同事都难以忍受。

从习惯到交谈,无一不能和同事契合,还不善言辞,频繁顶撞领导、同事,在医院工作两年后,他还是觉得学校的单纯环境比较适合他,选择继续攻读自己的专业知识。

成为北大医学博士

1992年他考上了北京医科大学(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大学医学部)的研究生(硕博连读),回到学校的张进生,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那简直是如鱼得水。

北京大学医学部门

哪怕在大学生满街走的现在,北大的医学博士也是其中的佼佼者,更何况还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

若是按照正常轨迹的发展之下,张进生的前途本也可是一片光明。不过,颇为让人疑惑的是,他读研选的专业是血液内科学,为何晕血症状那么难以克服,还执意选这个专业呢?

原因也是出于选择专业的局限性,要想深造,他的选择寥寥,这还是所有选项里最好的那一个了。

可见,他重回学校的目的也没有那么纯粹,也只是想逃离工作的纷扰,逃离现实,沉浸在专属于他的这块学习“伊甸园”。

但硕士、博士,总有限度,也有读完的一天,拿到博士文凭的张进生,还想继续深造。

这时,适逢英国一所名校,递给张进生一根橄榄枝,张进生的心蠢蠢欲动,但家里实在难以为继,心念念的留学还是败给了支付不起的20万高额保证金。

理想受挫,受到现实重击的他患上了抑郁症,实在无力面对各种现实冲击的他向学校申请休学一年,在家休养。

张进生休学情况说明

现实的重击还在继续,张进生的父母已经年迈,这个捉襟见肘的家庭供养出一个博士已是竭尽全力,三十多岁的张进生一直在索取,都还没有为这个家庭出过一份力。

可以说是家徒四壁的张家也迫切地希望,张进生能尽快开始赚钱养家,他已经没有多余的时间再等了,无奈之下的张进生只好听从学校的安排,进入了兰州的一家医院。

逃避现实的失败者

可是,在他大学本科毕业时,就无心工作,再继续为了逃避现实,深造至博士,就能有心思工作了吗?

答案很明显,并不能。

由于他患有晕血症,他根本无法胜任重要的工作,使得一个北大医学博士出身的他,暴殄天物般,呆在一个无足轻重的岗位,只能每个月领着1000来块钱的工资。

医生做手术

相较于他同为博士,甚至曾经本科的同学来说,这待遇是比较低的,但在没有更好选择的前提下,还是可以勉强下去。

虽然混得不尽人意,但一次次经历现实重击的他还是选择了接受,短暂地收了心,甚至还在这所医院里找了一个护士女朋友,安安稳稳地过了一段幸福日子。

不过好景不长,在相处之中,女友发现了掩埋在他北大医学博士光环之下的种种性格缺陷,最后选择和他分手。

没有人知道这次恋情的分崩离析到底是不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随后他就选择了辞职,回到了他的老家——那个曾经他寒窗苦读十余年的小乡村,逃避现实。

张进生和姐姐

“亡羊补牢,犹未迟也”。这个古人就刻在骨子里的道理,却总有现代人不知道去实践。

可惜可悲的是他根本不知道挽救,浑浑噩噩地度日,在待业期间,还是在家人的劝说之下试图找过工作,不过一切都因为眼高手低,觉得匹配不上自己北大博士的名号而泡汤。

心灰意冷的他仅仅尝试几次之后便放弃了努力,丝毫没有任何想找工作的想法,在自己两个姐姐时不时地接济之下过日子。

“啃老啃姐”,对于张进生的父母和姐姐而言,他是依附在他们身上不断吸血的血蛭,一啃就是18年,最后还只能依靠国家低保勉强度日。

低保证

很多人叹惋他的遭遇,就算因为晕血当不了医生,因为“社恐”无法与人交流,但在当今的社会,只要有心,是可以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的。

更不用提及在他北大医学博士的光环之下,能够适配的工作,绝非寥寥,就算在刚辞职的那几年,三十多岁,也仍然还来得及。

不过,现在,说一切已为时过晚,56岁的他,从曾经全村人艳羡的高材生,成为了全村人避之不及的最穷光棍,前途和命运皆渺茫。

北京大学医学部

这是在强硬的应试模式的一种悲剧,“唯分数论”并不能完整展现所谓能力,而所谓的“高分低能”也终会使学生自食恶果。

这些年,学历不再是“金招牌”,能力凸显更为重要,虽说出自北大清华这两座最高学府的学子,有去种田的、去摆地摊的,但他们都是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着财富。

张进生成为“北大最惨学子”的悲剧出于多方面的原因:专业不适合,宛如火葬场;高分低能儿,终会被淘汰;眼高手低,也就会两手空空。

北大校门

可能是因为有了这个例子在先,也可能是因为学业竞争程度的愈演愈烈,这几年来,医学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才能真正走入岗位。

人生没有重来,如果他知道后来的场景,一直呆在学校里,教书育人,想必就不会面临这些困境与折磨,可惜,人终将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人生也不会有重来。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面临数个重要抉择的时刻,一朝踏错,可能需要数十年,甚至一生来挽回。

以张进生为典型的“小镇做题家”人生失败,大抵都是这些原因:

只擅长汇通所有学过的知识,在答卷时选择ABCD,却很少有人告诉他,人生,也是一张漫长的,没有标准答案的试卷。

医学生实习场景

出了大学这座“象牙塔”,过渡到社会,以独立人的形式生存,社会中没有“评分标准”,没有“打分系统”,一切的衡量、选择、前程都变得更为复杂。

如果还仅有做题的技巧,没有生活之道,为人处事之道,那这座别人眼中理想的生活之城,就会成为焊住你的钢筋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