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好,欢迎关注华博精算,您身边最靠谱的保险小顾问~

能否如约给付,关系到保险公司的存续。

尤其在强监管环境之中,在六道防线合力作用下,往往都能力挽狂澜,扶危于将倾,极少会出现违约的情况。

上期视频波总就举了保险保障基金救助濒危企业的三个实例,三家被救助企业,都得以平稳度过危机,实现逆风翻盘。

然而,保险公司毕竟是企业,无法保障“绝对”的经营安全,或许,有没有一种可能...保险产品确实无法兑付?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高吗?

嗯...还是请精算师帮我们分析一下吧:

其实,保险产品很难出现无法兑付的情况。

我国内地“六道监管防线”从公司的内控到市场行为管理,从资金运用到储备金偿付能力,已将风险层层封锁,且一层比一层严格,风险很难杀到最后一道防线。

仅是责任准备金和偿付能力监管,就能抵御大部分的偿付风险。

*保险责任准备金,简单来讲,就是保险公司为其所承担的保障责任准备的钱,这些钱将来会按照保险合同约定付给被保人、受益人或者投保人。

也就是,客户所领到的保险利益都是来自责任准备金,提取准备金是《保险法》明确规定的,能够有效防范给付风险。

偿付能力监管则更为严格,属于预警机制,不满足下表标准的企业则会被监管“约谈”:

前期讲过的新华人寿在2006年就曾因偿付能力严重不足,被保险保障基金注资接管。

因此,即使部分公司到了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有机会挽救的,例如保险保障基金出手救助新华、中华、安邦等,保单持有人利益都得到了保障。

退一步讲,即使发生大规模风险,也还是有办法控制的。

例如上世纪90年代的高保证利率保单,涉及到国寿、平安、太保,在当时市场份额占比很高,然而现在也都得到了兑付。

因此,“无法兑付”的情况在理论上有概率出现,但实际在我国内地层层严格监管下,极难实现,在历史上一直是零记录。况且就算出现大规模的风险,也是有办法如约给付的,大家不必过于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