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获得太多的荣誉。其中任何一个荣誉,都足以名流千史。但钱学森本人却很谦虚,认为他本人只是伟大科研工作者里的一粒小芝麻,一切的成就应该归功于党和集体。

长久以来,人们对他最多的评价,往往源于美国对他的称赞和评价。美国军方评价他:“他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让他回国。”

至于钱学森对国内的贡献,具体来说可以用外国人的一句话说明,他回国效力,让中国导弹和原子弹的发射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

而当年他的一句“中国人为什么不能自己造导弹?难道中国人就比外国人矮一截吗?”更是直接让中国军方高层有了初步发展导弹事业的底气。多年后,中国导弹成功发射,让人不得不赞叹钱学森的贡献和当年毅然回国的选择。

1955年10月8日,一艘美国邮轮靠在香港码头。一位身材不高,眼睛明亮,仪表严肃,年纪大约在40多岁的男子从船上出来。他像是要见什么特别重要的人物一样,急匆匆走下舷梯,双脚稳稳地站在土地上,狠狠地舒了一口气,像是在说:“我回来了,终于回来了。”

他就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

图|钱学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回国之路,并不是很顺利。然而人们只知道他的回国之路很曲折,却不知道他到底经历了什么,以及中国政府为了让他顺利回国,做了多少努力?那么他在美国到底经历了什么?回国途中又经历了什么?

这要从钱学森决定回国前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步确定战后国际格局,但以苏联和美国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合作,未能走向持续发展,很快走向互相猜疑的道路。后来苏联成功发射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一个共产主义大国新中国的成立,更是让美国坐立不安,恐惧不已。

由此美国爆发大范围的调查事件,无论政府部门,还是校园学生,都不可避免受到美国调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也不例外。

美国军事人员先是针对钱学森的相关档案文件,进行一系列秘密调查,再针对与钱学森关系密切的科学和行政人员进行秘密询问,甚至包括他的朋友和房东。房东说:“自从钱学森回来后,由于他已经结婚,两人没有什么接触,并没有什么怀疑的态度。”

总之从各方面调查结果来看,钱学森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地方,但美国固执己见,始终怀疑钱学森,并吊销钱学森的涉密研究许可证。而钱学森在第一次调查人员来访时,就感受到风声鹤唳,主动向美国政府提交辞呈,准备回到中国。

调查人员威滕伯格得知后,十分紧张,立即打电话向钱学森核实。核实事实后,他约见钱学森当面会谈。钱学森说:“我自认为自己在过去十年间,无论是战时,还是以后,都对美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做出贡献,但现在情况已经不复存在,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离开,一旦辞职得到允许,我将会返回中国。”

会谈结束后,他一边积极向有关部门申诉清白,一边积极为回国做准备,打包行李。他预约了打包公司包装行李,订购从洛杉矶到香港的机票,准备立即回国。然而他一来到洛杉矶机场,就被当地移民归化局扣押。

他先是被扣押至洛杉矶的特米诺岛监狱,被关押将近半个月。看守人员将他当作囚犯,进行毫无人道的折磨和迫害,让他受尽折磨,几乎丧失语言功能,精神层面受到极大损伤。即使如此,他依旧不改回国的初心。

美国检察官质问他:“你忠于什么国家?”钱学森毅然回答:“我是中国人,当然忠于中国人民。”检察官又问:“你现在要求回中国,那么你会用自己的知识帮助中国共产党吗?”

钱学森坦然说:“知识是我的个人财产,我有权利给予谁。”检察官妄图说服他:“那么你就不能让政府决定你的忠于对象吗?”钱学森反驳:“不,检察官先生,我忠于谁要我自己决定,难道你的意愿都是美国政府为你决定的吗?”检察官哑口无言,仓皇离开。

图|钱学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身处大洋彼岸的科学家,孤身一人,面对美国强大的势力,不仅没有屈服,反而表现得十分勇敢和无畏,令人肃然起敬。仿佛他不是一个科学家,而是一位勇士。

将近半个月后,身处家中的妻子,向美国政府上交1.5万美金,保释钱学森,将他带回家里。但他一回家就发现,他的家周围有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24小时监视,每月向移民局汇报行踪。

钱学森在美国被迫害和诬陷的消息传到中国,震惊了中国各界。中国的众多科学家们,纷纷通过各种途径声援钱学森,要求美国政府释放钱学森。党中央也在第一时间表态,谴责美国政府扣押钱学森的行为。

同时中国也扣留了一批美国人,其中有违反中国法律而被扣押的美国人,也有侵犯中国领空而被扣押的美国飞行员。美国政府想要回这些被扣押人员,但又怕造成事实,因此不愿意直接和中国政府接触。

1954年4月,五国在日内瓦召开国际会议,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就在会议期间,周总理联想到中国有一批留学生和科学家被扣押在美国的事情,于是向中国代表团指示:

“美国人既然请了英国外交官和我们疏通关系,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首先要联系钱学森等被扣押的问题。”

于是在周恩来的指示下,中国代表团发言人黄华先发制人,要求美国政府归还扣留的中国侨民和留学生,并暗示中国愿意和美国谈判,关于中国扣押的美方人员。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只能出面和中国代表谈判。

初步协商,美国向中国提交一份名单,要求中国给予他们回国的机会。中国代表据理力争,作出极大努力,要求美国停止扣留钱学森等中国留美人员。

然而中国代表的要求,被美国无情拒绝。为了不让沟通渠道中断,周恩来下令决定释放四名美国飞行员,以表会谈诚意。同时,中国外交部成立中美会谈小组,由周恩来直接领导,将双方会谈级别升级为大使级会谈。

显然这些努力,最重要的重心就是,争取让钱学森等被扣押的中国科学家回国。可是在这个关键的问题上,美国却耍赖了。在双方长达十几次的接触中,美国始终以中国拿不出钱学森要求回国的真实证据为由,拒不答应让钱学森回国。

面对美国的无赖,中国政府一时也束手无策,焦急万分。就在他们焦急万分时,陈叔通收到一封信件。

图|钱学森写给陈叔通的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早在6月,钱学森意外看到一张陈叔通和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一起庆祝五一劳动节的照片。他萌生一个想法,在逛超市的间隙躲过特工的监视,在小香烟纸上写下一封求助信,夹在寄给比利时亲戚的家书里,让他们辗转寄给陈叔通,请他帮助回国。

在信中,他明确说明自己被美国扣押的事实,无时无刻都在想念国家,想回到国内。他揭露报纸上美国已经释放中国留美学生的虚假报道,请求中国政府不要相信他们的话。他们万分焦急想回到祖国。

陈叔通收到信后,将信转交给周恩来。周恩来看后,高兴地说:“这太好了,根据这个信件可以完全推倒美国政府的言论。”他立即做出部署,让外交部火速将信件交给谈判代表王炳南,并指示:“这份信件很有价值,这是一个铁证,你揭穿他们的阴谋。”

王炳南按照周恩来的指示,率先发言:大使先生,中国政府决定释放11名美国飞行员,希望双方能达成协议。

美国代表老调重谈,强调中国没有证据证明钱学森想回国。美国政府秉持自愿原则,不会下达强迫命令。王炳南早有预料,将那封信亮出,理直气壮地给美国代表审阅,并驳斥美国代表:既然美国政府早就发表公告,允许留美学生来去自由,那么为什么钱学森要写信请求帮助呢?

事实胜过雄辩,美国代表哑口无言,只能同意钱学森回国。8月4日,钱学森接到美国移民局允许他们回国的通知,不禁喜极而泣。距离他被扣押,已经长达五年时光,这五年里,他无时无刻都处在煎熬当中。他一刻都不想等了,即使只买到三等船票,他也要带着家人回国。

在离别前一天,杜布里奇拜访钱学森,劝说钱学森留在美国,但钱学森去意已决,宁愿在祖国种苹果也要回去。杜布里奇当然明白,钱学森这样的人物,怎么可能种苹果呢?这无疑是人才的极大浪费,但他明白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便不再多说。

9月17日,钱学森带着妻子和一双年幼的儿女,登上回国的邮轮。回国途中,钱学森收到一封父亲的电报:中途切勿下船。才智过人的钱学森收到电报,明白父亲的担忧,照做了。

只是这长时间的路程,只能待在船上,很是煎熬。当时跟着他乘坐一艘邮轮回国的人不少,很多人都会在中途下船看看,但是他们却不能。他很明白,只要他一下船,就相当于离开美国的领土,那么他发生什么都有可能,美国也有借口推脱。所以不管怎么难受,他只能熬着。

直到通过深圳的罗湖口岸,他才下了船。那时候罗湖口岸还是一座桥,是大陆对外的窗口。但是那座桥却长期处于两不管地带,潜伏着很多特务分子和外国分子。特别是美国军方对钱学森的评价,更是让他成为众矢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桥前,钱学森的妻子交给儿子一个任务,在过桥途中一旦出现什么情况,必须第一时间趴到父亲身上。这意味着,妻子蒋英时刻准备着牺牲儿子来保护钱学森。蒋英不爱儿子吗?很显然不是。

她是一个深明大义的女子,深刻懂得钱学森对祖国的重要性。但同时,她也是深爱着丈夫钱学森的,两人有着青梅竹马的情谊。

她的父亲是蒋百里,小时曾被钱学森的母亲认作干女儿,改名为钱学英,在钱家生活。几个月后,蒋英的家里实在舍不得她,又将她接回去了。之后的日子,她和钱学森就这么相伴长大,保持良好的友谊。

钱学森上交大时,经常去看望正在中西女塾的蒋英,保持着联系。后来蒋英说:“那时候我读中学,钱学森来看我,他都向同学们介绍他是我干哥哥,我觉得很别扭,我已经是个大姑娘了。”

从交大毕业后,钱学森去了美国留学,而蒋英于次年去了欧洲留学,两人中断联系。一次蒋百里访美,特意将蒋英的一张照片送给钱学森。1946年蒋英学成回国,举办个人演唱会。次年钱学森决定回国,其中是否有关联,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其实早在早期,钱学森的父亲就想撮合钱学森和蒋英,故意让蒋英帮钱学森介绍女朋友,有所暗示。只是蒋英不明白真相,真的给钱学森举办一场欢迎聚会,邀请众多女性好友参加。但聚会上的钱学森却心不在焉,眼里只有蒋英。

后来钱学森经常以看望蒋伯母为由,去看望蒋英。但蒋英得知后,心中却颇为顾虑,担心两人专业相差甚远,无法沟通。蒋英的妹妹蒋华得知后,告诉蒋英,钱学森对音乐很感兴趣,且有研究。于是在蒋华的撮合下,钱学森和蒋英经常聚餐,聊天。

一天,钱学森突然问蒋英:“跟我去美国吧。”蒋英有点犹豫不决,钱学森又说了两遍,她才答应。后来蒋英幽默地说:“他没说几遍,我就投降了。”9月17日,钱学森和蒋英在上海举行婚礼,婚后夫妻二人回到美国定居。

为了支持钱学森的工作,蒋英成了一名家庭主妇,照顾他的生活。几年中,他们一共生下一儿一女,给这个本就幸福的家庭带来无限欢乐。她深爱着钱学森,也无限支持着钱学森的事业。他下定决心要回祖国,她二话不说,带着一双儿女跟随。

图|钱学森一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长达十几年的婚姻里,她将一双儿女教得很好。在危险关头,她和儿子都愿意以自己的生命保护钱学森的生命。很幸运,钱学森一家安全走过罗湖桥。桥那头,有朱兆祥和一些记者等候,负责接送钱学森入境。

早在9月22日,中国外交部就给新华社香港分社发一份电报:留美学生钱学森博士将于十月上旬抵港,请注意他的抵港时间并派人接他,和护送他到深圳。这个任务被派给朱兆祥,要他将钱学森安全护送到北京。

朱兆祥接到任务后,深刻明白这个任务的重要性。同时他很骄傲,作为中国代表,迎接一位伟大的人物回国。

10月8日,钱学森长途跋涉,安全抵达深圳,回到上海看望父亲。当他向父亲谈起那封电报时,父亲却疑惑他没有发过那样的电报。那么,那封电报是谁发的呢?由于行程紧急,容不得钱学森多想,只能将疑惑放在心里,踏上前往北京的火车。

一来到北京,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带领一大批科学家,热烈欢迎钱学森回国。11月5日,陈毅代表毛主席和党中央,欢迎钱学森回国。20日,为了让钱学森尽快熟悉国内发展情况,中国科学院经过国务院批准,安排钱学森去东北参观。

在各地的努力下,钱学森顺利参观东北,并在彭德怀和陈赓的安排,参观哈军工会见昔日好友。正是在这次活动中,有人询问钱学森,中国能否造出导弹?钱学森铿锵回答:“中国人为什么不能造导弹?难道中国人就比外国人矮一截吗?”

我们都知道钱学森是科学界的人才,有了这句话,相当于有了保障,让我国军方高层初步有了发展导弹的底气。

回北京不久,钱学森迫不及待投入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参与成立力学研究所,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力学研究所所长。当时的新中国还没有这项研究,钱学森的回来让这项研究有了可能。在中国发展自己的尖端事业,也是钱学森的最大愿望。

1956年初,钱学森作为代表,出席全国政协二届二次全体会议,并在会议上发言。这次发言,钱学森很重视,写下满满三页纸,包括对过去生活的阐述,对未来生活的展望,和建设新中国的美好期待与展望。

同年2月1日,毛主席设宴招待全体政协委员。钱学森作为代表,参与宴会。他一来到宴会现场,发现没有自己的位置。原来毛主席将他的位置,移到自己身份,与他热情交流。主席希望他能为新中国培养科技人员,就中国的导弹问题进行探讨。

图|钱学森和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月份,在周恩来的鼓励下,钱学森向政府提交《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22日,周恩来将这份意见书,交给毛主席审阅,并批示:这是我要钱学森写的,准备在今天晚上讨论原子能时谈一谈。

28日,周恩来又将这份意见书,交给中央军委等人员。这份意见书,被称为中国导弹初创时期的纲领文件,规划和开启新中国的导弹事业。由此可见,美方说钱学森的回国,将中国成功发射导弹和原子弹推进20年,是有理可循的。如果不是钱学森的回国,或许中国要走上不少弯路,才能成功发射导弹和原子弹。

1959年,钱学森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和马克思主义的领导下,钱学森为祖国的导弹事业和航天事业作出杰出贡献,赢得中国和世界科学工作者的尊重,其中包括美国。

几年来,美国授予钱学森“杰出校友奖”“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等众多荣誉。但面对美国的荣誉和奖励,钱学森不仅不到席,而且本人也不去领奖。他曾说过,决心不再踏上美国的土地。

为什么他要做出这样的决定呢?他解释:“我本人不方便去美国......事实上如果我现在去美国,将会证实当年许多完全错误的东西,这不是我应该去做的事情......早在离开祖国之前,我就向上海同学等人保证过,会学成回到祖国服务。我认为这是大是大非问题,我不能沉默。”

在回忆美国的经历时,钱学森也说过:“我在美国待了20年,前三四年在学习,后面十几年在工作,所有这一切都是在为了回到祖国为人民服务而做准备。我在那里那么长时间,从来没想过我要在那里待上一辈子。在美国有人好几次问我,有没有存下保险金,我每次都回答一块美元都没有。他们很奇怪,其实没有什么奇怪,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没有打算过要在美国住上一辈子,迟早要回到祖国。”

他是一个真诚的爱国者,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在别人谈及他的贡献时,他却很内疚,内疚为祖国做得太少了,令人敬佩。

图|科学家钱学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钱学森回国50年后,也就是2005年,钱学森的儿子才得知,原来当年父亲收到的电报是中国外交部以钱学森父亲名义发送的,目的是为了保护钱学森的安全。

当年外交部给钱学森发电报,无疑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他们不得不以钱学森父亲的名义发出这封电报。好在钱学森才智过人,硬生生在邮轮上熬了将近一个月,一刻都没有下船。后来,这封电报被收藏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

钱学森是一名伟大的科学家,他从不否认去过美国的历史事实,但是这也毫不影响他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以及他回国后对国家做出的极大贡献。他就像火箭,承担着发展中国的重任,将中国推上腾飞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