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西安都市圈规划获批,西咸一体化、西咸合并、三分咸阳等说法再次成为了民间和学者之间讨论的热点。

观点最突出的当属陕西省社科院的张宝通先生。他认为,西安都市圈建设必须要把“三分咸阳”提上日程,分,则有利于做大做强做实西安都市圈;不分,则会造成西安都市圈成为一个“花架子”。

01被搁浅的西咸合并方案

对于咸阳与西安的关系,一直以来大家都很谨慎,一方面大家对西安有没有能力吃下咸阳,持怀疑态度;另一方面大家对于“咸阳”这个几千年建城史,且从未改过城市名称的“第一帝都”怀有深厚感情,咸阳如果从行政规划上消失,将是重大文化流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从2002年提出西咸一体化的概念和口号开始,如何处理咸阳与西安的关系就成为了争论的焦点。

在此后的十几年里,西咸一体化更多的是一种口号,除了区号一体化外,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甚至两地在当时都不约而同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后来成立了西咸新区,但是又因为重合区域管理问题而发生争论,最终形成了西安、咸阳、西咸新区三足鼎立的局面。

直到2017年西安正式托管西咸新区(事实上2021年才全面托管),2018年西安成为国家级中心城市,事情才迎来了转机。

西安也由此在2020年正式迈入了GDP万亿元俱乐部,这其中西咸新区的贡献有目共睹。反观咸阳却因此在2017年GDP总量被拦腰斩断,此后几年增速也始终不尽人意。

在这样的背景下,西咸合并的说法越来越热烈。很多人从经济和区域发展的角度上提出“咸阳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咸阳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等说法。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咸阳多次表示出对西咸合并的强烈反对。其实,站在咸阳的角度上来看,这样的反应也是正常的。甚至站在第三方的角度来看,此时讨论西咸合并也并不合时宜。

实际上,官方也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在国家发改委批复西安都市圈的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发挥西安国家中心城市辐射作用,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提升都市圈对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的支撑能力。

至少从发改委层面来说,西安和咸阳不会合并,至少是在短期内不可能合并,而是要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形成两个支撑点,充分发挥西安都市圈对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中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大西安的另一种扩容方式

2022年可以说是西安都市圈元年,随着都市圈规划得越来越清晰,西咸合并已成为不可能。那么大西安要实现扩容发展该怎么办?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批复意见,西安都市圈范围包含了西安全域(含西咸新区),咸阳、铜川、渭南的部分县区,杨凌示范区全域,总面积达到了2.06万平方公里,圈内常住人口超过1800万,GDP总量将达到1.6亿元。

这就为大西安的扩容提供了其他渠道,西边不亮、东边亮,东边不亮还有北边。当然在这发展过程中,一体化不是唯一选择,同城化也是一种扩容方式。

事实上,从2021年西安“全面授权、不留空白”式地代管西咸新区开始,西安已经完成了第一轮扩容。

此外,西渭融合也悄然进行多年,从低调行事的富阎产业合作园区到西渭东区,再到西安渭南部分政务“跨区通办”,西安和渭南的关系已经越走越近。

相比较于西安和咸阳之间,因地理位置天然接近而形成的融合,西安和渭南之间的融合则更加带有主动性、方向性和可持续性。

铜川也已经明确表示要深度融入西安都市圈建设,并提出了“西安制造、铜川配套”的口号,主动从产业布局上实现西安的同城化。

任何两个或多个城市之间的融合都不是简单的1+1>2,也有可能产生逆向作用。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是主动走在一起的融合,就必然是正向的,必然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成果。

随着西安都市圈建设深化,西安的扩容方向和发力点,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西隅一角,而是多向发力,全面开花。

在这种大环境下,咸阳也应该认真思考思考自身如何融入都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