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是中国原产的特色树种

在南京农业大学

有一个专门研究梅花的团队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收集世界各地的梅种质资源

接续几代人

终于培育出了花果兼用的新品种

一起来认识这群最懂梅花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20年坚守三代人奋斗,这群“最懂梅花的人”,终于开出最美的花!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国家果梅杨梅种质资源圃负责人高志红:

就像一句诗说的: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我觉得我们的工作也有这样的味道,必须经过长时间磨练,才可能获得好的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国家果梅杨梅种质资源圃负责人高志红:

梅是我国原产的特色树种,是祖宗留下来的瑰宝。很多种质资源,可能已经在城市扩张过程中逐渐流失。如果不经集中保存,可能以后再也看不到了。成立国家级梅种质库的意义实际上在于,能够把世界各地的梅的种质资源都收集到一起,为梅的育种、栽培提供优异的种质资源,让我们子孙后代都可以用得到。

种子,凝结心血,承载希望。高志红带领的团队有20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90后,他们也像种子一样,在这个行业里生根发芽,等待开枝散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京农业大学国家果梅杨梅种质资源鉴定平台科研助理周鹏羽:

能看到这里面一个个椭圆形的是梅的花粉,这是花粉长出的花粉管,我们就认为它是有活力的,可以用它对别的梅树进行授粉杂交,获得新的品种。

显微镜下的枝枝蔓蔓,是花粉放大50倍的样子,而从这些花粉到培育成功的新品种梅树,则需要数十年时光的浇灌。

上世纪80年代,南京农业大学成立果梅团队,开始从事果梅种质资源的收集、引进、保存、鉴定等工作。历经几代人,如今接力棒交到自己手上,高志红肩负重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国家果梅杨梅种质资源圃负责人高志红:

我1990年到南农上本科,从我的硕士论文到博士论文到博士后阶段,甚至到我的后期工作,都是以梅作为我的主要研究对象。从基本确定授粉,采种播种到观察,到选择优株去繁育,跨度一般要10到20年的时间,有可能是一代人都完成不了的,可能是要几代人接续的工作。

三月,正是梅花的盛花期,但大伙儿无心赏花,赶着在资源圃对梅花进行授粉作业。拨开花瓣,去雄、点粉,最后一步套袋,是为了保护劳动果实,避免勤劳的蜜蜂送来不合时宜的花粉。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国家果梅杨梅种质资源圃负责人高志红:

我们基本上是根据植物的花期来工作的,梅花基本上在春节前后开花,我们春节从来都没有休息过,仅仅是过个除夕,说不定大年初一就要到田里边,进行观察或者进行授粉。

这批90后的孩子知道,前辈们也是如此,在乍暖还寒时里低头耕耘,并坚信科学与岁月一定有所馈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国家果梅杨梅种质资源圃负责人高志红:

我们前辈去做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的时候,更多的是通过形态,用自己的眼睛观察。我记得有一次去西藏收集资源,就被虫叮得出血,还是很怕人的,我们到大山里边,可能会遇到滑坡。而现在,可以通过看它的微观世界,就把它的具体基因功能搞清楚,跟前辈相比,科技上对我们有支撑辅助作用。

2021年,国家果梅杨梅种质资源圃获得了4个国家林草局授予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果兼用梅新品种权证书。这意味着,2002年开始的杂交育种工作,通过20年不懈坚守、三代人接续奋斗,终于开出了最美的花。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国家果梅杨梅种质资源圃负责人高志红:

育种的20年,也是我人生的青春岁月最黄金的一个阶段,我们培育了一些既可以观花又可以观果的品种,提供社会利用。现在这些品种正在推广当中,针对乡村振兴这一块的需求,能够通过带动旅游增加经济效益。

该团队所鉴定的优异种质资源,已在江苏溧水、福建诏安、贵州黔西南、广州陆河等多地分享利用。

南京农业大学国家果梅杨梅种质资源鉴定平台科研助理周鹏羽:

和植物打交道,我觉得很安心,我也愿意将我的青春和汗水都挥洒在这片土地上。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国家果梅杨梅种质资源圃负责人高志红:

梅花精神,就像有一句诗说的,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对于未来,我很有信心把事业进行到底。

花开总有期

科研无尽时

每一次冬去春回

都会有梅香满园

每一个努力的人

都会收获岁月的回馈

详细报道请关注江苏卫视《新闻眼》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许薇 罗飞 谢健 马英

编辑/ 桃桃

©江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