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国际上的正统地位,并没有受到西方国家的认可。

这让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展开,及国际形象的建立。

直到1963年年初,中法建交之后,新中国的外交事业才终于打开了全新的窗口,部分西方国家开始认真审视我国的国际地位,因此这次建交也被称为“炸破冷战坚冰的外交核弹”,在我国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当时中国和法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原因,还要从核武器说起。

一、《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的签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在日本投下了两颗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广岛和长崎的惨象让全世界认识了这种可怕的新武器。

在二战结束之后,苏联方面很快也研制出了核武器,这打破了美国的核武垄断地位,成为了日后冷战局面形成的关键。

▲原子弹爆炸后的广岛

在美苏关系紧张并引发冷战之后,两个超级大国为了保持在军事竞争中的优势,纷纷扩大了核武器的储备量,两国的核弹头数目都超过了一万枚,这让全世界都笼罩在核战争的阴影之下。

随着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的爆发,全世界人民对于核威胁的恐惧达到了顶峰,要求两个超级大国裁军和销毁核弹头的诉求被广泛提出。

在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之后,其对苏联的外交政策做出了一定的改变,开始尝试和美国等西方国家接触,这给裁军协议的达成提供了条件。

从1961年开始,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进行了多次会晤,双方在核武器等事宜上也达成了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赫鲁晓夫

但随着后续信息的放出,其他国家才明白,两国并没有削减核弹头的意象,他们想要做的是阻止其他国家进行核试验,将核武器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这样他们就可以凭借这一优势,对其他国家进行核威慑,保持超级大国的政治地位。

除了苏联和美国之外,当时英国也掌握了制作核武器的关键技术,作为美国的忠心盟友,他们拥有和开发核武器的权力也被特殊保护了。

1963年7月25日,美、苏、英三国在莫斯科的最终谈判,达成了关于禁止在大气层进行核试验的条约草案。

8月5日《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拟订,8月8日在伦敦、莫斯科和华盛顿共同声明签署,同年10月10日生效。

▲美国总统肯尼迪

这一协议名义上是为了保护世界的和平发展环境,但实际上,是为了维护三国自己的核垄断地位。

这也让当时致力于研发核武器的几个国家感到十分不满,纷纷对协议的不合理之处做出了抨击,而中法两国便是其中的代表。

二、中法两国的共同诉求

法国作为欧洲大陆上的老牌强国,在二战结束之后,法国的老对手德国被一分为二,法国和苏联英国的关系也十分不错,这让法国没有在第一时间开始核武器的研发工作。

但随着六十年代冷战局面的形成,以及苏联军事力量的极速扩张,法国方面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和英国不同,法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特别稳固,因此他们开始寻求增强国防实力的尝试,其中最关键的便是发展核武器。

在法国进行核武器开发的时候,也曾经想从美国那里得到帮助。

但是,当时美国出台的《麦克马洪法案》规定,只将核心技术提供给在核武器上有实质性进展的国家,这其实相当于单独圈定了英国的特殊地位,这让法国方面十分不满。

▲法国总统戴高乐

戴高乐后来曾经试图建立以美、英、法三国为核心的决策机制,并希望得到和英国等同的特殊待遇,但是并没有得到美国方面的允许。

《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更是断绝了法国拥有核武器的可能,因此法国在该协议发布后,便做出了官方回应,指责这一协约其实是三国的“核雅尔塔”

在法国做出回应的同时,新中国政府也做出了十分相似的回应,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元帅在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表示:

我们要揭穿三国条约的骗局,这实际上是搞原子垄断政治,要着重揭露和反对。

我国领导人之所以对这个协约如此看重,是因为当时我国也受到了美苏两国的核威胁。

在朝鲜战争时,美国面对僵持不下的战局,就曾经提出过用核武器打击志愿军,后来在台海危机爆发的时候,美国国会也制定了使用核武器的预案,这让我国在军事和政治行动上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原子弹试爆现场

面对这种情况,我国领导人提出了自主开发核武器的想法,当时苏联方面曾经派出了部分专家支援我国的核武器研发。

但随着中苏两国关系的变化,苏联方面开始单方面毁约,撤走了专家并带走了全部资料,让我国的核武器研发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与此同时,苏联方面开始将我国视作潜在的威胁,并依靠核武器优势多次干涉我国内政,这让我国领导人,进一步坚定了研发核武器的想法。

在《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发表的时候,中法两国的核武器试验都到了最关键的时候,两国领导人意识到自己是这个条约的主要打击对象,这也导致两国做出了近乎相同的回应。

在看到法方的表态后,毛主席认为法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松动,此时外交部门可以尝试与法国进行接触,如果能够和法国这样的一流西方大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话,对于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将有很大的帮助。

▲两弹一星元勋画像

与此同时,法国方面也希望有一个强大的盟友,来帮助自己打破三国集团的核垄断,他们也开始尝试与我国进行接触,这为两国的建交提供了契机。

三、中法建交

在《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签订之前,我国就曾经责成驻瑞士大使李清泉与法国政府进行秘密接触,询问法方对于建交的看法。

当时法方给出的回应是对建立贸易关系很有兴趣,但对于政治关系则要“一点一点来”。

▲毛主席会见法国使者

不过,随着《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的签订,法国方面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他们主动派出使者,携带戴高乐总统的手书来华,并提出了与新中国建交的请求。

在戴高乐的手书中,他表示法国在过去十四年里没有承认新中国的合法地位,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并希望与新中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不过,当时戴高乐希望建立的是一种半外交关系,即与新中国建交的同时并不断绝与台湾方面的关系,这一点对于当时的新中国政府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当时我国在外交政策上,有三条不可动摇的底线,分别是:

  1. 在与新中国建交后,必须断绝和台湾的外交往来。
  2. 承认新中国政府,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地位。
  3. 尊重我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

戴高乐这种“半外交理念”,显然是行不通的。

▲中法谈判代表

在使者带回中方意见的同时,也表示自己在北京受到了中方的特别重视,中方对于和法国建交一事十分看重。

他还强调中方和法国在核武器问题上的立场和观点十分一致,现在和中国建交对于法国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但戴高乐对于和台湾断交一事,一直犹豫不决,因为发表断交声明可能会影响法国和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关系。

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外交人员也做出了一定的让步,他们表示法国可以不用发表断交声明,他们只需要发表,和新中国的建交声明就可以了,这其实相当于对台湾的自动断交。

在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中法的建交之路,也走上了快车道,后面李清泉大使和法国代表在瑞士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多次协商。

1964年1月9日,双方就联合公报内容达成协议。

1月27日,中、法两国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建立外交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国报纸发表的公报

这一公报的发表在世界上造成了巨大的轰动,美国对于法国的这一决定表示“十分愤怒”。

而日本方面则是见风使舵,在中法建交之后,马上请求在华设立了中日永久性贸易代办处,开始谋求和新中国的合作。

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也开始考虑和新中国建交的可能性,这对于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法建交作为新中国外交史上的大事,其成功表现出了我国领导人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以及灵活的处事风格,这对于当时举步维艰的新中国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他们在外交事业上的努力,也为新中国的发展铲除了诸多障碍,为东方大国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 注:

本文关于中法建交的相关内容,参考自《1963年《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与中法建交》,刊登于《史学月刊》2022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