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问:为什么西方有千年的罗马帝国,东方有万世一系的日本皇室,咋就咱们中国的王朝一个个的都不超过300年?

我这小脑瓜子一转,感觉这里面有坑!所谓千年的罗马帝国、万世一系的菊花王朝,中国王朝不过300年,这个问题看似正常,背后隐藏着的潜台词是中国文明不如外国。

我说:兄弟,格局小了,你要是跳出按照王朝更迭的叙事逻辑来看待中国历史,你会发现中华帝国一点也不比国外的任何帝国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华王朝与罗马帝国

最近还看到一则新闻,说是阿拉伯世界乃至于西方世界对于中国历史的认知上的偏差,认为中华帝国存在了三四千年之久,从夏到清四千年的帝国制度,诸如周朝都能冠上周帝国的名号,让我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实际上这两种说法都存在错误,一味地拔高或者怀有目的性的贬低都不是正确的认知历史的态度。那么问题来了,帝国视角下如何重新认知我们的中国古代历史?朋友们好,今天咱们继续用中国视角解读世界历史,本文由青衫弹史(微信公众号:青衫弹史)独家原创发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喜欢的朋友,麻烦动动小手指,点个关注支持一下哦,谢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

01 何为帝国

帝国一词是一个舶来词汇,在中国古代先民眼中,中国即为天下,在儒家学者眼中家国一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即使遇到南北朝并立、宋辽金对峙时期,双方争夺的焦点仍旧是中国正朔,也就是说大家都在同一个国家认知体系中进行历史叙事,大家都一样,大哥别笑二哥,也就不存在说创造一个词将自己上升到帝国,其他国家贬低为王国。

至于说,朝鲜日本越南这样的国家如何定义。什么?你接受我的册封,你就是我的属国,什么王国不王国的,你就是我的藩属,如果非要有个参考对象的话,可以等同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这就是古人眼中的世界,从汤武革命到陈胜吴广大泽乡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古人很早就意识到了,天下非一家一姓之天下,国家不变,王朝是可以更迭的。

所以说,中国古人的历史观之中,更多的是朝代这个概念,而国家这种概念是比较薄弱的,毕竟整个已知世界不是直接接受我的统治,就是我的藩属国,都是我的地盘,我就是天下,研究国家有何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反的是西方世界,欧洲地理上的破碎造成了欧洲地界邦国林立,形成各种文化乃至身份认知大不相同的个体存在,在这种现实的基础上,西方社会很容易的形成了国家的概念,有了民族国家的说法,并且伴随着殖民体系在全球的扩张,西方列强掌握了学术上的话语权后,又将这种民族国家的概念进一步强加到世界各国的文化上。

帝国一词最早出现在中文词汇中是在1850年的时候,由清朝人梁廷枏在《夷氛纪略》一书中创造,后来被各方学者接受并普及。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国家才能被称之为帝国呢?传统意义上来说,领土辽阔、下辖统治民族众多,拥有持续而强大的君主制政体的国家,可被称之为帝国,诸如安息帝国、贵霜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法兰西帝国、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等。当然西方史观中,也会将从秦到清这段中国王朝历史,称之为中华帝国,当然这个中华帝国不是袁世凯所建立的那个不知所谓的中华帝国,而是指从公元前221年到1912年这段王朝历史。

近代之后,有些君主制国家也会以帝国作为国号,诸如1822年~1889年的巴西帝国,1821~1823年和1864~1867年的墨西哥帝国,1889年~1974年的埃塞俄比亚帝国,1897年~1910年的大韩帝国,1976年~1979年的中非帝国。说句实话,这些帝国大概是来搞笑的,从这一方面来看,帝国这个词在定义上已经被滥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200年全球局势图

西方语境中在传统意义上的帝国已然不足以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美国历史学家库珀就对帝国一词提出了一个广义上的定义,只要是统治或支配的地域广阔,在国际上或某一地区强盛一时的国家,就可以被称为帝国。

所以历史上有一些规模庞大但统一时间很短,通过短期的军事征服暂时建立起来的国家,如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三世时的马其顿王国也被称为亚历山大帝国、加洛林王朝的查理一世在位时的法兰克王国也被称为查理曼帝国。到了现代,君主制退出历史舞台,帝国更多地变成带有象征意义的词汇,比如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被称为新罗马帝国的美利坚帝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利坚

02 帝国世系

帝国这次单词不是传统中国文化中的固有词汇,而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诞生的新词,是一个西方词汇的汉语表达。中国人传统意义对自身所在国家的表达习惯是天下、本朝,即使是有帝国这种模糊意识,那么在古代士大夫眼中唯一合法的帝国便只有中国了,其他国家的君主都只能降位成为国王,更遑论其所在国家了。

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史观中更多地是朝代的概念,而非所谓的帝国,当然将西方人的帝国概念套用在古代中国身上,其实朝代也就是帝国的世系,帝国可以传承不变,世系却可以发生改变,中国人认为这是改朝换代,而在西方人眼中,主体民族没有发生改变,甚至连执政的族群也没有变化,当然还是原来的那个帝国了。

就像是西方世界引以为傲的罗马帝国,多少出身日耳曼民族的首脑妄图攀附的罗马帝国,其实别看罗马帝国好像从公元前27年建立,到公元395年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475年灭亡,东罗马帝国一直到1453年才覆灭,好像存在了1500年历史,其实罗马帝国这么漫长的统治时间里其帝国世系也是发生了多次转移,用我们的术语就叫做改朝换代,只是人家还叫那个罗马,然而此罗马已非彼罗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起于屋大维,公元前27年屋大维加封奥古斯都称号,罗马进入帝国时代,这时期的罗马也被称为朱里亚·克劳狄王朝,虽然朱里亚·克劳狄王朝内部传承上靠着养子进行帝位传递,有点类似于五代时期。

等到公元68年,朱里亚·克劳狄王朝最后一位皇帝尼禄自杀身亡,西班牙总督加尔巴起兵造反宣布称帝并且得到了元老院的认可,这是哪一出?如果两人有着血缘关系,还能叫做朱棣的靖难之役,可惜没有,那这个就相当于赵匡胤的陈桥兵变啊,妥妥地改朝换代了啊。

到了公元69年,罗马帝国第二个世袭王朝弗拉维王朝,这个王朝一共存在了27年传3帝,公元96年第三个世袭王朝安敦尼王朝存续96年传7帝,塞维鲁王朝42年9帝,君士坦丁王朝58年7帝,瓦伦蒂尼安王朝28年4帝,狄奥多西王朝97年17帝。

上述的还只是罗马帝国未曾分裂前的帝国世系,由此我们看出罗马帝国每一个世系统治时间都比较短,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罗马帝国统治阶层内部的不稳定。至于说东罗马帝国,其帝国世系同样是一团乱麻,各个世系统治时间也都不长。

如此比较来说,不论是比较帝国存续的时间长度还是世系的稳定传承,中华帝国都要胜过罗马帝国。当然也有小伙伴,会拿日本的菊花王朝说事,首先日本公布的天皇世系本身存在诸多问题,神话时代无法考证,甚至说古坟时代也不过是奴隶制国家,直到646年日本大化改新方才步入封建社会,在689年日本颁布《飞鸟净御原令》正式确定天皇的文字表达,进入帝制时代,然而悲剧的是日本天皇在历史上大多数时期都不过是当权者的傀儡罢了,如此世系存在时间再长,又有何意义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和服少女

03 终章

了解了帝国的概念,也清楚了帝国的世系,那么我们该如何认知我们的中华帝国呢?如何用中国人的视角去向世界解释我们的历史?靠着西方只能面临舆论的惨败和学术上的错漏,甚至还会成为某些别有用心之人对付我们国家的武器。

长期以来,在西方话语体系中,国家总是与民族相关联,而今的欧美诸多问题其本质上也是因为民族国家这种长期思维模式的影响。但是这种民族国家的思维模式对于中国这样的长期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来说是存在问题的,特别中国又是一个人口大国,随便一个少数民族都要比国外某些国家的主体民族人口总数还要多。

这种认知上的问题不是第一次在历史上出现,诸如元朝修史之时如何定义辽金宋三朝之间的正朔之争、明朝修史时如何定义元朝的正统性、清末革命运动又该如何定义清王朝,乃至如今我们的国人对于元清两朝的定义都存在一些不太好定性之处,如此就无法对我们的历史做出整体性的理性分析。因此也造成了某些人口中:崖山之后无中华,明亡之后无中国这种荒唐的说法,从而否定中华文明一以贯之的传承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故宫

清末在西方思想的碰撞下,国内思潮涌动,对于民族的思考重新纳入儒家学者的视野之中,如何定义清王朝的正统性,如何在西方列强的入侵下保障民族的独立性和国家的统一性,保证各民族团结统一不被外部势力趁虚而入?

1902年梁启超从历史中总结提炼,首次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后来经过顾颉刚、费孝通几位学者的完善,得到各民族的广泛认同,梁启超将对他而自觉为我的民族意识作为中华民族的本质特征,从而使得各民族同胞团价一体御他族的思想统一。

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发现,在思想上整合了中华民族,可以说在近代百年屈辱历史中咱们中国能够始终保持国家整体性统一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中华民族的概念其实也有一点不足之处,这一点漏洞在于蒙古帝国与元朝的关系,当然这里我们不讨论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在评论区里一起讨论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吉思汗

那么, 还有没有其他角度来看待中华帝国的整体性,驳斥所谓崖山之后无华夏的荒唐言论呢?这里我有一点小小的想法,仅供朋友参考,敬请斧正。

看两个王朝或者说是帝国世系之间是否具有承继性,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看这个王朝内部的权力基础,组成国家权力金字塔的核心团队到底是什么?

从权力阶层上来看,中国古代社会可大致分为方国时代、封建时代、豪族时代、平民时代这4个时期,方国时代大致来说主要就是夏商两朝,国家由诸多奴隶制方国组成,各自内部有着一套自己的运行逻辑,同时也响应夏商大邦的征召。封建时代主要是西周和东周,国家形成转为更严密的组织形式,由周天子分封贵族,诸侯按照周天子划定的统治逻辑统治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帝王

伴随着周天子权势的衰落,封建时代开始向豪族时代转变,豪族时代大概起于汉武帝时期结束于唐末,豪族时代世家大族掌握政治的特权和文化上的话语权,甚至可以拥有私兵对抗皇权,但是也随着科举制的完善以及印刷术和造纸术的推广,豪门凋零,大量寒门子弟通过科举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组成新兴的政治势力,也由此将古代中国带入平民社会,当然这种平民社会也只是有限的平民社会,能够参与其中的人多数是地主阶层,但相比较此前,社会自由度得到了质的提升。

宋代之前,中国社会的政治中心、经济文化中心都在北方,王朝内部的权力斗争也主要集中在关陇军功贵族和关东学阀贵族之间的斗争,秦、西汉、隋唐的皇室依靠关陇贵族打天下,治理天下之时又不得不与关东贵族相互斗争并妥协,东汉时期皇室失去了关陇贵族的支持,皇权已无力压制关东贵族,最终地方世家豪门势力彻底做大,此后魏晋各朝再也无力制衡,借助于北方近300年的战争,引入游牧民族的力量,双方再度达到平衡状态,由此创造出了辉煌的隋唐盛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唐

唐末的黄巢起义和此起彼伏的藩镇之乱联合围剿下,关陇、关东贵族凋零,关陇的军功贵族由北方的游牧势力取代,关东学阀贵族势力由南方的士绅取代。中国政治权力结构从东西合作转为南北二元协调。

宋代经济中心文化中华都处在南方,军事中心却是在北方,由军事中心产生政治中心,这种政治与经济文化分离的二元制结构一直延续至今,朱元璋建立明朝时定都南京,政治中心短暂南移,然而明太祖却无法移动军事中心,战争的焦点仍旧围绕着北方草原展开。

宋代岁贡以求平安,实际上就是经济中心与军事中心相互的妥协,元朝建立之后,依然无法摆脱这种模式,早期还能靠着强大武力威慑四方,等到统治中期则必须依赖怯薛和达鲁花赤两种制度来对抗根深蒂固的地方士绅势力,清朝同样如此,它所依赖的是八旗贵族以及附属的包衣奴,明朝没有这种外来力量的平衡,皇帝无奈推出宦官出来打擂台,很多时候明朝对蒙古表现出一贯的强势,其背后或许也是给强大的士绅集团树立一个长期对抗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代

权力结构决定上层建筑的模式,另外还要看一个王朝统治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两者结合基本可以确定两者之间的承继性了。

西汉以来确定了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但是这两千年的王朝统治里,儒家也并非一成不变的,实际上从东汉到唐末,儒家主流思想可以称之为经学,包括古文经学、今文经学两派,等到宋代民间私学兴起,学问从官方转到民间,理学、心学、气学等兴起,1313年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并且确定理学为官方显学,明清两朝同样延续了这种传统,可以说汉唐经学、宋明理学构成了古代中国天下治理的两大指导思想。

可以说,从秦到清,古代中国的权力架构设计和国家治理思想两者都是一脉相承,自然是一个传承有序、源源不断的统一整体了。

本文由青衫弹史(微信公众号:青衫弹史)原创,全文5100字,创作不易,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支持一下哦~。感谢您的阅读,未得允许,不得转载,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荣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赞收藏、关注赞赏,鞠躬感谢!

本文图源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
1. 伍麦叶的熏笼精:中东知识分子看中国,仍带着“中华帝国”的幻象
2. 施展《枢纽:3000年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