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军队抽组卫勤力量支援上海,多架运20深夜抵达

4月3日深夜,由空军运-20领衔的庞大运输机队,顺利将上千名医护人员和大批防疫物资运抵上海。从媒体公开的画面来看,这支运输机队包括1架运-9、1架伊尔-76和至少5架运-20。这也是包括运-20在内的空中战略运输力量,再一次在非军事行动中大显身手。令人惊喜的是,相比于过去在国内甚至出国执行抗疫运输任务的运-20,此次同一批次出动的运-20数量就多达5架,在整个运输任务中算得上“独挑大梁”,不仅说明运-20的列装数量已经达到相当的规模,而且其战备水平和可靠性完全满足各类应急任务的需要,这确实是令人振奋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抵达上海的运-20机群

两年前的2月13日,6架运-20与5架伊尔-76、运-9组成的运输机队,同样运输医护人员和抗疫物资抵达武汉天河机场,在当时引发全国人民的瞩目,也由此拉开了运-20参与非军事行动的序幕。随后,运-20又先后参与了第三次赴武汉运输任务,赴巴基斯坦、菲律宾、缅甸等国家运输疫苗、抗疫物资的行动。甚至还在2021年9月,成功保障歼-16、歼-10B北上赴俄罗斯参加国际比赛,在2022年初经三次接力飞行,飞越近万公里之外的汤加,为当地送去救援物资。可以说,自2020年2月起,原本神秘的运-20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视线中,并凭借卓越的性能和强大的运输能力,成为继美国C-17A、俄罗斯伊尔-76及欧洲A-400M之外,又一款在全球“叫得响”的大型军用运输机。

2020年刚刚抵达武汉的运-20

尽管今天的运-20已经名满天下,但在其成功的背后,曾经遭遇的磨难和怀疑却也令人感叹。在2016年秋季,首批两架运-20正式进入空军服役,在当时曾引起舆论一片欢腾,大家认为国产运-20列装空军,从此就要结束俄制伊尔-76主导中国战略空运的窘境。然而在此之后的2017年,却有俄罗斯媒体报道称,俄方仍然在对苏联时代遗留的伊尔-76进行维护升级,以便将这些二手型号出口到我国。最初,俄媒的这种说法被认为只是笑料而不被国内舆论接受,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迹象被证实确有其事,瞬间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随之而来的争议也将焦点集中在运-20的性能和可靠性方面。最终,这场争议在2022年2月初的空军非军事行动中达到顶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2017年之后交付的伊尔-76

事实上,在运-20于2月13日、17日两度飞往武汉之前的2月2日,空军已经组织了第一次运输支援行动。由8架大型运输机组成的队伍,为武汉送去了大量抗疫物资。这次行动之所以并未引起关注,是因为这8架运输机全部为俄制伊尔-76。当时的运-20已经批量服役近4年时间,又恰逢病毒肆虐的特殊时刻,空军仍然表现出对俄制伊尔-76的异常依赖,也曾引发了舆论的讨论。围绕着运-20可靠性甚至与伊尔-76性能对比的话题络绎不绝,其中很大部分都对运-20的性能和表现表达了担忧。

早年引进的伊尔-76机群

幸运的是,中国空军很快就意识到频繁使用伊尔-76执行这类非军事行动,给舆论带来的困扰。于是在2月13日迅速调集6架运-20,在运-9和伊尔-76的辅助下,完成了运-20参与的第一次大规模非军事行动。这次行动的效果远超想象,不仅引发了公众对国产大型运输机的广泛关注,也为运-20持续发展赢得了更多资源,在国内的声望也与日俱增。

从事后来看,当时军队提出运输防疫物资的需求时,运-20的设计、生产单位——西飞,在一月下旬就为运-20列装部队提供了人员和技术支持。但由于当时列装的数量较少、也未执行过类似任务,而且空军方面的认识仍然传统,不愿意大规模展示运-20这种新型的战略装备,令运-20亮相的日子被延后。在2月2日的第一次运输行动中,引进的伊尔-76承担了全部的运输任务。

运-20与伊尔-76的合影

对此,广大军迷的呼声可谓发挥了一定作用,某种程度也促成了运-20的成建制出动,好在运-20不负众望,凭借优秀性能赢得了舆论口碑,原来的“胖妞”终于摇身一变,成为振翅翱翔的“鲲鹏”。

最重要的是,相比于两年前在武汉的行动,运-20除了性能更加成熟之外,其出动数量虽然没有太大变化,但其在任务中的数量占比,却很明显地揭示了国内空军大型运输机队伍的发展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运-20的气势愈发雄壮

运-20在武汉的两次行动中,仍然与伊尔-76、运-9配合行动,通常运-20的数量占到总数的一半左右。按照官方媒体事后披露,当时前往武汉执行任务的运-20分别隶属两个不同的战区,应该是由于运-20的列装数量有限,不得不将多个战区的运输机整合使用。外界普遍认为,当时空军运-20的装备总数大约为12到18架。再考虑其他方向的战略需求和运-20的妥善率,一次性出动6架已经很不容易。

中国空军装备的伊尔-76,先后分三批从俄罗斯引进,时间从90年代初期跨越到2018年,各时期的价格也有不小差距,但这些都是苏联时期生产的型号。在引进的30多架伊尔-76中,除了4架被改造成空警-2000大型预警机,还有部分用于地面试验外,剩余约30架伊尔-76一直是空军运输机队伍的主力。在2020年初,伊尔-76与运-20的装备数量对比大约为2:1。

伊尔-76机体改造的空警-2000

相比之下,在近日前往上海的运输机队伍中,运-9和伊尔-76已确认都只有一架,运-20数量则至少5架,其占比已接近80%。由于在2020年的频繁出动中,运-20性能得到充分检验,早在生产运-9时就熟量掌握脉动生产线技术的中航工业,也为运-20准备了产能可观的脉动生产线。因此,外界普遍认为,如今运-20的生产速度已达到每月至少一架的水平,即使保守推测,目前运-20服役数量应该已超过40架。

西飞通过生产运-9掌握了脉动生产线技术

换句话说,如今空军的运-20机队,已经从两年前仅有伊尔-76的一半左右,发展到如今超越伊尔-76的规模,成为中国空军战略运输力量的绝对主力和中坚,伊尔-76、运-9越来越多地成为配角和辅助。

看得出来,空军近年来在战略空运能力建设上进步很快,短短几年间打造的运-20运输机队,就超越了耗费数十年辛苦努力获得的伊尔-76机队,完成了从以伊尔-76为主,到以运-20为核心的巨大转变。显然,我们自主研发战略运输机带来的真正意义,不仅仅是提升了空运能力,更是从战略层面打开了可持续的自主成长空间,这是单纯引进伊尔-76永远难以达成的效果。

运-20对空军的战略意义远超伊尔-76

唯一让外界感到有些沮丧的问题在于,目前正在大规模生产的运-20,一直使用从俄罗斯购买的D-30 KP2型发动机。该动力大约300万美元的单价虽然划算,毕竟美国F-35隐身战斗机装备的F-135发动机,价格已高达2000万美元。但致命之处在于,D-30 KP2偏低的输出功率限制了运-20的航程和载荷,同时运输机生产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D-30 KP2交付能力的限制。此外,由于中航工业发展的轰-6K、轰-6N、轰-6J三款最新改进型号也在使用D-30 KP2,导致运-20不得不与这三款轰-6分享引进的俄制发动机,这也是目前对运-20生产造成制约的最大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先进的轰-6N也使用D-30 KP2发动机

令人欣喜的是,官方在2021年9月就已公开宣布,运-20正搭载两款国产发动机试飞,以逐步解决使用D-30 KP2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一般认为,运-20试飞的这两款国产发动机中,涡扇-18应该是D-30 KP2的国产仿制型号,是用来破解外购动力制约的过渡型号。而传说中的涡扇-20,则很有可能是基于涡扇-10发动机的大涵道比改进型号。

目前,歼-20、歼-16、歼-10都已换装国产涡扇-10发动机,在其核心机基础上改进形成的涡扇-20,不仅技术较为先进,而且推力满足大型运输机需求,是彻底解决运-20动力症结的最佳型号。几年前,中国科学院院士、航空专家刘大响在媒体访谈中,已经透露了有关信息。

运-20的动力问题已经见到曙光

不久前网络流传的资料中,更是直观展示了刚刚出厂的新批次运-20,搭载的发动机直径明显超过D-30 KP2,外界普遍认为这是装备新型发动机的最佳证明。遗憾的是,目前更换发动机的运-20数量还非常有限,似乎仍然处于试飞阶段,还需要等待进一步的完善。但可以想象的是,换装国产动力的运-20,说不定会在一个重要的场合,以一种超出想象的方式批量现身,带给我们一波新的惊喜。

运-20未来发展前景光明

届时,生产数量再无制约的运-20,不仅可以保障海空军对于战略运输机的庞大需求,还能在此基础上改造出运-20U大型空中加油机,甚至是大型预警机、电子战机、反潜机等一系列全新型号,将我国大飞机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实战运用能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届时,“鲲鹏”将会迎来振翅九天、名动天下的辉煌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