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任何一样东西,只要套上了条条框框,就很容易让人的思想局限其中,再不容易跳出来了!

修行过程中,不同的阶段,身心的反应也不同,所以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对治。但只要把一个方法学通、学透了,那么任何方法就都会融通了。因为已经学会与心灵沟通了,这样用起功来,事事处处都会得心应手!

人的前一个念头与后一个念头通常都是不一样的,前因后果也会有不同。修行,不但智慧重要,毅力也重要?有智慧,能见道但不易成道;有毅力,能修道但不易见道。因此修行是既要有智慧,又需要有毅力的。而智慧与毅力都来自心灵!

人的思想是由两大系统组成的,一是头脑,二是心灵。如果我们总是用头脑来考虑问题,那么就会一直地在原地踏步,因为头脑永远是分裂的、间断的,所播放的信息都是“住事重现”。

如果回归到中心的心灵,他所表现出来的时时刻刻都会是新的,每一个当下都是一个新的面貌、新的想法,而不是过去了的重现和回放。

善用心灵的方法:我们可以把自己分裂为三个人,第一个人是身体,第二个人是头脑,第三个人是心灵

当你在睡觉或静坐时,要训练自己的思维跳出去了,而站在旁边看着你,如同有第二个人在看着你在睡觉、在静坐一样、养成这样的习惯后,久而久之,你会发觉突然之间又多了第三个人在看着第二个人。但这第三个人是绝不会和第一个人交往的,他只会和第二个人交往。然而,能修出第二个人的修者,简直凤毛麟角!

修行的技巧,就是要先把第二个人(观察者)修出来,一路修下去,很快就会出现第三个人(照见者),快则三天,慢则三年。但切莫把观察者误以为是观照者,因为普通人连集中注意力去观察都做不到,又怎么可能做到照见呢?

少用头脑,多用心灵!

一个人活得潇洒自在,是因为他对任何事都不会树立概念,当任何事在他面前发生时,他不会附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事来了就安住于事,面对它、处理它,专注于事从而融入事中;这样当事情处理完了,就能安住空灵的觉知上,此即“有事就借事炼心,无事则借境炼心”。这个“境”指的就是心灵的境界,当境界来了要看自己是否会心有所动,比如高兴或烦恼等。要看到自己的念头是如何生起的?是从哪里生起的?然后又是如何发展?最后又要到哪里去的?

所以,当一个人越忙的时候就越能训练自己的心灵,看清自己的心态,也越会看得清楚!

但我们都是因为太清闲了,所以头脑才会七上八下、四分五裂,很多时候,甚至手脚与头脑都不是一致的,亦即非一个完整的人。现在的人啊!大都是身闲心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