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汤粉是我国南方,尤其是岭南地区极其普通的吃食。在广东、广西、海南、云南、江西、福建等地,最普遍、最快捷的早餐,就是粉啦!
粉的起源一说是秦始皇南征时,大军将士都是北方人。他们吃惯了面食,吃米不习惯。于是就将大米磨成了面,再做成面条的样子,就是今天的粉。还有一传说是“五胡乱中华”时,北方人大批随军南下,不习惯食米,就将稻米磨成面粉,做成现在的各种米粉的吃食。如汤粉,肠粉,米糕,米线等等。
粉的做法很多,但主要是汤粉。而且南方各地的风味不同,有江西米粉,桂林米粉,广东米粉,海南米粉。在海南米粉中,又分为后安粉,花甲粉,抱罗粉,腌粉,酸粉,儋州米烂等。从粉的形状上,又可分为粗粉,细粉,宽粉和米线。
多年来,我因为经常公出,走南闯北,几乎足迹遍及南方各省。自然也品尝了不少各色小吃,其米粉也吃了不少。起初不习惯,总觉得这东西,说面条不是面条,说粉条又不是粉条。吃到嘴里又软又滑,没什么嚼劲。尤其是过桥米线,在云南小吃中名气很大,但我始终也没吃出它的好来。
让我喜欢上米粉,还是许多年前的一次去桂林出差,当地的一位官员介绍了我们一家街头米粉店。第二天的早餐,我们就选择了那家店。小店不大,只有三两张旧桌椅,就在街口。但吃的人很多,大都是上班的当地人。他们手端米粉,随便站在店外,几分钟就餐毕。食客络绎不绝,总有七八个人在排队。见此情景,我们也就不计较环境太差,每人要了一碗米粉,自找地方吃起来。果然不错,米粉软滑,汤味十足,而且加了许多油炸的脆料,有花生米、油缩子、土豆丝等,吃起来软中有脆,鲜中带香,十分爽口。这一次,我记住了“桂林米粉”。
近几年,每到冬季就来海南避寒,自然也少不了与米粉打交道。海南的米粉种类很多,口味各异。但最出名的,主要是有以下几种。海南有号称“四大名粉”。即:海南粉、抱罗粉、后安粉、陵水酸粉。但窃以为小吃历来见仁见智,号称未必都认同,只是一个说法而已。既然有此说法,我也不妨从这“四大名粉”说起。
海南粉。并非是海南省所有粉的统称。而是一种又叫海口腌粉的小吃。这种粉起源于福建闽南,相传明末有位陈姓的住户迁居澄迈老城,以加工米粉为业。他把米粉用十几种色味独特的佐料腌制而成,做出的汤粉多味浓香,柔润爽滑,满口喷香,回味无穷。现已入选海南非遗名录。
抱罗粉。源于海南文昌市抱罗镇,相传明朝的时候,就有抱罗粉了。它先用猪、牛骨煮汤配制成粉汤,再用精制的牛肉干,瘦肉丝,粉肠,花生仁,少许酸笋,酸菜骨,辣椒等一起入汤。米粉白晳细滑,入口酸甜鲜辣,妙不可言。尤其牛肉干,很有嚼头。
后安粉。源自海南万宁市后安镇。据说后安粉源于宋代,且有个美丽的故事。相传一伙恶人在后安一带作恶多端,祸害百姓。一个年轻人带领大家把坏人赶跑,赢得了一位姑娘的芳心。姑娘特意为小伙子做了一碗特制的汤粉,味道鲜美,流传至今。后安粉的制作原料有猪骨、粉肠、大肠、猪内脏等等。
陵水酸粉。陵水县毗邻三亚,位于北纬18度线,是个旅游资源丰富,民俗风情独特的黎族自治县。正宗的陵水酸粉源自本县安马村一位胡姓男子之手,到了第二代转到了王氏门下。作法在海南粉的配料中添加了沙虫干、鱼饼、小咸鱼、鱿鱼丝等海产品,并在拌粉的佐料酱汤中添加了食醋,再配上“黄灯笼椒”,使米粉变得酸辣甜香,与其它汤粉味道相去甚远,故而广为流传,成为“名粉”。
除“四大名粉”之外,还有许多带有地方特色的汤粉,深受人们的喜爱。如:万宁酸粉,灵山粉,港门粉,仙沟腌粉,加积牛腩粉,花甲粉等,这些都人们喜爱的米粉。由于口味不同,喜爱的人群也不同。吃饭本来就是众口难调的事,小吃更是如此。从来都是凭个人喜好,自由选择,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但是,有一种米粉,我只吃过一次,就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是去年春天,和朋友一起去海花岛。第二天,驱车去儋州苏东坡书院,路过中和古镇。在狭隘悠长的街道旁,有个早餐店,我们停车吃早餐。年轻的老板娘为我们推荐了当地的名吃一一儋州米烂。米烂是儋州人最喜爱的食物之一,儋州有民谣唱道:“长坡米烂洛基粽,木棠欧馍永昌葱;马井红鱼香破釜,排浦薯香吃肚膨。”
米烂制作是先将大米浸泡后磨成米浆,用漏斗漏进沸腾的开水里,霎时变成一条条柔软雪白的米丝。捞上来放入冷水中,冷却后再捞出,一层层叠放在竹篮里。食用时,配上牛肉丝、干虾米、猪肉丝、炒花生米,将炸蒜头油浇在一起,入口香糯软滑,唇齿留香。早上起来,在人烟稀少的老街上,吃上一碗米烂,真是清爽舒服。而后,再去东坡书院,来一顿文化大餐。物质精神两享受,美哉快哉,不亦乐乎?!
2022.3.15清泉城午后

海南的雨

我是个喜欢雨天和雪天的人。每当遇到下雨或下雪的时候,就喜欢闲坐在窗前,手持一杯绿茶或咖啡,一个人静静地欣赏窗外的雨景或雪景。而且,很享受这种曼妙的时光。
海南是个热带和亚热带海洋性气候为主的岛屿,下雪是不太可能了。但下雨却是象家常便饭一样,来得十分容易。记得初来三亚的时候,应朋友之邀,开车去海口会友。那时候海南还没有环岛高速,走一条环岛国道。早上从三亚出发,蓝天白云,碧海金沙,天气非常好。一过牛岭,天气就多云转阴了。未到兴隆就下起雨来,而且越下越大。不一会儿,海口的朋友打来电话,说去海口的国道中途被暴雨冲毁了一段,过不去了,让我返回。那一天,让我领教了海南大雨的厉害。
后来,我几乎毎年都来三亚度假,住过许多地方, 也领略了形形色色海南的雨,故而对海南的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急风暴雨。我搜尽了脑海中有关描写大雨的词,也感觉未尽其意。倾盆大雨,大雨滂沱,豪雨如注等等。
我平生见过最大的雨就在海南。那一年春季,我坐在清泉城家中的院子里喝茶。忽然乌云聚集,顿时大雨倾泻,天地间一片天昏地暗。绿树在暴雨狂风中苦苦挣扎,院子里残红遍地,水流如河。雨声已混成一片嘶声怒吼,如万马奔腾,似巨瀑狂泻,令人惊心动魄!我完全没有了抚琴听雨的优雅闲情,而是全神贯注地欣赏着眼前的暴雨,似乎享受着心灵涤荡的清爽与痛快!一场暴雨的酣畅淋漓,让我深深地留在了记忆之中。
而让我感到最有诗意的是毛毛雨。民国时期,上海滩夜场中,最流行的歌莫过于《毛毛雨》啦!八十年代,一首《幸福不是毛毛雨》,也风麾于中国的大街小巷。但是,现实生活中的毛毛雨,我从未见过,顶多见过一些微风细雨。今年三月,我在海南遇见了一次真正的毛毛雨。毛毛雨细如牛毛,似雨似雾,若断若续。沾衣不湿,拂面不寒。沁人心脾,润物无声。让我这个人过中年,心无波澜的人,也激发了诗兴。随手写就一首新诗《毛毛雨》,以抒发内心的愉悦心情。毛毛雨仿佛有诗韵,又仿佛有旋律。它象似在春天的空中流淌的音乐,细细如丝。又象大师笔下渲染的丹青,富有诗意,又充满了深情。透过朦胧迷茫的雨丝,我仿佛看到大山向我走来,垂柳向我拂来,春风向我扑来,一切都如梦幻一般,一切又都真实的就在眼前。这种如诗如幻的感觉,让人欲抓不到,欲罢不能。
而太阳雨,在海南并不鲜见。少年时,我读过刘禹锡的一首“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东边日出西边雨”又被人们称作“太阳雨”,是夏日常见的一种景象。我在三亚的崖州古城,就曾见识了这种时晴时雨的天气。崖城的冬天,好象每天黎明都下雨。天亮后,便雨过天晴,阳光灿烂。所以,冬天的崖州,既不干燥,也不湿冷。每天都晴朗而不干热,空气很清新。物价又十分便宜。居住在那里,日子会过得很轻松,很舒适,随心所欲。
今年的海南,雨格外地多,也格外的早。尤其是牛岭以南,北纬18度附近。按说每年6月之前,热带地区都是旱季,很少下雨。但是今年三月下旬开始,陆续下雨。既有绵绵细雨,也有倾盆大雨。而且3月底到4月初的几天里,连续下雨,夜以继日,断断续续,持续不停。多雨的春天,一改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三亚特色。让我进一步见识了海南的雨,以及不一样的春天。
2022.4.3於清泉城

作者简介:谢茂元,1958年生,哈尔滨人。曾下过乡,当过兵,公务员退休。业余爱好写作、摄影。

责编: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