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也是国人举行祭祀活动的传统节日。在这个充满哀思和缅怀的日子里,中医药原创技术分会向所有痛失至亲至爱的朋友们致以诚挚的哀悼和慰问,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除了祭奠扫墓,从中医角度来说,清明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养生节点。人应四时,春季万物生长,机体也推陈出新,如果不善加调理,很容易因阴阳失衡、气血不畅而引来多种疾病。为此,中医药原创技术分会整理总结出了一些清明养生小贴士,希望大家在哀思悲痛之时,也别忘了要好好爱惜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清明养生

【清肠胃】肠胃是人体消化系统的一部分,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说起来,肠道保健其实就是一些很简单却很有效的小招数。日常可以选择食用:糙米、酸奶、木耳、海带。

【清血管】血管遍布人体,是输送血液和完成营养物质转换的重要“管道”。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血管会自然衰退、老化,心血管疾病发作的风险逐渐增加。但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科学饮食,改进膳食结构,加强体育锻炼,便可清理和保护我们的血管,能让血管更年轻、更健康!

【清肝气】中医素来有“春宜养肝”之说。明代医学家张景岳说:“春应肝而养生。”这是因为春季属木,肝也属木,两者相应。春季万物复苏,属于阳气升腾的季节,养肝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菊花属于花茶类,用它泡水喝,味道微苦,却是养肝茶类的代表。

【清心气】清明节祭拜祖先时,很多人会睹物思人,产生悲伤抑郁的情绪,这是人之常情。但是过度的沉思在悲伤里,会导致情志抑郁,阻滞气机而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等疾病。所以清明节祭拜祖先结束后,要注意稳定情绪。清明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心境要畅达,要通过户外散步、踏青等活动,来清净心气,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

【清肺气】相比城中的空气质量和灰霾弥漫,郊外的空气会好很多,夹杂着草木的味道,恨不得把这些新鲜洁净的空气带回家去,而且郊外多安静空旷视野开阔,自然能使人心旷神怡。郊外踏青,无疑是清心养肺的不二选择。

二、清明饮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荠菜】清明前后,肝阳上亢的人特别容易出现头痛、昏眩,慢性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春气者诸病在头”。清明节之后,最适宜吃的时令蔬菜之一是荠菜。荠菜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含有蛋白质、胡萝卜素、钙、铁、磷以及维生素B1、B2、C等,可以降血压、健胃消食、疏通肠胃,治疗胃痉挛、胃溃疡等;还具有强筋健骨、明目养肝、润肺和中的作用,有助于增强免疫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螺蛳】清明前后,潜伏在泥中休眠的螺蛳纷纷爬出,此时螺肉肥美,是食用螺蛳的最佳时节。螺蛳素有“盘中明珠”的美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质的天然动物性保健食品。螺蛳食法颇多,市场买回的螺蛳要放养3天,在盆中滴上几滴麻油或菜油,让螺蛳排尽肠腔内的泥质污物,每天换水几次,用刷子刷净,绞去尾部,焯水后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均为适宜的烹饪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香椿】香椿一般在清明前发芽,谷雨前后就可采摘顶芽,第一次采摘的,称头茬椿芽,不仅肥嫩,而且香味浓郁。作为时令菜,香椿含香椿素等挥发性芳香族有机物,可健脾开胃,增加食欲;还含有维生素E和性激素物质,具有抗衰老和补阳滋阴的作用。此外,香椿具有清热利湿、利尿解毒的功效,也是辅助治疗肠炎、泌尿系统感染的良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蚌】“春天喝碗河蚌汤,不生痱子不长疮”。 清明时的河蚌最肥美,将蚌肉洗净之后,切成细条,佐以各种调料,或烧、或烹、或炖皆可。河蚌烧豆腐、河蚌咸肉煲等,都是初春时节江南人家餐桌上常见的美味。鲜白的浓汤,碧青的蒜末,肥嫩的蚌肉,雪白的豆腐,热气腾腾地端上桌,往往令人食欲大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韭菜】韭菜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可帮助并促进食欲。韭菜有“春食则香,夏食则臭”之说,应尽量在春季食用。韭菜的独特辛香味是其所含的硫化物形成的,硫化物具有一定的杀菌消炎作用,有助于人体提高自身免疫力,还可帮助人体吸收维生素B1和维生素A,因此,韭菜若与维生素B1含量丰富的猪肉类食品互相搭配,是较为营养的食法。

三、文化习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插柳,顾护初升阳】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柳枝代表着生命力。从中医角度认识,清明节气时万物生长,人体也是阳气升发,插柳的习俗也寓意着顾护初升阳气的意思。同时柳条也是古人常用的中药,具有祛风,利尿,止痛,消肿的作用,世界上最早的解热镇痛药水杨酸钠便是从柳树皮中提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祭祖踏青,疏肝气】清明节真正的源头是祭祀祖先,起源于周秦时代人们对祖先的祭祀活动,祭祀是清明不变的主题。此外,踏青、植树、放风筝等娱乐活动也是清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清明是一个悲喜交加的节日。祭祖免不了会悲郁气结,而踏青郊游则可以使人身心舒畅,一扫阴霾,配合适当运动,健运脾胃,就能顺利度过这段乍暖还寒的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寒食节,禁烟火】寒食节是清明节气的前一日,这一天要禁烟火,吃冷食。古人生火非常麻烦,所以终年都不会熄灭火种,但初春气候干燥,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故古代提倡禁火,此时便只能制作寒食了。所以清明节时候,不少地区都有进食寒食的习惯,如山西的子推馍,老北京人的炸馓子,山东的冷饽饽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常饮食,五运六气】清明时节多雨阴湿、乍暖还寒。此时的饮食宜温,需要顾护阳气,养脾胃。随着天气逐渐变热,心情很容易陷入急躁易怒的状态,也就是所谓的“肝火过旺”。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所以饮食宜清淡少吃发物,以平肝补肾润肺为主,避免吃燥性食物,多吃新鲜上市的果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