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晋国与楚国之间爆发了战略决战,史称”城濮之战“。有意思的是,当时的楚国国君楚成王并不想与晋国开战。楚成王不想开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实力仅次于晋国和楚国的齐国、秦国在城濮之战爆发前都加入了晋国的联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是说,楚国在城濮之战中不是只与晋国为敌,而是要同时对抗晋国、齐国、秦国(外加宋国)的联军。如此不利的战略形势,楚成王当然不想与晋国开战了。不过以齐、秦两国的实力,完全可以守中立。那么城濮之战的时候,齐国和秦国为什么都加入了晋国的阵营呢?

由于地理因素,秦国东出争霸的通道完全被晋国封锁了,国力也不如晋文公统治下的晋国。因此秦穆公的战略是与晋国结成”秦晋之好“,成为仅次于晋国的“副霸主”,以此在中原扩大秦国的影响。当晋文公拿到”尊王“的大旗之后,秦穆公加入了晋国阵营,参加了城濮之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齐国加入晋国阵营的原因和过程更为复杂。齐国在齐桓公去世后从霸主的宝座上跌落,周边战略环境也随之恶化。于是齐国的首要战略目标是改善周边战略环境,起码要保证鲁国和宋国的“亲齐”或者中立。然而宋襄公在齐桓公死后跳出来争霸,鲁国则与楚国结盟对抗齐国。

因此齐国的战略选择很纠结,既需要楚国打击宋襄公,又希望鲁国解除与楚国的盟约。宋襄公争霸失败之后,宋国和鲁国都被楚国控制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这对齐国极为不利。而齐国又无力单独对抗楚国,只能依靠崛起的晋国。宋襄公”仁义“之后,齐国就开始与晋国交好。

城濮之战前,晋国元帅先轸利用晋、楚、齐、秦、宋、鲁、卫、曹等诸侯国之间的利益纠葛设局,成功地引导楚国令尹子玉主动地与齐国绝交。齐国本来就对楚国深入宋、鲁不满,便以楚国主动绝交为借口加入了晋国阵营,最终导致楚国在城濮之战时处于战略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