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奎尔与瓦拉内少见的换位,这体现出了朗尼克战术上的又一个求变。这个策略的目的,是构建一个相对好的向前传递体系。从实际情况来看,曼联在进攻构建的初始环节没有问题,但往进攻终端的输送上问题比较多。最终能在落后的情况下追平比分,依靠的还是现阶段固定下来的“分阶段”高位逼抢,B费与弗雷德上下半场的两次机会就是这么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一步来说,朗尼克整了个新活却有诸多瑕疵的关键点,恰恰凸显出了拉什福德目前的“困境”。

【双中卫换位,朗尼克想要干啥】

达洛特的位置相对拖后,在进攻组织阶段,与双中卫形成了高位的三人站位。横向宽度上来看,足够了。更为关键的是,马奎尔与瓦拉内进行了换位,朗尼克的预期是啥?

首先,我们要来分析曼联最近几个赛季的后场“中长距离”出球体系。大框架上,是马奎尔在左中卫的位置上,完成进攻左半扇的纵向联系,以及联系右侧。林德洛夫呢,更多的是在右中卫完成进攻端更多的纵向传递。

图1:20-21赛季,马奎尔(左)与林德洛夫(右)的长距离传递数据

瓦拉内与林德洛夫的出球能力基本均势,差异在于:长传这一项上,林德洛夫稍稍领先。逆足出球能力上,瓦拉内更好。

那么,朗尼克选择了马奎尔、瓦拉内作为首发中卫,并进行了位置互调,到底想要干啥?简单来说,就是瓦拉内在左侧通过他的中短距离传递联系中前场,尤其是受压下,他的逆转传递质量值得信赖;在达洛特回收的过程中,居中/右中卫不断处于空位的马奎尔,就可以频繁送长传。

后场高位的基本态势,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2:瓦拉内在受压情况下,逆足的向前传递,非常精准(0.5倍速)

图3:马奎尔连续在中路空位,向前场放了2次长传

通过这两个gif,我们可以看到思路,同样,我们也能感受到“问题”。

【交替前插,依然弥补不了进攻纵深上的缺失】

本场比赛,曼联的无锋阵站位职责非常“细致”:桑乔是拉边的接球点,而且,主要接中短距离传递。B费、博格巴、埃兰加甚至是弗雷德,交替前插。

说白了,就是4人优化体能,轮番去冲击对方防线的身后。

以上图3为例,马奎尔连续长传,可以找到拉边的队友。但在莱斯特城的限制下,后续组织推进效果一般。再回到高位继续组织,那马奎尔的传递就会更多地瞄准纵深。本质性的问题展现出来了,曼联前插的队员,有对抗体格的没有机动性(博格巴),有机动性的缺乏对抗冲击力(B费、埃兰加、弗雷德)。

图4:瓦拉内与马奎尔本场比赛的传球线路

曼联的进攻组织,可以绕开莱斯特城的高位封锁,但是来到边路后,无法肋部破局。高位的过顶传递,少了进攻纵深的冲击。这一点,从上面的传球数据图可以看出来。也就是说,马奎尔上图3的这套标志性作业后,曼联的这种思路就打不开了。因为,缺少纵深冲击。

而此前曼联能带来进攻纵深的是谁?拉什福德,以及“进阶”中的青木。

【首回合的进球,以及拉什福德如今的替补“困境”】

首回合交锋中,拉什福德接中卫长传完成了纵深冲击的进球,曼联一度追平了比分。相信,朗尼克不会看不到。但此番把拉什福德放在替补席上,原因是什么?

或许,他在等待前场队员去消耗对方,然后把拉什福德作为后手。猜测来看,老将埃文斯被阿马泰换下,有这方面的因素。也或者,是拉什福德目前真的就支撑不了首回合的那种纵向冲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所以说是“或者”,是因为我们看不到球员训练的实际情况与身体数据,也不能深度了解球队内部究竟是如何部署。

但有一个问题可以确定,朗尼克又一次完成了新的尝试,看懂这一点并不难。同时,曼联阵容结构的不合理再度展现出来,球队硬件的问题究竟有多大,朗尼克时代我们能窥探到很多。要是接任者是滕哈格或波切蒂诺,硬件问题或许会暴露的更加彻底。

有点无解,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