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来袭,人员能静止,但地里的蔬菜咋办?

丰收在即,村里却封了,一年心血要打水漂?

抢收!包销!保供!

全区上下闻令而动,和时间赛跑!

从滞销到热销,从面临血本无归到供不应求,

72小时,

这是田埂上跑出的“西青速度”,

这是西青人交出的民生答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急!

受疫情封控影响,后桑园村地里的莴笋收不了,运不出,村里的农户都快急死了!

快!

接到村里的求助信息后不到两小时,区里镇里的工作专班已经在田间地头满负荷运转起来。一切都是为了百姓的钱袋子,菜篮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月,本是莴笋收割上市的黄金季节,今年杨柳青镇后桑园村的莴笋也是长势喜人,盼望着好收成的农户们乐得合不拢嘴,但是突如其来的疫情却扰乱了这丰收的喜悦。

眼瞅着家门口突然有了疫情,身边管控、封控范围逐渐增大,后桑园村村委书记李玉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全镇人员要静止,路口封了,农贸市场也停了,这地里的莴笋怎么办,乡亲们的辛苦钱就要打水漂。这样下去可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桑园村村委书记李玉生已经为了村里的疫情防控几宿没合眼,但此刻他仍旧不愿意好好睡一觉,“不能让这大片的菜因为疫情遭了殃!但再急也不能乱了阵脚!我们村的大部分村民都是种植莴笋,地里熟了的莴笋等着收割,不及时收割外运,会给大家伙儿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庄稼人就指着卖菜过生活呢,于是我们就赶紧跟镇里反映。”

群众卖菜遇到了困难怎么办?马上办,当天就办!

“没想到,情况刚报上去,区里镇里的同志们就到村里来了。专班当天就成立了,各项协调解决机制也在第一时间运转起来。转天,区里的领导们更是带领相关部门直接下到了地里,了解莴笋和其他蔬菜的成熟情况,把紧急会议开到了田间地头。看着这一幕幕,村里的菜农们像是吃了定心丸。更让我们没想到的是,当天,物美超市就派人过来收了一部分莴笋走,而且价格还很公道。”李玉生感慨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里的莴笋终于能卖出去了,我这心也放肚子里了。”得到这个消息后,后桑园村菜农纪洪健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多!

疫情来袭,面临卖菜难的不仅仅是后桑园村一处,杨柳青和辛口不少地方都传来同样的求援信息!

管!

区里牵头,街镇和各相关职能部门通盘考量,通力协作,上下拧成一股绳,共同打赢这场与时间竞速的“蔬菜大战”!

政府出手,解决问题的速度之快让后桑园村的农户始料未及,但更多的考验接踵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哪些地方有卖菜难的问题?哪些菜卖出去了?哪些菜又要成熟了?哪些菜需要立刻出售?哪些公司具备销售蔬菜的能力?无论忙到几点,当天的数据都要及时汇总,并制定出具体方案。这就是几天以来 ,西青区工作专班工作人员最关注的问题。

为了尽快解决菜农们的燃眉之急,由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区农业农村委、区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区商务局、区市场监管委和属地街镇共同组成的工作专班24小时不停歇,满负荷地高效运转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时间摸排调查,搞清底数。

为了能实现精准对接需求,杨柳青镇、辛口镇及时详细汇总上报了本街镇各村重点农产品生产情况。区农业农村委的工作人员更是直接和农户们取得了联系。

在专班成员的工作薄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数字。具体哪个村的哪户人家有哪些要成熟的蔬菜,他们都门儿清。几天的功夫,区农业农村委工作人员樊振中就写满了一个本子。他说:“这些都是农户的辛苦钱,我要给他们记清楚。卖出一笔,就踏实一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程跟踪对接农产品销售。

“乡亲们别担心!都会卖出去的!”这句话是专班工作人员这几天最常对农户们说的。

需求和底数摸清了,成功的路只是开了一个好头,如何卖出去,成了摆在专班工作人员面前的新课题。

由西青区商务局牵头,全力拓宽销售渠道,一对一紧盯供销平台,几天来,区商务局的电话打得比枪管子都烫手,嘴皮磨破了,嗓子说哑了,但效果真的来了!

专班吹哨,平台报到。

物美、人人乐来了;

美团优选、本来鲜来了;

华喜汇通、特美易购来了: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批一批的菜从田间走到了商超的货架上,走到了居民的餐桌上。正如天津物美超市的史洁说的那样:“作为区内企业,我们有责任出手相助,这也是稳住了市场的供应,超市里不能少了菜,老百姓的餐桌更不能少了菜。就两天的功夫,我们就收购了杨柳青镇近一万斤的蔬菜,明天再去辛口镇,按照计划,每天都能收购五千斤的蔬菜。”

不仅是企业,政府和机关单位也身体力行,做出了示范带头的举动。

作为天津市的菜篮子,辛口镇一直是重要的蔬菜供应产地,菜品短暂滞销问题主要集中在当城村、第六埠、水高庄村、小沙窝村等几个重点产菜大村。考虑到辛口镇封控区、管控区居民的购菜需求,当城村书记高祝军提议,要采购一部分菜当做福利发给村民。这一举动让村民暖了心。不少村民把村委会发的菜晒到了朋友圈,感谢疫情期间的这份特殊照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一辆辆送菜的车开到了全区各行政事业单位机关食堂的门口,政府机关单位用实际行动力挺菜农。用大家的话来说,“咱西青水好、土好、阳光好,菜的品质自然是没得说。特别是这个时候,我们更要出一份力!”

替农户们着急的,不只是政府和企业。

不少居民在大大小小的群里替农户吆喝卖菜,平时送快递的小哥摇身一变送起了送菜员。一时间,农户地里的菜成为焦点,在西青区,人人都是销售员,人人都为卖菜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方有难,八方援手。西青这方水土养育出的古道热肠,急公好义,就是暗夜里的一道光,点燃了农户心中的人希望!

难!

菜有了销路,疫情防控更要到位!农户居家封控隔离,地里的菜怎么摘?谁来摘?

我!

关键时刻,党员上,干部上,志愿者上!

为了解决蔬菜采摘的问题,专班的党员干部冲在了前面,街镇里会干农活的志愿者也赶来增援。在满足防疫要求情况下,实施点对点摘菜转运。他们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与农户沟通,帮助农户采摘成熟蔬菜。此外,为了避免在田间地头聚集,一个个采摘小分队进行错峰采摘,并在专门开设的点位进行交易,保证了人员和农产品的双重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此,抢收包销保供全链条保卫战的最后一个难点被打通了。

于是——

72小时,奇迹出现了。

农民地里的菜不仅保住了,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一菜难求的火爆场面。一年的辛苦没打水漂,农户的心血没有白费!

据不完全统计,如今杨柳青镇、辛口镇共计15个村,近380户农户手里的8个品类的蔬菜均已实现有序采摘销售,蔬菜正在从滞销走向热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座城,一群人,一件事。小小的蔬菜牵动着每一颗心。

政府牵头,实现精准帮扶,企业担当,体现社会责任,邻里之间,共伸援助之手。

这是一场全区上下闻令而动,和时间赛跑的民生战役。这是一场多领域、全链条高效动员,齐抓共管的社会治理典范。

72小时,从滞销到热销,从面临血本无归到几近供不应求,这是田埂上跑出的“西青速度”,这是西青人交出的民生答卷!

一座城市的温度始终来自于人,“民计民生大过天”从来不是一句空话。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风平浪静后的岁月静好,源自过去72小时中,有人在负重前行。

而这,只是西青人抗疫历程中的一个片段,一个剪影。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在无数个72小时中,那一个个身影——

坚毅,

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