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好,欢迎关注华博精算,您身边最靠谱的保险小顾问~

保险保障基金作为“行业风险救助基金”,由保险机构缴纳,中保基金集中管理,统筹使用,主要应用于救助保单持有人、保单受让公司或者处置保险业风险。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经营受困的险企平安脱险,保障保单投保人的保险利益。

因其多被用于拯救偿付能力不足险企或处理危害社会事项,也被称为内地保险监管的最后一道防线。

我们之前探讨过“保险公司会不会破产”,得出结论“在强监管环境下,破产概率极小”,多数濒临破产的险企在政府支持下都可以扭亏为盈,遏制经营危机,这也是我国内地保险业的特殊性

那么,作为六道监管防线之一的保险保障基金,在历史上参与过危机处理吗?是否被使用过?效果如何?

下面请华博精算师为大家解答:

先给答案:用过!而且有三次!

讲实例前,先确定一下,保险保障基金都适用于哪些情形?

银保监会发布的《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动用保险保障基金:

(1)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依法实施破产,其清算财产不足以偿付保单利益的;

(2)中国保监会经商有关部门认定,保险公司存在重大风险,可能严重危及社会公共利益和金融稳定的。

(截图自中国银保监会官网)

也就是说,保险公司依法撤销或者实施破产,或经认定有重大风险时,可以动用保险保障基金。

在历史上,保险保障基金共动用过三次:

第一次,接管新华保险。

2006年,新华人寿总公司向中国保监会提交的2005年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其偿付能力充足率仅为61.32%,偿付能力严重不足。

虽然可能短期内并不影响理赔和满期支付,但若趋势不扭转,很难保证长期支付能力不受损害。

根据《保险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如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对其实行接管。

于是,2007年,中国保险保障基金出资近28亿元,接管了新华保险问题股东近40%的股份,成为新华人寿第一大股东。

两年后,保险保障基金退出,所持股份作价约40亿,一次性整体转让给“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获利12亿!

自此,新华人寿开启了国资背景+上市险企的涅槃之路...

如今中央汇金公司仍持有新华人寿31.34%的股份(国家股),可以说此次帮扶,不仅使新华保险平稳度过危机,还为未来腾飞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拯救中华联合。

同样是在2007年,中华联合因激进的战略及过度扩张,导致亏损64亿,资不抵债。

经调整,情况并未好转,直到2009年,中华联合财险最终陷入绝境。

于是,保监会临危受命,2011年12月,保险保障基金公司正式介入,持股57.43%控股中华联合,并接管经营。

2012年,保险保障基金注资了60亿,共计接管其91.49%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

2012年起逐步退出,以“债转股”的方式引进新股东东方资产,至2016年完成全部股份转让,恢复元气的中华联合保险,于2015年重新组建中华联合人寿。

2018年1月,保险保障基金完全退出中华联合,整体获利84亿,帮助险企扭亏为盈同时也赚到了一笔。

如今,中华联合也已从一个区域性公司发展成为机构网络覆盖全国、市场规模位居国内财险市场第五、农险业务规模稳居全国第二的保险公司。

惠誉国际评级机构连续五年授予公司“A-”财务实力评级,长期展望为稳定,而这些都离不开监管的支持。

第三次,挽救安邦集团。

这也是离我们最近的一次,也是保险保障基金注资最多的一次,相信很多保险从业者都有印象。

2018年,因安邦集团部分股东在筹建申请和增资申请中,存在使用非自有资金出资、编制提供虚假材料等情况,银保监会依法撤销了安邦有关股东和注册资本变更的行政许可,股东由原本的39家减少到仅剩3家。

于是,在同年,保险保障基金累计向安邦集团注资了608.04亿元,持股比例达98.23%。

直至2019年7月,中国银保监会官网再次发布消息:

批准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大家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大家保险集团”),注册资本203.6亿元人民币。

目前,还在引进新的战略投资人,中保基金则在引战退出中...

如果说前两次只是帮扶,那么第三次就是直接摘牌重组了,安邦成了“大家”,一次性接管了4家保险机构和2家信托机构,可谓力度空前。

由此可见,保险保障基金在成立后,还是很忙的,从07年到09年,10年到18年,18年至今,保险保障基金总是临危受命,始终在挽救受困企业,扶持临危产业的路上。

之前一次直播中,波总从保险保障基金的作用、主要修订内容及业内关注事项三方面来解读《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新规,有关保险保障基金,您想知道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