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几天刚写完关于35岁危机的文章,没想到最近互联网大裁员的词条,就又开始频繁登上热搜,引发广大网友的热议:“今年的裁员潮提前来临了?下一个会轮到自己吗?该怎么办?”

因为疫情、反垄断、双减等等的原因,不少行业都在缩编以备度过寒冬时期,因此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来一波“裁员潮”。

“稳定”一词也正在慢慢成为时代记忆,“稳定”在未来,也将变得越来越难。所以,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裁员潮下我们在面对什么,以及应该用怎样的认知思维来应对。

01 “吃香”行业正面临大洗牌,互联网更是首当其冲

其实裁员这事本来每年都会有,但是这两年却呈现出了愈演愈烈之势,从前几年开始的房地产业的下坡路和大裁员,再到去年的“双减”政策落地,整个教培行业的大变天和大裁员,这些都是大家熟悉的。

而从今年开始,阿里、腾讯、京东、滴滴、美团、有赞等互联网大厂也开始频频受挫,陆续开始大规模裁员,据传裁员比例已经达到15%-30%的幅度,有些已经超过50%。

就拿这次京东的裁员来说,京东每天的裁员人数都保持在上千人,京东健康的负责人张明就表示,京东之前大力投入发展的互联网医院裁员可能达到60%到70%,几乎是把这块的多个部门一刀切。这些曾是京东健康的核心部门之一,医药部裁员意味着其他部门的裁员比例更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互联网大厂也会开始大量裁员?

我认为这里面既有国内的因素,也有国外的因素,首先是国内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说,衡量一个企业价值的标的不是这个企业有多赚钱,而是这个企业未来的增长空间有多大,这直接关系到资本回报率。

因此,在过去的十年时间,大部分的互联网企业在财报上的反应几乎清一色都不赚钱,亏损的倒是不少,而实际情况是什么样的呢?这些互联网企业并不是真的不赚钱,而是把所有利润都用来搞“军备扩充”了。

这也是互联网行业的特性所决定的,互联网行业高度增长的特性,会让某一个击败你的公司能在短短一两年之间从一个小虾米成长为巨无霸,等你反应过来已经彻底晚了。因此,在过去10年时间里,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在忙于拓展新业务。

互联网公司可以扩充收入的板块有很多,其实比较赚钱的项目包括金融、游戏、社交等。但是更基础的是这些服务背后的活跃人数,而这些需要互联网通过强黏性的app吸引住。

这些团队弄出来的APP,大部分都是不赚钱的,可能很多人连听都没听过就下架了,对互联网公司来说,这些“军备扩充”却是吸引风投和在市场“占坑”的最有效方式。

但好景不长,由于反垄断的开始,让这种军备扩充失去了意义,因为你请再多的人,搞再多的业务和项目,也不可能在某个领域垄断,单个产业再也没有发展大的可能性了。

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公司继续“扩充”就等于像在白白烧钱,必须得停下,那些在过去的过度扩张中,所产生的很多不应该存在的岗位,就必须要恢复正常,不盈利的岗位通通都要去掉,这就是目前互联网大厂裁员国内因素。

其次就是国际方面的因素,国际上的一些市场不断的搞制裁和罚款,国内会出于外汇安全考虑,也不能让国内互联网企业随意把钱往外转。互联网大厂只能抓紧收缩战线,将资源往国内收缩,但国内盘子就这么大,失去了星辰大海,内卷在所难免。

其实去年年底就有了苗头,当时中概股在海外一直状态不太好,之前美国证监会(SEC)披露了一份包括五家在美上市中国企业退市风险名单,令热门中概股来了一场“屠杀”之夜, 多支龙头股迎来两位数的暴跌,而这可能是本次裁员的直接导火索。

因为这份名单,引发了海外投资人大规模抛售中概股,毕竟有几年之后市值贬为0的风险!而面对股价暴跌,上市公司满足投资人的利益势必要做出一些行动,而裁员是降低运营成本最快速的办法,百试不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裁员潮下,要摒弃不切实际的幻想

过去20年里,很多行业的工资已经泡沫化了,互联网软件这块是最严重的,之前我有一个在国内互联网大厂排前10的朋友告诉我,他说在互联网大厂中,每个人只需要管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就行,一个月写不了几行代码,每天打部分时间都在跟同事摆龙门阵。

即使经常加班也大多是在公司看网文,他说这种状态下他一个月工资也有两万多,直到今年被裁时,他才反应过来觉得自己的技术退化得不成样了。

他也尝试着去面试了一些公司,虽然能找到工作,但很多公司对他的年龄有意见,不愿意招有孩子的30以上的大龄中年,觉得他没法保持工作强度。

而且不少公司对他写代码的能力也有怀疑,觉得你这么多年不写代码,还能干这个工作吗?工资不愿意给太高,因为现在人才市场供大于求,根本不缺人才。在连续N次碰壁之后,朋友迫于经济压力和家庭关系的压力,最终以不到1万的月薪重新就业。

其实,现在很多人都正在面临我朋友一样的困境,大家要明白,我们可以享受互联网高速发展带来的红利,但却无法同时要求一辈子高薪且稳定,不要把自己巅峰时期的收入水平当作起点。

当下在招聘求职这个绝对买方的市场环境下,如果不幸被裁员,你需要降低工资期望,抢先找到其他岗位把坑占了,绝对不要按原工资待价而沽,那样会对你极度不利。

另外,互联网在过去十年,工资年年增长,甚至有些人靠不断跳槽连续涨工资,因此很多人会慢慢飘起来了,买很贵的房子,开高档的豪车,还把房车的月供给直接拉到极限,默认自己以后永远这么高的工资,且永远逐年上涨。

这么干,风险极大,你在进行大额负债投资时也多思考一下,如果哪天被裁员了能不能承受得起贷款?

03 忽略“虚”的岗位标签,是避免职业危机的关键

有些朋友遇到职业危机甚至被裁员,完全自己一开始就没有危机意识,过度相信了所谓的很“虚”的岗位标签,一直被温水煮熟了。

这年头,老板们学聪明了,习惯性给员工一些“头衔”,不就是一个好听的岗位名称么,你想要,我给你。所以你看,现在大大小小的公司里,总监、副总裁、主管遍地都是,领导比员工都多。

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些头衔是虚的,各种好听的称号,各种标签往身上挂,殊不知,行情不好的时候,先干掉的就是你。

为什么?因为职位名称虽然好听,“XX经理、XX工程师、XX市场主管”等等,而实际上,你的工作岗位是被设计得高度模块化,通用化,你的工作技能像螺丝钉,零部件一样的标准化,可以随时替换你。

公司根本不怕你或其他哪一个员工跳槽,正所谓地球离了谁都转,而作为个人,每个人负责具体某一块很细很细的业务。

虽然你所在的公司很大,品牌也很大,但你离开这个品牌的光环,离开这个公司的背书,你就啥都不是,公司的客户你根本也带不走。甚至你会发现,你那些工作经验,离开了公司平台,其实一点用都没有。

你开发的客户,做过的项目等,最终还是吸收进公司的数据库,等到下一个顶替你的人来了,可以继续利用这些技术资料和客户资料去做业务和项目。

有些人觉得自己的头衔很高,已经是主管甚至是总监级别了,而且考评一直也能在前30%,觉得不太可能被裁,除非裁员率超过70%,否则自己就是安全的。结果直到最后通知他被裁,他才明白什么叫“收缩战线”,什么叫整个团队都被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不管你是新人还是职场中年人,想要避免职业危机,就得明白很多的升职、给你某职位高光标签,那只是一个虚名而已,只是为了公司里面其他部门方便联系你、让你多干活的一个标签,并没有加薪发奖金和提升你的能力来得实在。

你的一切价值,归根结底,都是来自于你的实际价值,来自于你能为公司赚到钱,而且能持续的创造价值,这才是你的立命之本,而不是因为你是某某总或某某主管!更不是你在那个岗位上干了多久的资历。

最后,现实很真实,也很残酷。即使你现在在大公司,还没有遇到裁员的事情,也不要放松下来,更不要错把平台当本事,多思考平台以外的事情与认知,你需要借助平台不断磨炼自己的硬实力、软实力,但是不要把平台当家,而是要有家可能随时会塌了或者被赶出家门的危机感。

在这个风云变化的大时代, 我们已经很难做到一辈子在一个岗位兢兢业业干到老。未来很难说更好还是更坏, 唯有努力进步,让自己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期望获得一个安稳舒适的圆满结局。

欢迎关注 公众号@彪悍猫先生,财经作家,职业投资人,只写最接地气的逆袭干货,让你一路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