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飞快,眨眼间,2022年已经过去了三个月,二十四节气也已走过了六分之一,即将来到今年的第五个节气。

恰逢清明,村里的老人又开始念叨:今年清明恰逢戊子,上坟不宜填土,为什么老人们会这么说,这句话又有着什么意思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明逢戊子

众所周知,古人计时喜欢用天干地支,例如2022年的春节是2月1日,虽然大部分人习惯说那一天是正月初一,但用天干地支计时方法,就是壬寅年辛丑月乙酉日。

以公历来计算,今年的清明节是4月5日,这一天在农历上则是三月初五,用天干地支计时法则是甲辰月戊子日,这也就是所谓“清明逢戊子”的由来。

因此,很多老人才会说,今年“清明逢戊子,上坟不填土”。但是,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我们都知道,很多老年人他们念叨的一些俗语,都是古时流传下来的一些习俗,这些习俗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些典故。那么,这句俗语的典故又是什么呢?

清明祭祖的由来

众所周知,根据传统的习俗,大家会在特定的日子进行祭祖。民间传统的祭祀节日有很多,最是让人耳熟能详的就是清明节、除夕、端午节这三大节日了,但实际上,除了这三个节日,中元节、寒衣节人们都会进行祭祖、但发展至今,在大部分地区中元节和寒衣节都只剩下日历上的符号,而端午节只有少部分地区的人会对已故的亲人进行祭祀。因此,当前来说,真正广为人知,需要祭祖的节日,就是清明和除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夕自是不必多说,作为一年中最后一天,人们在这一天祭祀先祖不仅是对先祖的感恩和怀念,也表达了对于新年的憧憬。

而清明时节正是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踏青郊游还来不及,为什么会与祭祖这样庄重的节日联系在一起呢?

实际上,最初,清明的确只是普通的节气。不过由于清明前一两日是寒食节,顾名思义,寒食节禁火,人们普遍吃冷食。后来春秋时期,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寒食节也成为祭祀的节日。

由于清明与寒食节时间比较近,因此自宋元开始,两个节日逐渐重合,慢慢地,过寒食节的人就少了,人们开始只过清明节,也就是说,清明也继承了一部分寒食节的习俗,故现在的清明节便兼具了祭祖和踏青的风俗。

上坟不填土

那么,为何会有“清明逢戊子,上坟不填土”的说法呢?其实,这个说法源于道教,戊日是他们的禁忌之日,“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以及戊戌”统称为“明戊”,此外道教中的老修行也会忌“暗戊日”,不过相比明戊日,暗戊日表现得更为复杂。

关于道教对于“戊日”的禁忌,在道教典籍《女青天律》有所记载,女青是早期道教中以为影响比较大的神。根据《女青天律》中的说法,“六戊日不可烧香诵经”,另其中也记载,西王母对汉武帝言,需忌在戊日动土,春戊日动土令人促寿绝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段在《九天神霄戊口禁忌》中亦有记载,当汉武帝问起如何能解戊日之禁,免去灾难,西王母表示:“戊禁最重,无法禳解”,另曰:“春犯六戊,则令人促寿绝嗣,动土,犯帝星”。古代帝王讲究君权神授,自然不会违背神的意愿。也因为汉武帝,原本只是道教的禁忌,逐渐就发展为民间禁忌了。

到了宋时,宋徽宗更是自认为道君皇帝,自然也会遵从这一禁忌,上行下效之下,百姓也不会刻意去触碰皇帝的禁忌,在戊日动土。

结语

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老人们会说今年“清明逢戊子,上坟不动土”这句话吧。实际上,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的习俗“逢戊不动土”,而今年的清明节为三月初五,恰好为戊子日,才会出现这样的说法。

其实,在清明节除了祭祖和踏青以外,大家还可以进行植树、拔河、放风筝、插柳等,这些活动同样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那么,正逢清明时节,大家计划在清明做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