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中国灵活就业的人数达到2亿人。这里面主播相关的职业有160多万人,和20年相比增加了近3倍。

提到灵活就业,你最先想到哪些职业?

我们印象中灵活就业的主力军是送快递、送外卖、跑网约车。

灵活就业的人数不断增加,也侧面反映出当下的就业压力仍然非常大。互联网大幅裁员缩编、考公报录比逐年升高、国企央企门槛逐渐倾向于应届生,那么数以万计的年轻人到底何去何从?

不再把工作当成“铁饭碗”,而是不断地去寻找各种“盘子”“碟子”来赚钱,也许或正在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

读者老师们好,我是大莲学姐,每周四我们一起聊聊年轻人的那点烦恼。

今天我们一起聊聊,这届年轻人的“自由职业帝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底什么是“灵活就业”?这个词出现的时候几乎超出了大多数网友的认知,但其实它有一个曾用名叫“自由职业”。

@五月Mayday:这年头能找到好工作谁愿意灵活就业?

@NAMA020:自由职业者一点都不自由。

网友会有这样的质疑并不意外,毕竟朝九晚五,每个月领固定工资,五险一金公司固定缴纳,这是十几年来大多数人的生活。

突然出现一个新的词汇,让你“灵活就业”,社保要自己想办法去交;工作时间也不确定,忙起来可以没日没夜,闲下来便成天无所事事;有工作的时候便有工资,没工作的时候可能好久都没有收入。

于是人们便纷纷把“灵活就业”和“失业”挂上了等号。

刘铭曾经是一名互联网大厂员工,属于典型的工科男,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为人并不圆滑,甚至有点愣,不会处理和同事、和领导的关系,被领导吐槽“假清高”、“装”,所以刘铭永远都是背锅的那个,各种激励、奖项都与他无关。

无法忍受这种职场环境的刘铭,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辞职。

但当刘铭重新进入求职市场后,他发现自己似乎没有太多的竞争力。由于不占优势的学历,高频的跳槽……常常被HR拒之门外,这让刘铭备受打击。

近四个月仍是没有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这期间一直靠着过去的积蓄生活,每天减少的存款,让刘铭的压力与日俱增。

一次偶然的机会,和外卖小哥闲聊时,感觉送外卖也是一件挺有趣的事,于是钱包羞涩的刘铭决定体验一下。

本来只是想尝试一下,解决燃眉之急的刘铭,却意外发现外卖小哥赚的钱也十分可观,虽然收入远远不比之前在大厂的薪资,而且几乎没什么福利,但总体差强人意,至少可以养活自己,也无需去处理那些“理还乱”的人际关系。

与刘铭“被迫灵活就业”不同,丁晨是自愿选择了“灵活就业”。

丁晨在工厂里工作,包三餐,排班制,两天白班、两天夜班,然后休息两天。一个月工作20天,扣除五险一金,丁晨每个月到手五千左右。但他有一个小孩,还要养双方父母,和妻子两个人加起来不到一万块的收入还是没办法让家里富足。

工厂有淡季旺季之分,旺季会比较忙,但收入可观,等到了淡季工作时长减少,工资也会下降。

于是丁晨便想起可以利用淡季和平时休息时间,做些兼职来贴补家用。

丁晨选择了做“兼职骑手”。其实这种错峰做“兼职骑手”在业内早已是常态,数据显示外卖骑手中有三成来自于制造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能够逃离办公室龙争虎斗,逃离每个季度的绩效考核,逃离每天上下班打卡,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职业,为自己打工也挺好的。”

确实,能够挣脱资本家的束缚,用技能本领、兴趣爱好为自己打工赚钱,何乐而不为呢?

阿帆本科学的是平面设计,到30岁的时候已经是个有8年职业经验的UI设计师,这期间换过几份工作,在画廊待过,在一个做乐队的互联网公司工作过,8年来一直为寻找一份有意思的工作而努力,但都无疾而终。

慢慢地,阿帆渐渐知道自己想要的并不仅仅是一份只为赚钱、填饱肚子的工作,除此之外还希望它能给自己带来满足感和快乐。

8年通过不断更换行业来寻找工作的价值感,但一直未能如愿的阿帆,决定辞职。

于是阿帆走上了探索自由职业的道路。

01

裸辞的第一年:迷茫和焦虑达到顶峰

靠着自己的兴趣和审美这些优势,阿帆做起了生活类的自媒体,写些吃喝玩乐的攻略。

灵感枯竭了,就拾起老本行,写点装修的设计贴。慢慢地有了流量,开始有人请她设计新房。于是随后一段时间阿帆便一边接点设计的私活,一边继续搞自媒体。

02

第二年:再度迷茫

虽然负责设计了两个房子,但因为装修周期过长,短期内都不能拍成品照,而自媒体的帖子热度也慢慢下降,咨询设计的人也越来越少。

就在这时,有个公司不知通过什么机缘,捞出了她很久以前的简历,打电话邀请面试,还开出了很高的薪酬。当下阿帆犹豫了。

接受offer,很大概率意味着要延续前8年那种忙碌,但并不开心的生活。所以阿帆说再考虑一下,于是临时起意,收拾好行李跑出去旅行了。

旅行中,通过朋友安利,去了当地的一座寺庙求签。其实阿帆并不相信命运,但她寄希望于这个签能推她一把。

阿帆回顾8年的职业生涯,意识到UI设计并非是她真正想做的事,只是一份体验、稳定、能解决温饱的工作,因此呆在舒适圈里久了,便也不再愿意改变现状。

裸辞探索自由职业的两年,便是她迈出的一小步,难道就要因此重蹈覆辙吗?

回到家,阿帆便拒绝了offer,做起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03

第三年:机遇与希望

回到家冷静下来之后,阿帆继续专注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突然有一天,一家知名的家居号找到阿帆,想要邀请她做个采访,也是这个机缘巧合,让更多的人认识了阿帆,知道了她的才华。慢慢地,约设计的人越来越多。

04

现在:生活稳定,有了更多的思考

现在阿帆的生活已经基本稳定,有持续的设计单接入,基本的生活得到了保障。

——前八年的职业生涯有意义吗?

——一定是有的,因为大学专业的关系,毕了业便投身到UI设计这一职业,那时的我对自己的内心还不够了解,不知道自己的喜好,面对毕业的焦虑心中想着有份工作便是幸事了。

八年里我的审美和设计能力都有提升,同时这也是一个自我积累和成长的过程,在不断更换行业、换新工作的过程中,不断试错,也慢慢发现了自己的心之所向。

——30岁,才开始改变难吗?

——刚开始很痛苦,在舒适圈待久了,人会变得麻木,我也曾挣扎过,想着要不要就这么继续躺着,但还是过不去自己心里的那关。

30岁确实要面对更多的压力,但只要自己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就不用管那么多了。30岁而已,人生的下半场才刚刚开始呢!

Finally:

其实当热搜出现#90后越来越接受灵活就业#的话题时,我是迷惑的,至少我身边的大多数都还是朝九晚五(实际996)的艰难但乐观地活着。

那些面临失业、找不到工作的朋友,他们依旧在投递简历、寻找一份新工作的路上。

在父母眼里,那些跑到大城市打拼的孩子,依旧在做一份“不正经”“暂时”的工作。

但转念一想,我又觉得这件事是合理的。经过21年一整年各行业裁员的洗礼之后,我们渐渐明白,哪里有什么稳定的工作?

领着高薪福利的大厂人,时刻面临着内卷、加班、裁员、35后失业的压力;

工地的蓝领们,每天风吹日晒,依旧领着微薄的工资;

一线的医护人员、消防员、警察,在高危职业的排行榜上居高不下。

这一届年轻人越来越焦虑,焦虑于每天顶在头上的绩效考核,焦虑于35岁后的失业风险,焦虑于居高不下的房租和柴米油盐。

但我们不必把自己的能力和生命局限在那一寸的格子间里,我们可以把眼光放到更广阔的世界里,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到各行各业发光发热。

我们不倡导“灵活就业”。

但希望每个人都有可以“灵活就业”的能力和勇气。

等到那时,我们便也不必再为那些还未发生的“失业”而痛苦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