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在中国现代企业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也被称为企业家元年。这一年国家经济改革的文件下发,鼓励“一部分先富起来”,读书人下海经商,追求财富变得名正言顺。这一年,王石下海创立了万科,张瑞敏来到了青岛电冰箱厂(海尔的前身),年届不惑的柳传志和10名中科院研究人员在中科院传达室开始创业。1984年10月17日,这对柳传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日子。在所长曾茂朝的支持下,柳传志与中科院计算所其他10名研究人员一起在中科院12平米的传达室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集团的前身)。这家传达室至今还被保留,石灰墙壁、水泥地面、两个长板凳、三张抽屉桌。联想背后站着中科院和计算所,它们提供了20万元的启动资金,以及中科院的无法用金钱量化的资源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年,柳传志已经40岁,可谓半道“下海”。之前他在中科院已经搞了14年研发。柳传志这次下海创业并非被逼,而是顺势而为的主动选择。即便是在创业初期遭遇过诸多挫折,柳传志也从来没改变过自己的这次选择,“决心之大,是不可动摇的。”柳传志出身优渥。他的父亲柳谷书曾在银行业工作,后来又成为国内最早的知识产权律师之一。柳传志曾承认,自己在一些人生中的重要选择上,都得到了父亲的指引,包括放弃仕途选择创业。从日后他领导联想做出的一系列决策和成绩看,柳传志当然是一名出色的商人,他敢闯敢干,善于与体制打交道,在新旧体制转换的大背景下,联想游走在市场和体制间游刃有余,一路成长为中国最知名的科技公司。创业十年后的1994年,联想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04年借助收购IBM的个人PC业务,联想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PC企业。

此间,联想也几经裂变,多项业务独立上市。联想的业务版图开始拓展到投资,联想控股逐渐成型。这也成为柳传志职业生涯末期的一块主阵地。柳传志最初起家的20万元资本,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被骗走了14万。1987年,深圳一家私人进口公司骗走了联想300万元,柳传志当时连拿板砖拍对方的心都有了。他们在“骗子”家蹲守了很长时间,最终把这笔钱追讨了回来。然而,联想的业务真正开始于早期的代理和分销商。当时,联想的主要业务是在中国大陆代理美国ast电脑,并捆绑销售自己开发的汉卡。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迎来了黄金时代,联想赢得了其在大陆的独家代理权。这是老的classifier联想和北京联想相互合作,几乎垄断了大陆AST电脑的供应。联想早期自主开发的产品主要是“汉卡”。起初,微型计算机需要插入汉卡才能拥有中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业务的扩张,联想迅速崛起,并有了打造自己品牌的想法。柳传志以“干部培训班”的名义组织并开始开发自己的品牌电脑。1990年,联想第一台自主品牌电脑诞生。1992年,它率先在世界上提出了“家用电脑”的概念,随后相继推出了中国第一台586电脑、第一台基于奔腾处理器的电脑、世界上第一台具有“一键上网”功能的电脑等。90年代初,中国个人电脑市场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取消了进口许可,关税大幅降低。一大批国际知名电脑品牌纷纷涌入中国市场。面对国际计算机企业的冲击和激烈竞争,柳传志带领联想集团进行了从组织结构到商业模式、从供应链到管理的大力改革,并利用代理国外产品积累的资金,坚持国内计算机的研发,坚决高举民族工业的旗帜。1997年,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和不断创新,联想计算机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一。

2000年,联想电脑在亚太地区(不包括日本)获得了第一个市场份额,标志着国家计算机行业在个人电脑市场上取得了突破。自1997年以来,联想连续八年在国内个人电脑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当时,中国人非常熟悉“如果人类失去联系,世界会怎样”的口号。这是联想的亮点。2004年之后,关于联想一直存在一些争议。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后陷入亏损困境。再加上华为和中兴等一批国内科技公司的迅速崛起,联想的光环不再闪耀。相反,中国人质疑联想为什么不投资于核心技术的研发。虽然从现在的角度批评过去企业的决策是公平的,但这种声音的出现仍然困扰着联想。应该说,在柳传志的领导下,联想一直把生存放在首位。1994年,联想内部发生了一场线路纠纷,主要是柳传志和联想总工程师倪广南之间的纠纷。倪广南指责柳传志武断,擅自将“汉字系统事业部”改为“软件事业部”,这是“取消汉卡”

双方陷入僵局。最后,控制方中国科学院对其进行了调整,所有董事投票决定。结果是大多数人支持柳传志,倪广南悲伤地离开了联想。自1995年以来,柳传志经常在会议上提到“贸易、工业和技术”。曾经倡导的“技术、工业和贸易”已经被抛弃。联想选择做大而不是做强。今天,许多人认为联想有能力利用其原有的财力和人力资源进行一些核心技术研发,以提高其竞争力,弥补中国在核心技术领域的不足。然而,联想没有这样做,这也导致了联想业务的困难。近年来,全球PC市场疲软,联想错过了后PC时代的所有IT行业网点。后来,柳传志回忆说,技术研发的风险很大,联想选择了生存。2004年,成熟的联想集团决定在国际化方面大踏步,《蛇吞大象》收购了IBM个人电脑业务。这也使联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个人电脑企业。2005年,杨元庆接替柳传志担任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并聘请外国阿梅里奥担任首席执行官。然而,2008年,世界陷入了金融危机,联想集团陷入了冰火之中。首先是奥运会的全球影响力,其次是并购后的消化不良。联想全年亏损2.26亿美元,创下了自成立以来最大亏损的“耻辱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9年2月,柳传志再次出山掌舵联想,出任董事长,杨元庆担任CEO。随后联想迎来组织架构重塑,成功扭亏。在当时复出的记者会上,柳传志表示,“联想是我的命,再出山义不容辞。”随后,2011年底,联想局势稳定,柳传志再次功成身退。2015年6月29日,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主板整体上市。在上市之前,联想控股通过三次改制,从一家国企背景的企业变成了一家民企公司。2001年,在中科院、北京市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联想控股员工通过购买的方式,拥有了公司35%的股权;2009年,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入资联想控股,成为第三大股东,公司治理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2011年,公司进行职工持股会改制,并实施新一轮股权激励计划;2016年,联想控股实施了公司上市后的中长期激励计划。联想控股在改制过程中走得相当顺利,并没有什么流言和争议传出,这在国企改制中不多见的。这也与柳传志极佳的分寸感有关,很好地把握了市场和体制的分寸,他的很多想法得到了政府的理解和支持,最终为联想控股打造出有活力的股权机构,保持了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相一致的,也就是柳传志所言的“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