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古言立左道,

为今人开旁门。

—— 少阳

我们在上一篇 玩易 | 一张图看清易经来龙去脉 说了易经已经发生几次版本改进,那么我们现在用的是哪个版本呢?

我们知道,以《伏羲易》为根,发展出了《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三种易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说,《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失传了。那么这两种易学,是不是真的失传呢?

或许并不是这样,可能只是变成了一种生活习惯,我们日用而不知而已。

所以一般认为,流传下来的只有《周易》。

我们常说的《易经》,其实指的是《周易》。而《周易》的创造历程是相当漫长的。

它的诞生、发展,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人”代表人物,“世”代表时间。

“三圣”指的是伏羲、周文王和孔子。

“三古”指的是上古、中古和下古。

“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周易》的创造有三个关键人物,时间经历了三个时期。

01 上古伏羲创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伏羲在黄河观龙马,得到了河图;在洛水观大王八,得到了洛书。

伏羲深受启发,描绘了自然符号,创造了易经雏形,这就是《伏羲易》。

易学都是以《伏羲易》为基础,创造出来的。

《伏羲易》是所有易学的根源,是易学的初代版本。

这个时候,《伏羲易》只有符号、图像,还是一本无字天书。

02 中古文王演易

周文王被商王帝辛丢进了监狱,在监狱里面不知天日,想着怎么打发时间呢,就开始研究《伏羲易》了。

他对《伏羲易》进行推演,终于有了结果,找到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所适用的行为指南

这就是《周易》的第一部分——《易经》。

03 下古孔子释易

有经就有传。

有《易经》就会有《易传》。

据说,晚年的孔子非常痴迷于《易经》。他对《易经》爱不释手,以至于竹简的牛皮绳都被翻断了几次。

这就是成语“韦编三绝”的出处了。

孔子这位圣人呢,他不讲课。学生有疑问了,他才会解答。所以他和周文王一样,也是闲的没事干。

他又觉得《易经》写得太好了,就把周文王写的《易经》给翻译了一遍。

这就是《周易》的第二部分——《易传》,也称《十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翼》就相当于给《易经》装上了十只翅膀,让《易经》的内涵更加丰满。

从此《易经》就具有了人文意义,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上升到了哲学的层次。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