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形势仍然严峻。

一日累计5982例,本土确诊326例,本土无症状5656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的防疫“优等生”,如今却成为疫情的重灾区。

令人忧心忡忡。

在如此吃紧的疫情防控阶段,上海物资供应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一菜难求”,让无数人叫苦不迭。

暂且不论蔬菜涨价,出现一个又一个的“天价菜”

27块钱的黄瓜、78块钱的白菜……

最大的难题更是就算涨价,也根本买不到菜。

有人不知道买菜信息,一连发几条微博求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天定七八个闹钟,变着法儿的换app等着抢菜。

好不容易等到时间,app又因人多网络瘫痪。等回过神儿,还是什么都买不到。

这一幕幕,让山叔笑不出来。

年轻人买菜尚且如此艰难,那老人呢?

01

还记得这样一条微博热搜:“抱歉,我没带着实体钱”

太多人逐渐想不起“现金”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有这么一群人,还执拗的带着现金出门,活在现金的时代。

就在前两天,一则视频刷屏全网。

长春的一位大爷站在大门紧闭的超市门口,想要买点菜。

但因为防疫要求,超市规定一律微信线上买菜。

大爷站在门口,弯着背,弓着腰,对着门缝无助地喊道:

“我上哪儿去取?”

许是没得到解答,大爷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只知道,自己怎么都买不到菜。

他想不到办法,只得略带哀求的对着门内员工哽咽说:

“你可怜可怜我吧!”

短短二十几秒的视频,却看的人无比心酸。

在奋斗了大半辈子的世界里,他曾是顶梁柱,撑了半边天。

如今,却连一顿青菜都买不到。

这何其可悲。

而困住他的,仅仅只是一部智能手机。

目前,朝阳发布持续跟进此事,并妥善处理,作出回应。

社区已经将蔬菜送至老人家中,并将在后续持续跟进老人生活状况。

可其它看不见的老人呢?

站在小区门口,大爷买不到菜,急得跺脚直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拦在小区门口的大妈,不知所措的说着:“家里真的一点菜都没有了”。

老人跪坐在小区围栏门口,用手撑着围墙,无比心酸的求着路人:

“帮帮忙,帮我买点蛋”。

张泉灵曾说:

“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句再见都不会说”。

如今,用感到老人身上,合适的有些可悲。

在全社会开启数字时代时,老人们正在眼睁睁看着自己被“抛弃。

他们困惑、无助、迷茫。

他们站在时代的高墙下,无能为力,举步维艰。

02

又何止仅仅只是买菜难。

透过疫情的窗口,我们看到太多被忽视的老人。

3月25日,甘肃兰州的公交车发生了让人气愤的一幕。

一位白发老人,拎着刚刚买好的几个馒头,略带踉跄的走上公交车。

刚准备投钱,司机便喊住老人出示健康码。

老人蒙了,他没有手机,也不知道怎么出示。

司机便直接表示拒载,将老人赶下了车。

老人皱着眉头,实在搞不懂为什么自己坐了几十年的公交车,怎么突然就不让坐了。

他站在车门口,手足无措的问司机:

“你为啥不管”

“你为啥不让我坐”

可换来的只是冰冷又略带训斥的一句:“你离我远点!”

此刻的老人,无助的像个孩子。

明明自己乖乖投币、上车,也按规定戴了口罩。

却只因为没有手机,扫不了健康码,就像犯了大错一样,被人数落。

令人无比心酸。

不知从何时开始,手机成为了生活的必不可缺。

买菜用手机支付,坐车用手机扫码,看病用手机挂号,取钱也要线上操作……

可看似动动手指,就能享受的智能服务。

却让一位又一位的老人,眼花缭乱。

他们仿佛像是一个个外来客,与整个时代格格不入,却从不被理解。

03

2022年,3月24日中国家电网报告显示。

50岁以上的人群中,超过97%的用户使用智能电视遇到了困难。

各种各样的数字遥控器,一个又一个的功能按钮,加上动不动就显示网络异常。

让大部分年轻人都难以应付,更何况是老年人。

他们只能干着急,却没有一点办法。

甚至连切换电视,都不敢,生怕一会调不回来。

再看一看身边的老年人。

进城务工,因为行程码带*号,被劝返。

老人茫然的站在大厅,双手紧紧握着,不知如何是好。

冒雨取钱交医保,却被告知,只能手机支付。

佝偻着身子坐在柜台前的老人,张了张嘴,却又不知该说些什么。

现金和手机,将老人和社会彻底划分开。

《后浪》中的一句话,令山叔印象深刻:

“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现代文明的成果被层层打开,可以尽情享用。”

这些成果,后浪正在尽情享用。

可是前浪呢?

他们被牢牢地拍死在沙滩上,气喘吁吁的想爬起来,却又重重的摔下去。

这难道真的是所谓的进步吗?

或许,这才是数字化智能时代,最悲凉的底色。

要知道,一个真正进步的社会,绝不该让任何一个人被抛弃。

04

记得电视剧《二十不惑》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女孩和同学闹了别扭,独自散步时,接到了妈妈的电话。

电话那边,传来妈妈小心翼翼的声音:

“你说的那个微信提现,能不能再教教妈妈呀”

女孩本就心情不好。

再一听到这句话,瞬间着急的发起了脾气,吼道:

“我不是教过你嘛!”

“说了那么多遍了,你还是不清楚!”

“咱们手机不一样,就算我再说一百遍,你还是不清楚啊!”

打开弹幕。

不少人表示,这仿佛就是我和我妈的对话,太正常了。

可真的正常吗?

山叔突然找到了老人在数字化时代,迷茫的根本。

不仅仅是冰冷的机器,寒了老人的心。

更是身为儿女的,我们。

古语曾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对我们而言易如反掌的手机、app,或许只需要几秒钟就能搞定。

可对于老人呢,这一切需要花费几天,甚至几个月的时间才能理解。

而我们,面对他们。

却缺了耐心,多了烦躁;缺了包容,多了数落。

我们似乎忘记了,曾几何时,是他们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教我们说话、走路……

要知道,数字智能化要想有意义;

绝不能仅仅只是数字化。

所以,请停下来脚步,在这个时代等一等他们,耐心的扶上一把。

就像,他们曾经对我们做过的那样。

请从今天起,带现金出门,为了身边的老人,也为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