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清华在全省项目投资工作暨“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推进现场会上强调

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抓实抓细项目投资工作

为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黄强田向利出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月28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项目投资工作暨“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推进现场会,省委书记彭清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今年我们党将召开党的二十大,我省也将召开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意义尤为重要。

全省上下要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的理念,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抓实抓细项目投资工作,持续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快推动“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为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主持会议,省政协主席田向利出席会议。

现场考察环节,彭清华、黄强分别率队前往成都东部新区空港新城核心区、中科院成都分院科学城园区、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眉山杉杉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眉山通威高新技术绿色产业园、千禾味业食品有限公司等,实地了解成都眉山两市推进产城融合、创新驱动、现代产业项目投资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大家表示,现场考察的这些项目,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科技含量高、落地见效快,反映出今年全省项目投资工作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增强了抓项目促投资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信心决心。

28日下午,全省项目投资工作暨“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推进会议在眉山市召开,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罗文通报全省重大项目投资情况,成都市、南充市、宜宾市、眉山市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

彭清华在讲话中指出,要始终把项目投资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来抓。

项目投资一头连着需求、一头连着供给,对支撑和促进经济增长具有双重效应。就四川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的西部经济大省而言,在传统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既是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稳定经济增长的当务之急,又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增强发展后劲的长远之计。

这些年,省委始终将项目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最直接抓手,每年滚动推进700个省重点项目,以重大项目建设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基本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

但项目投资基础仍不牢固,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全球格局调整和技术产业变革释放新的投资潜能,中央实施跨周期调节政策创造良好投资空间,国家战略交汇叠加带来强劲投资动能,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蕴含巨大投资潜力。

全省各级各部门既要认清困难挑战,更要善于从中捕捉机遇,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以规划锚定项目、以项目促进投资、以投资拉动增长,确保完成全年投资增长目标,为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彭清华指出,要全力以赴推进项目投资落地成势、提质增效。

要抓住国家政策窗口期推进“十四五”重大项目建设,及时跟踪政策动态,进一步细化实化项目清单,持续加强向上对接,力争我省重大项目最大限度纳入国家“大盘子”;抓实抓细项目前期工作,抓好重大项目谋划论证,算好社会效果账、投入产出账、综合效益账,及时更新调整项目储备库,确保重大项目接续不断。

要精准发力狠抓重点领域投资,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水利、能源、科技等基础设施领域重大项目建设,瞄准经济发展需要和技术应用场景前瞻布局新基建,努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把产业投资牢牢抓在手上,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项目建设,以项目带动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

要因地制宜推动重点区域投资

——成都市要围绕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谋划实施一批综合交通、科技创新、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绿色生产项目,共同抓好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建设,用高能级项目引领提升全球通达力、创新牵引力、要素运筹力和供应链辐射力;

——环成都经济圈要主动承接成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借助成都辐射打造新的投资高地;

——其他经济区及区域中心城市要探索以城市组团的形式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优势区域集中集聚,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城市影响力;

——天府新区及4个省级新区要注重改革系统集成,着力引进培育一批产城融合、产教融合、产才融合试点示范项目;

——各类高新区、经开区和工业园区要利用科技、产业和人才优势,集聚壮大产业链完备、竞争优势突出的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

彭清华指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释放投资需求潜力。

要创新方式提高招商引资质量,聚焦主导产业强链补链,持续深入实施重大产业化项目招引专项行动,吸引和集聚上下游企业组团式投资、集群式发展;推动区域内龙头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平台运营商组建招商联盟,激发以商招商的磁场效应;抓好系列政策落地,主动融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大市场,做强重大平台服务功能。

要创新机制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活民间投资,拓宽金融渠道,解决好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要创新理念做好项目服务保障,树牢服务意识,聚焦项目建设中的政策难点、审批堵点,建立健全招商帮办和上门服务工作机制,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审批承诺制,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和服务质量。

彭清华强调,项目投资工作成效,直接检验领导班子强不强、领导干部行不行、干事劲头足不足。

要以强有力举措和过硬作风抓项目促投资,压紧压实责任抓落实,切实转变作风抓落实,完善考核机制抓落实,积极营造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全省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意识,建立本区域本系统重大项目推进实施体系,针对性制定完善项目投资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

各项目业主要切实履行建设主体责任,千方百计按计划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强在主持会议时指出,

彭清华书记的讲话,深刻阐述做好项目投资工作的重要意义,客观分析研判当前我省项目投资工作面临的形势,系统明确抓项目促投资的工作方向和重点任务,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

全省各级各部门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部署要求上来,认真学习贯彻本次会议特别是彭清华书记讲话精神,全力以赴推动全省“十四五”重大工程项目落地实施,聚焦聚力抓好交通、能源、水利、产业等重点领域项目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持续优化投资环境、激发投资活力,快马加鞭、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推动我省项目投资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有关领导,各市(州)党委、省直有关部门和部分中央在川单位、省属国有企业负责同志等参加。

项目直击

01

成都东部新区空港新城核心区

3月28日,我省召开全省项目投资工作暨“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推进现场会,会议召开前,与会代表来到成都东部新区空港新城核心区,了解项目建设运营情况。

走进空港新城核心区,一个个项目正在施工打围加紧建设。据了解,空港新城核心区位于成都东部新区空港新城中心位置,2020年开工建设,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首期总投资共628亿元。目前已基本形成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中国电信创新转化中心等4大创新平台,绛溪南里科创社区、创意产业园等6个产业类项目和市民会客厅、未来设计艺术中心等12个公共服务配套项目的发展格局。

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是全国首个民航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它担起了空港新城核心区的4大创新平台之一的重任。该示范区是由中国民航局与四川省联合共建,总投资250亿元,包含了以民航二所为头部企业,统筹发展航空装备、电子信息、航空物流等的现代产业,以及航空总部、航空金融等高端业态。“我们预计2023年底前建成,未来这里不仅是全国重要的民航技术创新策源地和应用验证基地,更是国际一流的民航产学研重要基地。”项目负责人介绍到。

公共服务配套项目的建设是空港新城核心区的发展支撑。在建设现场,以DNA生态链为设计灵感的市民会客厅已经开始施工打围。该项目占地约42亩,总建筑面积约9.8万平方米,包含了市民中心、城市大脑、公检法办公等复合功能。未来将成为新区产业“补链、延链、强链”的重要载体。

“空港新城核心区将被打造成产城融合、集约发展的城市核心。预计2至3年内可形成产值达200亿元的产业集群和约8万的聚集人口规模。”随着重大项目的陆续建成投用,空港新城核心区正逐步实现航空服务、金融创新、大数据运用和设计产业等核心功能从无到有,居住、消费、生态等基本功能从简到优。

02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科学城园区

边走边看,边思考。作为本次全省项目投资工作暨“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推进现场会B组考察行程的第一站,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科学城园区用“科”字成功吸引了参会人员的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进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科学城园区,各种“高大上”的科研机构环顾四周,浓郁的科研氛围“扑面而来”:川藏铁路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府永兴实验室、独角兽岛、天府海创园…… “连过路的斑马线都是基因序列、化学分子式、二进制代码等等主题,仿佛随时都在提醒咱们要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一位参会人员说道。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在成都已有60多年的历史,从1958年成立,到1978年恢复重建,这个曾经身处华西坝、工作区域仅有110亩的科研院所,在近10年里,共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00多项,授权专利高达2600多项,为四川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的科技支撑。

如今,从华西坝到兴隆湖,物理空间发生变化,但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服务国家战略,助推成渝发展的决心和恒心未变。当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就正在抓紧建设,“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跨尺度矢量光场时空调控验证装置”目前也正在筹建中。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宇宙线物理研究与探测技术研发平台”“西南天然药物与临床转化”“山地灾害链综合模拟平台”等等重大项目也已在筹备当中。围绕大科学装置数据存储与计算需求,“西部科学数据研究中心”目前也正在策划当中。

未来,中科院成都分院科学城园区将以中科大成都学院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为核心,以大科学装置和科教基础设施为支撑,以中科院20余家研究所和创新单元为依托,打造科教融合创新生态圈,让这里真正成为国家创新策源地、成渝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和高端人才聚集地。

03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开车从科学城笔直向西10公里,穿过剑南大道,一处占地约44平方公里、以红色为主色调的建筑群映入眼帘。它就是本次全省项目投资工作暨“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推进会B线考察的第二站——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是由成都高新区和双流区按照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模式合作共建的体制机制创新高地。从2016年的“从零起步”,到如今的发展再提速,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在创新创造方面不断取得突破,逐渐形成自身优势产业集群。截至目前,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累计落户项目170个,总投资超1100亿元,聚集诺奖团队5个、国家级院士团队4个、高层次人才团队51个,专业人才超过2000人,开发生产、生活、生态三类功能复合空间9平方公里。

作为全国首个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生物城现已聚集在研药械品种134个,累计承接新药成果转移转化服务879项,支持丹葛酚酮胶囊等89个新药品种国内或国际申报,支持汇宇制药奥沙利铂等52个品种获得新药证书或生产批件;在研1类新药累计达119个,在全国生物医药园区排名前列,其中半数左右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不仅如此,6年来,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生态圈不断聚集,一批世界500强项目先后落户,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包括国药中生血液制品总部及产业基地、赛默飞-国际生物城联合创新实验室等一批世界500强项目先后落户,累计建成京东方数字医学中心、诺峰国际制剂生产基地等项目43个。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将以持续保持生物医药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第一梯队为目标,打造最优投资环境,提高城市开发经济效益,努力构建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生物产业增长极与动力源,助推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 来源 | 综合川观新闻、四川观察

▶ 微信编辑 | 蒋莉

《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正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