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年初走红的新冠疫情“隔离险”吗?

近期,多个保险公司已经在逐步下架相关产品。有投保者表示,“隔离险”理赔限制条件不少,并没有消费者想象的那么容易。

推出产品不久就下架,保险公司这是玩不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今年1月,“新冠保险”“隔离津贴”等保险险种在社交平台走红。销售人员叫卖称,“只要9.9元,隔离一天发150元”“隔离一天补贴1000元,躺赚上千元”。

这些保险的售价大多在百元以内,号称可以保障投保者一年时间,用以对抗疫情期间可能遭遇的意外。

事情过去仅2个月左右,市场风向就变了。

近期,不少消费者发现,一度销售火爆、承诺可以在隔离期间予以投保人相应经济补偿的“隔离险”,开始陆续下架。不少已投保的消费者表示,“隔离险”的理赔并没有那么容易。

据记者调查,消费者对这类“隔离险”的投诉主要集中在“被隔离却没有产生理赔”“退保手续费高昂”“理赔证明材料苛刻无法提供”以及“强制购买”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确实如此。不久前,上海相关部门曾提醒,部分“隔离险”的责任免除条款中约定,被保险人虽被集中隔离但未自费支付隔离费用的,保险公司不承担理赔责任。而在国内很多地方,隔离都是免费的。

02

对于“隔离险”的下架,网友们似乎早就料到了:

“根本就没法理赔,纯粹是为了消费疫情,吃相太难看了!希望国家给予处罚!”

“保险公司本质上都是忽悠,想着空手套白狼,无本万利,也就车险还能投一下。”

“下架是必然的,这种保险推出来就是玩文字游戏的,条款中很多坑,普通人根本防不住。”

“世上本没有保险的保险,韭菜割得狠,保险公司才叫保险公司,割都没割到多少,它就叫诈骗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针对“隔离险”走向末路一事,有律师表示,该险种是一个新的保险产品,是一种新的尝试,这要求保险公司在保险条款的设计上关注理赔条件,做到符合《民法典》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

03

私以为,保险公司这么干,有点“玩不起”的意味在里面。

诚然,根据市场情况对险种进行调整,是保险公司的自由。但最起码的,不能因为客户投诉多、公司有“赔本赚吆喝”的风险,自己就无底线卡理赔或是匆忙下架产品。

有人说,人要有契约精神,不能因为自己踩了坑,就赖保险公司。

热点菌觉得,保险公司在推出“隔离险”之初,销售人员和网售平台打出的宣传语就极具诱惑性,这意味着,它们从一开始就有“故意设坑”的嫌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用契约精神一概而论,有些偏颇了。

保险公司若要堵住消费者的嘴,就应当认真设计产品,重点告知投保者可能存在的无法理赔的情况,并在一开始就摒弃用低价夺取市场份额的方式。否则,每多一种“短命”、高投诉率的保险产品,保险公司的信誉就会多损失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