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耕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党中央在“一号文件”指出,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做好“三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重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夯实现代农业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乡村人才的模范引领作用,扎实做好乡村发展建设、治理稳定,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果,乡村发展迈出新步伐。

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基本保障。“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在头羊”。要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于组织振兴,以强化基层党建引领推进乡村组织、经济、文化、生态上新台阶。故而,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引导乡村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团结带领广大群众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决策部署,汇集起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磅礴伟力。要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铸造脱贫攻坚“主心骨”,凝聚起脱贫致富的磅礴力量,推进乡村治理发展工作上新台阶、新层次。

聚焦农村新产业成型,为乡村振兴提供发展方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只有形成高效优质、绿色安全的农村产业体系,才能保证农民增收致富。新时代各乡各村要突出优势特色,培育壮大乡村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个异性、多样性特色种养,加强地方优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优化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体系,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和康养小镇,培育一批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旅游重点村。鼓励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入股、农户参与的农业生产体系发展。优化农业设施和现代产业要素,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形成“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等产业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加强培育新时代“田秀才”,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要做好“三农”工作,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必须要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从“种田”到“会种田”、“善种田”,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显得尤为紧迫。我们必须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懂技术、有经验、擅经营的“土专家”,深耕乡村振兴的人才沃土。基层要做好吸引外来人才与培育本土人才“两种资源”,既要完善引才配套政策,广纳天下英才,也要重视挖掘乡土人才,优化营商创业环境,搭建干事创业平台,鼓励他们在乡村舞台展才华、有作为,以乡村人才队伍的壮大为乡村振兴蓄势加油。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继续坚守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前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党的二十大献上一份礼。(董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