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刘志勤系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

最近的疫情防控面临新的挑战,新发的病例日益增多,虽然还没有到达“人心惶惶”的程度,但是各地政府和防控部门的神经高度紧绷,却是事实。不少城市的快递业务受阻,电商物流暗自叫苦,如何最大限度做好生产,防疫两不误,如何科学有序防控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议题。

不少人批评前一段时间中有的地区在执行防控任务时采取的“一刀切”做法,或运动式做法很不满,认为“一刀切”限制过死,缺乏必要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呼吁不要强调“一刀切”,给不同地方,不同地区一定的“自主功能”。一句话,要求给“统一”的防控政策松绑。

这种心情和呼吁的确可以理解,毕竟不少地区由于疫情防控存在影响民众的社会生活和生产秩序的恢复,对学校,工厂,市场以及商场,特别是物流都造成“意外阻力”。如何抓好今后的疫情防控,采取哪些科学有序的政策措施,成为政府部门每天都要思考研究的大课题。

实事求是的说,政策“一刀切”本身没有错,在疫情大爆发初期和疫情传播途径链条不明确的情况下,“一刀切”从严管控极为重要,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于有效控制传染病是行之有效的必须之作。“一刀切”具有令行禁止的整体效果。有的地区疫情出现反复,仔细推敲可以发现,正在由于缺乏一丝不苟的执行政策“一刀切”,才导致产生不必要的漏洞与麻烦。

不可否认的是,最近有的地区放松“一刀切”,改为“多刀切”的管理方式,结果出现管控漏洞,这是此次疫情出现多点,多次,多频发生的次生原因之一,给人一种“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感觉。我们应当及时补上漏洞,因为“多刀切”的方式会产生一些管理混乱,也会造成许多不确定因素,给善后工作造成困难。

在一些特定地区,一些特定行业出现物流停滞,原材料运输受到挤压,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负面冲击,我们不妨在智慧管理和数字技术的帮助下尽可能提升生产效率。无人机投递,无人驾驶和无人接触式物流可以分流部分压力,同时把分散和零星物流,集中成“大宗商品”投送,也会有效分解物流积压,人员接触过密的风险。

同时政策措施要跟上,鼓励公众采购时遵循“非紧急不采购”的方法,在疫情多发地区,社区,除了紧急用品之外,物流公司可以区分三级管理,分轻重缓急。有关消费管理机构出台政策,保护因为疫情而迟发,晚发或误发的商品,不受用户起诉等法律纠纷。解除服务性行业的后续追责压力。

在疫情防控的主原则和核心要素上,坚持“一刀切”政策是必要的,例如“四早”的防范政策已经被证明是对的,任何地区在疫情没有完全结束之前,对“四早”的落实不能有半点松懈。最近出现的疫情反弹,或多或少的是对“四早”的管控政策落实放松,否则不至于出现如此大规模的反复。

在执行“一刀切”的原则时,有些核心内容需要加以修补调整,特别是对于各大城市医院里的急诊科室的“无障碍”服务应当得到法律支持和严格执行。事实上,人们对有些地区的“一刀切”做法最不满意的是把急诊室的急救功能完全封闭,造成其他类病人无法就医获得急救,甚至失去生命。这是绝对不应该发生的事情。

如果把疫情防控中的医院急诊科室功能最大限度地得到保障,人们就没有后顾之忧,能够更集中精力投入疫情防控之中。

有的城市中,不同单位,机构,出台不同的管控政策,出现同市不同步,同村不同律的不协调现象,给人们的认知心理造成压力偏差,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

面对疫情的不确定性,防控政策全国一盘棋很重要,因为中国人群密集,传播途径十分隐秘复杂,最好从源头控制住了,以后就可以逐步放松。该“一刀切”的时候必须“一刀切”,该“多刀切”时可以适当放松,但是在疫情防控“四早”上,必须一致行动,不能有丝毫松动。

把“一刀切”和“多刀切”有机结合起来,或许可以起到拾遗补漏的效果。

经济复苏和疫情防控是矛盾的统一体,协调和妥善解决它们的冲突,是利民利国之大事,切不可轻率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