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春,张家口市怀安西湾堡村窑洞书屋前的几棵老树,隐隐泛起若有若无的绿色。

“小苑曲径,收尽春光,花开几度春秋。旧时窑洞,曾几代烟火岁月,述说着历史悠长。东风袅袅,看今朝,重塑新颜……幸哉! 乡村振兴得以开拓,精神文化得以深耕。”站在一片春色里,书屋的老读者、村民荣俊文忍不住在微信朋友圈写下一首小诗。

“这就是我们村农民的文学素养!”驻村第一书记、张家口市妇联副主席田晓燕骄傲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怀安西湾堡村的戏台对面,四间破旧的“碹窑”,承载着一千多年的历史。这是怀安文化的一角,也是当地民俗的一个载体。“平地起窑”的独特建筑风格,激发了田晓燕的文化嗅觉———给老窑注魂振兴乡土文化;让文化创新为发展寻求更多可能。

在张家口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市妇联、市党史研究室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一道,将老窑修葺一新,于去年年底,建立全市首家“窑洞书屋”。

青砖,白墙,拱形的窗口挂着火红的灯笼。窑洞书屋内设图书室,阅览室,围棋室。架上分类摆放着人文历史、地理、种植养殖等六百多册图书。土黄色的窗棂,将早春的阳光切割成明明暗暗的方格,映在实木书架上,映在土炕的棋盘上,映在长长的阅读台上……

“读书是春天里的一场农事”“我有两个故乡,生命的故乡在大自然中,灵魂的故乡在书中”意味隽永的标语,极具设计感的小装饰,让这座老窑洞“土得掉渣又美得惊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面是戏台,一面是书屋,每个月初一、初四、初七,趁着赶集,书屋对村民开放,看戏,赶集,借书,西湾堡村的“文化中心”一下子就热闹起来。

窑洞书屋很快成为网红打卡地,田晓燕粗略估计了一下,就今年从开春到现在,慕名来打卡的就有上百人。

可随着抖音刷屏,质疑声也随之而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么文艺的书屋,在小村庄是不是水土不服?”……

这些评论田晓燕看了,憋了一肚子的不服。

有着55年党龄的老党员、图书管理员李仲斌,认真管理着他的借书记录,在书屋建成几个月,这份记录写了满满几页纸。“刘仲山爱看战争方面的书,前几天刚还回来《朝鲜战争》,又把《解放战争》借走了;荣俊文去县里陪读前借走了《苦难辉煌》;前一阵镇里几个领导来参观,把《兄弟》借走了……”不仅如此,一年来,许多单位主动为书屋捐书,附近村的村干部、村民也喜欢来这里借书看书。

“怀安是个有文化底蕴的地方。西湾堡村这几年,出了七八个大学生。这里的人对文化重视,对文化也有需求。”入户走访调查后,田晓燕对“文化振兴”的思路,更有信心。

“农村不是文化的荒漠,在这里建一个书屋,既是对有读书需求的村民一种满足,也是培养农民阅读习惯。”田晓燕说。而在书屋的修建过程中,田晓燕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

“开始村民们只是好奇,想看看破窑洞能改造成什么样?后来大家看到书屋里,一个竹筐, 一块粗布,一支山花也能成为一景,对生活的审美方式都在悄然变化。很多村民也开始在自己家插一支花,我们就是想让村民在知识面前与城市人一样有尊严地阅读。通过乡村书屋及乡村阅读方式, 来诠释新乡村的生活美学。”田晓燕说。

村民的支持,成为田晓燕工作最大的底气,她计划积极争取资金,在书屋旁再兴建乡村会客厅, 美化绿化读书园,为村民提供一个读书休闲、陶冶情操的场所。同时以 “世界读书日” 活动为契机, 开展以 “乡村振兴耕读传家” 为主题的农民读书活动,评选乡村 “阅读之星”,提升村民文化素养; 积极争取团中央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北京西山创新设计联合会、市委宣传部等部门支持, 开展 “爱心图书漂流”及京张两地文化交流活动。同时,为提高窑洞书屋的利用率,积极联系其它有兴趣的乡村,开展 “爱心图书漂流” 活动,定期轮回到其他村借阅给当地村民,大家共同阅读,共同进步,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没想到书屋还真是有模有样。”采访中,正巧遇见慕名来到这里参观的附近村的两名第一书记。 “我们村主导产业是特色蔬菜,咱们附近村还有个暄窑文化小镇,充分释放西湾堡村窑洞书屋网红打卡效应,串联带动碹窑特色民宿、餐饮、农产品开发销售的提档升级, 形成几条精品旅游线路, 培育乡村消费新业态……” 三个第一书记一碰面,就围着乡村振兴不断激发出新的 “火花”。

书屋外,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记者 赵婧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