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德纲是知名的相声艺人,拥趸甚多,且悉知野史逸事,学问不浅。按理说,这样的才俊对自己的祖籍源头,应当很是清楚。但令人诧异的是,郭德纲所说的自家祖籍,漏洞点甚多,颇有拿历史名人当祖宗,为自己脸上贴金的嫌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德纲在综艺节目里“扯闲白”的时候特意对自己的家世有过说明。大概意思是郭家家族祖籍山西汾阳郭家桥,明朝时期从山西迁到天津,他们家属于这个家族的后代。

按照坊间分析,说明郭德纲小儿子郭汾瑒的名字由来是不忘先祖之意。

既然郭德纲亲口所言,难道确有其事?

认真追究起来,只能说这只是个可笑的段子或者是个荒谬的传说。

首先,郭德纲自称来自山西汾阳郭氏,似乎想给人的感觉他是唐代历史名人“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在郭德纲主持的江苏卫视某期节目中,来了一位自称曹操后人的嘉宾,孟非随即也自称是名人后代,“除了孟子、孟姜女,我们家在法国有一支亲戚,叫孟德斯鸠。”郭德纲也称,“我们家在山西汾阳,据说是郭子仪一代的后人,也是有家谱的,不过我没和人说过。”

可实际情况是,这样的说辞实在太搞笑,简直是给自己脸上贴金,根本经不起推敲!

很多人以为郭子仪是山西汾阳人,现在汾阳也有郭子仪的纪念堂,还组织多次郭氏祭祖活动,但这些活动和由头都是当代才“创造”出来的文化,和历史风马牛不相及。

郭子仪是“汾阳王”不假,但这里的“汾阳王”是封号,所封的属地也不是现在的山西省汾阳市。

真实的历史上,郭子仪既不是汾阳人,也没有山西汾阳的封地。

郭子仪(697年-781年),字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人。唐代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寿州刺史郭敬之的儿子。

追溯其族谱,祖籍的确是来自山西,但不是汾阳,而是太原。

《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九·有唐故中大夫使持节寿州诸军事寿州刺史上柱国赠太保郭公庙碑铭(并序)》清楚说明郭子仪家族源头:(郭敬之)其先盖出周之虢叔,虢或为郭,因而氏焉。代为太原著姓。汉有光禄大夫广意,生孟儒,为冯翊太守,子孙始自太原家焉。後转徙於华山之下,故一族今为华州郑县人。

《新唐书·卷七十四·表第十四·宰相世系四·华阴郭氏》也明确记载:华阴郭氏亦出自太原。汉有郭亭,亭曾孙、光禄大夫广智……后魏有同州司马徽,徽弟进。

也就是说,郭子仪家族就算祖籍来自太原,时间也相隔太久远了。

再说郭子仪封号,上元三年(公元762年)二月,河中军乱,郭子仪是为平定河中、绛州叛乱而出镇绛州。功成名就之时,郭子仪受封为汾阳郡王。当年,绛州有地名也叫汾阳。而当时的山西汾阳,则是名叫西和县。

此外,历史上倒是真有个汾阳郡,也在山西,却不是现在的吕梁。宋政和五年(1115)改宪州为汾阳郡,治所静乐县(山西静乐县),金天德三年(1151)改名管州。

山西的汾阳在秦汉时期仍名兹氏县(今市区西南8千米巩村),属并州刺史部太原郡。唐肃宗上元元年,县名改称西河,历五代、宋、金、元。明初省西河县置汾州,兼领平遥、介休、孝义三县。万历间升州为府,依郭设汾阳县。也就说现在的汾阳名称在明代万历年间才有,当然和唐代封号够不着。

综上所述,“汾阳王”的“汾阳”和山西的汾阳无关。

还有郭子仪的后裔。据学者研究,郭子仪有子八人,长子郭曜后代迁移主要分成了两支,一支是在唐朝末期迁到现在的河南和福建,到明朝中期,这一分支的郭子仪后代都陆续迁往了海外。另一支则是在五代十国的时候,才迁到现在的江苏南京,到了宋朝和元朝时期,这一分支的郭子仪后代又迁往江西和广东,因广东临海,这些郭子仪后代就又有部分迁往海外,总的说长子这一代很多人都到海外去了。

郭子仪三子郭晞的后代迁移分为三支,主要迁往了泉州惠安、福建漳州以及浙江龙溪。六子郭暧是《醉打金枝》故事的主人公,这一支的后裔因为公主的关系,家族衍生的十分庞大,而迁移情况大致分为五支:安徽阜阳、江苏镇江、泰兴、丹徒,还有一支就是促远公一族,大多迁到了台湾和东南亚周边国家。郭子仪第七个儿子最终迁往了现在的浙江宁波、宁波鄞州等地。至于郭子仪小儿子郭映的后代则迁往了现在的江西定南洪洲,当地还有一个有名的郭氏家族,叫做洪洲郭氏家族。

这里面,好像都没有提及后裔迁往天津之说。

郭德纲自称来自山西汾阳郭家桥,可汾阳只有两个郭家庄村,一个位于汾阳市三泉镇的一个人口千余人的小村,一个位于汾阳市西北,是栗家庄乡下辖村,全村56户,226人而已,当地并无郭家桥的地名。

从族谱文化来讲,郭氏的家族谱在全国各地分布甚广,而“汾阳堂”为郭氏家族中各地众多堂号的其中一个。

据说“汾阳堂”的起源来自唐代的郭令公子仪,所以太原汾阳是郭氏的郡望所在地。(此处所谓的据说这一说辞上文已驳,不赘)。

如果说当今国内外,称郭氏汾阳堂的郭氏家族者甚多,都争相称自己为“郭子仪的后裔”,来自“汾阳王”的“汾阳”,恐怕与历史不符,无非给自己脸上贴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