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最新搜寻进展】

132名遇难者DNA比对工作已完成

目前132名遇难者的DNA比对工作已完成,遗骸遗物移交方案和分类移交标准正在逐步完善。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法医物证技术处处长刘开会表示,事故发生后,公安部立即制定了遇难者个体识别工作方案,搭建了遇难者身份识别DNA专项比对工作平台,组织全国20个省区市公安机关,采集132名机上人员生前DNA样本和亲属DNA样本。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派出30人专家组赶赴现场,与广西200余名公安刑事技术人员一起,开展现场勘查工作。机上132名遇难者身份全部确认。

东航飞行事故飞机残骸大致分布和深度已基本掌握

目前,消防救援队伍的主要任务是搜寻遇难者遗骸遗物和飞机残骸。28日,大型机械对核心区坠机点进行深土层作业。

桂林理工大学教授吕玉增表示,技术人员对事故发生地的自然地理、地形地貌、地质和水文条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重点分析了飞机撞击对地表和岩土层的结构破坏、掩埋的飞机残骸探测等问题,使用探地雷达等测定飞机撞击对浅部岩土层破坏,以及飞机残骸的分布情况,于24日完成数据处理、解译,基本掌握了飞机残骸在地下的大致分布和深度,为研究制定核心区域开挖方案,开展搜寻工作提供支持。

两部黑匣子相关译码工作正在进行

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主任朱涛表示,到27日上午为止,‌‌失事航班的两部黑匣子均已找到,‌‌相关译码工作正在进行中,‌‌但是仅依靠黑匣子不足以还原全部真相。我们还在尽最大努力收集尽可能多的飞机残骸‌‌和与事故相关的视频目击信息,‌‌对已找到的残骸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对视频拍摄者与目击者进行访谈,‌‌对视频拍摄设备、时间、地点、拍摄角度进行分析。通过这些努力,一旦调查取得重大进展,我们将及时公布。

累计找到飞机残骸和碎片36001件

截至28日12点,搜寻人员累计出动15640人次,对核心区和周边重点区域进行反复搜索,累计搜索面积约37万平方米,找到飞机残骸和碎片36001件。在核心区外围区域,除部署拉网式人工搜索外,还组织了5个无人机航拍搜索组,累计搜索面积约954.6万平方米。

事故现场总体开挖土方量超17000立方米

广西壮族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总队长郑西介绍,连日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按照现场搜救组指令,先后组织900余人次开展地质勘探、边坡监控、施工作业、现场协调等工作,出动小型挖掘机、装载机、自卸车、平板车、吊机等设备30余台,累计投放竹排9000余片,在核心区及周边区域总体开挖土方量17000立方米。

【善后处置工作】

已组织遇难者家属累计809人次到事故现场悼念

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主任朱涛表示,截至28日12时,累计接待遇难者家属626人,组织遇难者家属累计809人次到事故现场悼念。

梧州市殡仪馆已妥善保管遗骸遗物

广西梧州市殡仪馆负责接收现场搜救组移交的遗骸遗物,目前已妥善保管。

1180人组建MU5735心理援助队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人民政府市长钟畅姿介绍,事故发生后,梧州市抽调医护人员、心理专家等1180人组建心理援助队,按照一户一策一专班的原则,及时提供心理、生理健康服务,注意倾听和搜集家属的诉求,最大限度满足家属的合理需求。

3分钟回顾MU5735搜寻全过程。视频来源:人民日报

【专家解读】

两个黑匣子数据结合 更利于还原事故经过寻找原因

两个黑匣子分工不同,数据对事故调查尤为重要。《航空知识》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专家王亚男介绍:

驾驶舱语音记录器会录制舱内所有的声音,包括飞行员之间的对话、飞行员与地面空管的交流,也包括所有舱内的背景音。声音的数据采集,能够及时还原飞行员当时飞行状态的反馈,某些操纵意图的交流。

飞行数据记录器会采集飞行过程中所有关键系统、关键设备的工作参数。飞行数据记录器从数据的角度,再现飞机当时的技术状态和飞行状态。

王亚男表示,两个黑匣子数据综合在一起,就能够推断飞行员当时的飞行评价是否符合事实、对于飞行操作的意图是否得到实现等,对还原事故当时情景提供最有力的佐证。

有关规定:初步调查报告应于事故发生30日内递交

民航事故调查中心主任毛延峰介绍,调查人员需要把两个记录器的数据,以及现场勘查的证据、空管雷达数据、机组和空管单位的陆空通话、飞机与地面的数据链传输信息、证人访谈等信息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才能更加客观准确地分析事故的原因。毛延峰表示,根据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的有关规定,初步报告应当在事发之日起30日内发送给有关国家和国际民航组织,应以国际民航组织工作语言发送,中文和英文都是其工作语言。根据中国民用航空规章《民用航空器事件调查规定》,民航局应当在事故发生后30日内向国际民航组织递交初步调查报告。调查组将根据上述国内规章和国际公约的有关要求开展事故调查工作。

综合整理自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

编辑 常江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