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秋战国,为中国早期学术发皇(发达兴盛)时代,之所以说这一时期是发皇的原因,就由于当时贵族繁衍,庶孽降为平民,原有贵族互相传授的学术,随之传入民间,民间学术因此而大盛,民智日启。其次春秋已进入铁器时代,而铁路有助于文字书写工具的改善,致使文字书写工作日渐便利,古代学术、个人经验以及思想言行等,至此均可奋笔成书。

故至春秋战国时代,过去多以口口相传的学术,均得以写定。所以孔子才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此语即可为孔子写定古代学术的证明。而至于其他各家学术,观其内容均有引述古人之事,其理正与此相同。不过在诸子写定之际,不免有其个人意见掺杂其间,或更加以夸张文饰以成一家之言。所以在春秋战国时代,百家并作,共守师门,互相辩驳非难,皆由此而来。

学术的发皇,也促进了社会文化的进步,因此对于当时的经济、政治和军事,产生了莫大的影响。如法家学术,即为春秋战国时代各国政治改革的动力;兵家学术,促进了各国军事实力的壮大;纵横家学术,正式适应当时华夏各国外交需要应运而生;而儒家学术,主要起到助力华夏教育发展的作用,下面我将主要介绍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

法家学术,是应当时社会变革强烈需求应运而生的,而首创者就是管仲。管仲出生时,西周已经灭亡周廷势危,且戎狄南侵荆楚北犯,而周廷所封各国篡逆之事频发,致使华夏陷入争权夺利纪纲废弛的境地,此时的封建社会制度,已成为不可收拾的崩溃境地,而中原的形势也在内忧外患下愈加岌岌可危。

此时身为齐国首相的管仲,想以齐国一隅之地成为华夏中流砥柱,于是他就率先提出了礼义廉耻为国家存立的四个维度,不过管仲也并不片面的要求时人做到礼义廉耻,正如那句名言所说的那样:“仓禀实而后知礼仪,衣食足而后知荣辱。”齐国在他的治理下,首先遵姜太公利民便民的遗训,在大兴工商渔盐之利的同时,也着手施行了多项举措,比如明法整纪促使社会发展步入正轨;加强国家管理促进生产力发展和加强齐国军事实力,以此来完成征山戎、南抑荆蛮、起衰振颓、举废继绝的壮举,所以齐桓公才能九合诸侯成为春秋首霸。由此可见,管仲不仅仅只是一位法家学术的创始学者,更是一位大有作为有真才实学的实干政治家。

而后来的法家名士有晋国士会、郑国子产、魏国李悝、楚国吴起、韩国申不害、韩非、秦国商鞅等。这些法家名士,鉴于西周旧有的封建社会的崩溃之势已不可扭转,均师法管仲,力主改革诸侯国政治综合体系,以适应新时代的剧烈变化。而最终以商鞅全面改革秦国制度,促使秦国奋六世之余烈统一华夏,结束了自上古以来部落氏族与封建的割据局面,统一的中国自此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兵家学术的诞生,主要为介绍总结过往行阵用兵的经验。在我国历史上自黄帝尧舜开始,均以武力平定中原声势滔天,可由于当时书写文字艰难所以他们的事迹,鲜有文字记录传承下来。

而自周商以降,伊尹太公以商周狭隘一隅之地的寡小民众,最终以武力颠覆夏殷。随着相关技术的提高,他们的学术经验,自然传于后世。比如周代就有身为六卿之一的大司马(专掌军政)。而现存的《司马法》一书,应该就是当时作战用兵的官方典籍,不过保存在周廷的《司马法》,由于遭受犬戎之乱的影响,不行毁于战火导致失传。

而当年姜太公赴齐时,曾口述过商周用兵经验,最终被司马穰苴汇编而成《司马法》。其实从这就可以看出来,司马兵法实为商周时期传授下来的学术,只是经司马穰苴著作而成,关于这点在司马迁所写的《史记》中也有所提及,司马迁也认识《司马法》并非司马然给齐国所写的新作。

而齐国习得太公兵学精髓而扬名后世者,还有孙武孙膑,尤其是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十三篇。此后鲁国吴起,其之所以儒服见魏文侯而谈兵机、务以礼义整顿为主,就是由于吴起受儒学影响而转兵学的缘故。不过吴起主张权变、诈诱和谋略离间之道,这与孙子的兵者诡道思想如出一辙,所以后世熟知兵事者多将此二人并称孙吴。

开纵横家学术先河的是姜太公,当年太公以谋略起家助周灭商,而孙武秉承太公遗意,特别注重伐谋伐交,因此总结出一套外交纵横学术。其实早在春秋初期,管仲就已尊周攘夷为政治纲领,以此来团结中原诸侯共同孤立楚国,管仲此举已经可以算是外交战的雏形,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而纵横家学术,到了战国时代尤为流行,此时期可谓是奇谋百出,而张仪魏冉范雎吕不韦等人,在秦国实行商鞅政策的基础上,长期使用纵横学术,才有了秦国统一中国的壮举。

而儒家学术,承统自周公。周公治周,在殷商灭亡周廷政局稳定以后,由于当时中原地广人稀,而中央周廷的威权显赫、封建制度组织结构的严密和井田制度的均匀分配,也给周公实行重礼教的典章、制度奠定了基础,这才有了盛世,周公治理天下的理论,最终被孔孟承袭,最终导致儒学诞生和兴起。

不过西周灭亡时,由于周平王仓皇东奔依附郑武公,当时平王忙忙如丧家之犬,这种局面也是周廷权威丧尽的一种表现。而此后东周庸主频出,根本没有重振周廷威权的可能,而华夏也由此进入虚主状态,随之而来的就是无法避免的诸侯竟起纷争。

而诸侯为了自保,就必须采取富国强兵的政策,而此时封建统治制度全然崩溃,这就意味着周公和儒家的礼乐典章制度,根本不适用于那个时代,这才有了春秋战国时代儒家学术不被重视的情况发生。

不过儒家学术的重教育、正道德、崇仁义、励忠孝、明是非的观点,非常适合与太平治世,也为中华人民立下了道德基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至于诸子百家中的其他学术,我想说的是,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有阐发哲理的,有讲究玄学的,有求兼爱天下的,也与讲究独善其身的,不过除了法、兵、纵横、儒学之外,其他学术对政治、军事方面的影响不是很大,在此就不加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