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西安经开区举办“四新战略”行动方案发布会。

全新的战略布局,标志着经开区的另一番“勃勃野心”。

01经开区的历史作用

西安在将近20多年的时间里,城市布局呈现着“南重北轻”的态势。南部几乎聚集了城市70%以上的城市商业、文化产业、产业经济等,甚至在人口分布方面,也呈现着南重北轻的格局。

即便是市政府北迁,大西安“北跨”“西融(西进)”战略实践,也依然没有很好平衡这种发展格局。

随着西安全面代管西咸新区,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西安的城市空间格局规划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种背景下,经开区发布新的战略规划,一方面是顺势而为,借势进一步打造西安的“北大门”;另一方面也是发展需要,也是经开区责无旁贷的“战略作用”所需。

经开区从设立至今,已经走过了29年的发展历史。无论是区域GDP,还是工业产值,都已经位列西安区县前三;综合实力在全国218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也位列第一方阵。

这里需要着重突出的是,西安的传统工业一直是发展短板,但是经开区在一定程度上补齐了西安的这块短板。虽然放在全国大环境中,西安的工业仍旧是短板,但是发展速度之快,已经稳居全国第一。

2020年,经开区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为1636亿元,到了2021年,已经达到了2000亿元以上,增速高达22.2%。

可以说,经开区彻底改变了“西安北大街以北是北郊”的呆板思维。

02经开区的“野心”

回首过去,经开区即将步入“而立之年”。在这29年中,经开区一直坚持“工业立区、产业强区”的发展理念。

在这一理念驱动下,经开区先后引进了吉利、隆基、华天科技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这些产业主体支撑了经开区汽车、新材料新能源等工业规模,发展出了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在西安的全部开发区中,经开区的面积不算是最大的,但是经济贡献绝对是最大的。它以全市1%的面积,贡献着约10%的生产总值,23%的工业增加值。

当然,这个成绩只是二十多年积累的爆发,不会是终止。在未来,经开区的上升空间和发展潜力仍旧很大。

这也契合了经开区此次提出的“四新战略”行动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新战略”行动方案具体举措是:

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基地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商贸服务业,打造内陆对外开放先导区、产业“自贸+”创新区、发展融合经济示范区。

建设目标是:内陆对外开放先导区、产业“自贸+”创新区、发展融合经济示范区

事实上,在西安今年的党代会上,也明确指出,要以经开区、渭北新城、阎良为载体,打造秦创原先进制造业示范带。

而经开区则是要:

通过秦创原先进制造业示范带引领提升工程、高质量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提升工程、产业链创新链“两链融合”提升工程、科技企业成长梯队引培提升工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工程、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提升工程、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升工程、科技创新人才高地建设工程、创新创业创造生态体系建设工程等“九大工程”体系,持续激发科技创新动能,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

在这种“雄心壮志”下,经开区到2025年将成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水平、科技成果转化成效位居全国经开区前列,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新能力辐射西北,成为国内重要的创新高地。

此外,在高铁新城、西咸新区的秦汉新城和泾河新城加持下,经开区将彻底改变西安传统“南重北轻”的格局,重塑城市空间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