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上曾有人说:“借钱是检验关系的唯一标准”。

这话虽然有些绝对,不过自古至今,借钱都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

毕竟世事无常,谁都有可能碰上一些难处。而当有亲戚朋友开口借钱时,就需要我们辨别哪种人可以借,哪种人不可以借。

借给对的人,感情升温,亲上加亲;借给错的人,恩将仇报,反目成仇。

老祖宗也总结了很多借钱的原则,比如:关系再好,这3种亲戚朋友来借钱,我们也尽量不要借。

1

好吃懒做的亲友

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人只要肯吃苦,愿劳作,日子肯定能过得去。

绝大部分没有病缠身的穷人,之所以生活困难,就是因为不思进取,好吃懒做。

有很多身残志坚的人,甚至比健康的人事业更加成功,就是因为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更加勤奋,所以天道酬勤,才收获了更多回报。

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对于那些好吃懒做的亲友们,一定不要借给他们钱。

这种人说好听了是不思进取,说难听了就是游手好闲,混吃混喝。

孔子的弟子宰予,夸夸其谈,而为人懒散。

有次宰予在大白天睡觉,孔子得知后,气得直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糟朽的木头,是无法加工成材料的,粪土砌成的墙壁是无法抹平整的,对于他这样的人我已经无话可说。)

好吃懒做者通常都没有自制能力,意志薄弱,如果因一时的心软将钱借给这种人,实则让他继续堕落,同时也会让他对你产生依赖性。

借了第一次,便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一旦你以后拒绝,他非但不因为以前的借钱对你感恩,反而会忌恨你。

最好的做法就是果断地拒绝借给他钱,让他受一次打击,兴许还能使他清醒清醒,若痛改前非,重新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也是功德一件。

2

不信守承诺的亲友

在知乎上有这样两句经典的话:

问:好朋友借钱,说月底还,却一直拖了两年,这是什么心理?

答:品质而已。

是啊,品质而已,看似简单短暂的四个字却让人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是否值得深交,就看他对待还钱这事儿的态度。

有的人或许明白这个道理,但是每次朋友来借钱的时候,他都会毫不犹豫地拿出钱,他觉得既然都是朋友,碍于情面,那不借也说不过去。

可是每次借出去,等还钱的时间到了,不但钱没要回来了,就连所谓的“朋友”都不见了。

《论语》中有句话:“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

明朝时,有个穷秀才,为了进京赶考,找财主家借了钱。没曾想,财主家冬天失火,烧毁大半房屋,把借据也烧没了。

秀才家人劝他,没了借据就别还了,反正财主不缺这点钱。谁知秀才正色道,别人手里的借据没了,但我心里的借据还在,我不能昧着良心做事,坚持还了钱。

我们常常感叹,借钱出去容易还钱回来难。借钱不还的那种人,失去信用,只会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其实,借的是情,还的是恩。按时还钱不仅是诚信,更是一个人人品的体现,懂得感恩的人才能走得长远。

借给不信守承诺的人钱,最后吃亏的是你自己。

3

爱慕虚荣,喜欢显摆的亲友

《道德经》有云:“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意思是说,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于浅薄;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

换句话说,如果爱慕虚荣,贪图表面的荣耀,讲究排场,喜欢到处显摆的人,就一定不是大丈夫,而是小人。

生活中这种人并不少见,喜欢打肿脸充胖子,乐于显摆炫富,一边吹嘘自己多厉害,一边贬低别家不如他们家。

欠一屁股的债,却在朋友圈晒名牌包包;

有还不完的信用卡,却频繁出入各种高端场所消费;

拿着父母救济你的钱,却对父母屏蔽朋友圈到处去旅游。

可是,就是这样“厉害”的人,在某天他却会向你求助,借钱救急。

电影《一代宗师》有一句经典的台词:人活一世,有的成了面子,有的成了里子,都是时势使然。

真正有实力的人,不会过于热衷大张旗鼓虚张声势。

因为有了里子,就不必靠面子来让别人高看自己一眼。

欲望是无止境的。这样贪图虚荣的人,通常是没有偿还能力的,而且喜欢把借钱的手伸向亲近的人。

如果不想自己的血汗钱打水漂,当他们开口向你借钱时,请一定要拒绝。

※ 本文系京博国学原创,转载请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