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韩国《东亚日报》报道称,继半导体之后,被称为韩国“第二支柱产业”的电动汽车电池行业,越来越担心技术可能泄露给美国。根据韩国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传出的消息,韩国三大电池厂商在赴美投资过程中,均被要求“共享核心技术资料”。

美企霸凌韩企,逼迫“共享核心技术”

据《日经亚洲》25日报道称,据了解,今年早些时候,LG能源解决方案公司收到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要求分享敏感技术信息的请求。LG能源解决方案公司已决定与通用汽车建立电池合资企业,并在美国设立3个工厂。通用汽车在与LG能源解决方案公司进行合资企业相关的谈判过程中,“为了确认电池的安全性”,索取与稳定性直接相关的电池输出相关实验数据。但专家担心,如果追溯实验数据,可能会暴露与电池设计和制造相关的关键知识及技术。一位电池专家表示,“即使是很小的信息,对汽车制造商也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美国福特在与韩国SK集团的电池制造商SKOn协商电池合资计划时,也要求共享电池密度相关技术。在谈判过程中,当被SKOn告知难以共享被韩国《产业技术保护法》指定为国家核心技术的电池设计、制造和评估技术时,福特公司去年9月甚至直接访问了韩国产业资源通商部,要求证实韩国企业的说法是否有法律依据。对此,韩国产业资源通商部相关人士表示:“据我所知,福特和SKOn仍在就技术‘共享’进行拉锯战。”

《东亚日报》的报道称,韩国电池行业为了抢占市场、防止客户流失并确保供应商稳定,一直推动与整车制造商合作建厂。整车厂商也可以借此以低于市场40%—60%的价格稳定获得电池供应。这表面看起来是双赢的结构,但内部却存在着技术外泄的“火药库”。美国通用、福特等汽车制造商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车用电池的自给自足,而与外国电池企业合作仅是这个过程的中间阶段。由于韩国电池企业无法简单拒绝作为主要合作伙伴的美国汽车制造商的要求,目前只能提供部分资料。

去年9月25日,美国政府以“稳定芯片供应链”为名,要求跨国半导体企业在45天内交出公司的库存、订单和销售账簿,11月8日是最后期限。当时韩国有分析担忧,由于近年来中国一直是韩国半导体的最大海外市场,因此如果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响应美国政府的要求,就相当于把韩国第一大客户中国的机密资料泄露给美国。

韩国《首尔经济》的报道称,虽然美国政府今年1月25日公布了去年11月150家半导体制造企业提交的数据分析结果,但仅表明新冠疫情导致全球芯片需求大幅增加,且芯片平均库存从2019年的40天下降到不足5天,并没有拿出任何解决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失衡的对策,美国政府的做法令人质疑。

《日经亚洲》分析称,如果围绕技术共享的“拉锯战”继续下去,美韩在电池生产方面的合作可能会陷入停顿。

《韩国经济》3月26日的报道称,根据现行的韩国《产业技术保护法》,如果是泄露相关核心技术,可被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和15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7.9万元)以下罚款。去年年底,韩国政府决定将半导体、电池、造船等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重大技术确定为国家核心技术,并正在开展相关工作。今年8月,韩国将实施《国家尖端战略产业竞争力强化和保护相关特别措施法》,预计半导体领域技术将大幅被列为国家核心技术。

美国“黑手”伸向全球芯片产业

2021年11月8日,美国商务部要求各大半导体芯片供应商“自愿提供数据”的最后期限,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当天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她相信这些公司会在今天的最后期限之前自愿提交数据。

此前9月23日,美国商务部和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召集半导体行业人士开会讨论供应链问题。当天,美商务部发出通知,要求半导体供应链企业在45天内“自愿”提供相关信息,包括库存、产能、供货周期、客户信息等26项核心数据。信息征集对象覆盖整个半导体供应链,包括半导体材料和设备供应商、芯片设计和制造企业、分销中间商和终端用户等。

据统计,台积电当前占全球高端芯片产能达到58%,三星占18%。二者交出数据,意味着全球高端芯片订单数据在美国政府面前暴露无遗。

《韩国经济新闻》指出,披露核心信息将公开企业的半导体技术水平,可能令企业在议价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

《日本经济新闻》称,台积电、三星和英特尔这3家尖端半导体企业正在展开激烈竞争。在此情况下,企业对信息管理工作尤为敏感。非美国企业担心,内部信息可能流向与美国政府关系密切的竞争对手美国英特尔公司。

韩国《韩民族日报》更刊发社论直言,美方的要求已达到侵害韩国经济主权的水平,严重损害两国互信,对美国谋求建立的技术同盟也无帮助。

针对外界质疑,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称,如果企业不交,将发动《国防生产法》等强制措施。该法案由美国国会于1950年朝鲜战争时期批准颁布,旨在紧急状态时准许美国联邦政府直接指挥工业生产,储备战时物资。

在美国施压下,台积电、三星等企业最终“服软”。美国政府网站数据显示,截至11月8日,70多家企业已向美国商务部提交半导体供应链相关信息,其中包括亚马逊、思科、美光科技、台积电、联华电子、韩国SK海力士、日本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等知名厂商。

强索数据之外,美国还力推“半导体供应链回流美国”。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报道,2021年6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一项2500亿美元的《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其中约520亿美元用于资助半导体研究、设计和制造。

路透社表示,该专项基金将用于补贴英特尔、台积电、三星等企业在美国的工厂。《纽约时报》称,自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执政时起,美国就试图迫使芯片制造厂商回到美国,随着台积电2021年宣布在美国建立芯片工厂,这项政策正在宣告胜利。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经过与美国政府部门接洽,台积电决定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厂,三星也计划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投入170亿美元建厂并于2024年投产。但显然赴美建厂并不符合这些企业的最大利益。

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接受美《时代》周刊采访时承认,在美国建厂是由于“政治驱动”,“成本远高于台积电预期”。台积电本计划未来3年内投资1000亿美元用于扩张产能,但“越看,越觉得还不够”。同时,在美国本土招到合格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也存在困难。他表示,“半导体本地化不会增加供应链的弹性”,甚至可能“降低弹性”。

打压日本东芝

事实上,美方动用国家力量对他国企业实施制裁或者威胁,是屡见不鲜的。

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制造业全面超越美国。其中以东芝、日立、NEC为核心的半导体行业,产品更是畅销全球。这让美国十分担忧,于是开启了对日本半导体行业的“制裁”。

1982年到1984年,东芝的子公司“东芝机械”向苏联出口了8台车床,并为相关的车床配套了数控装置,提供了所需软件。需要注意的是,当时西方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受到“巴黎统筹委员会”的限制,日本是“巴统”成员国。美国军方发现追踪苏联潜艇变得困难,后来了解到是因为进口了日本的设备,开始追究日本企业的责任并展开调查。

1987年,美国掌握了苏联从日本获取精密机床的证据,开始对东芝进行制裁。为缓和事态,日本政府跟着追究了企业责任。“东芝机械”被迫缴纳200万日元的罚款,该公司的两名高管分别被判处10个月和1年的有期徒刑。另外,东芝公司不得不投入约1亿日元在全美50多家报刊刊登“谢罪广告”。

1988年美国最终裁定东芝3年内不得向美国出售产品,同时对日本政府施压,“获得”了东芝在军工方面的技术,东芝因此元气大伤。

美国政府1985年对日本半导体厂商发起反倾销诉讼,逼迫日本政府进行半导体谈判。1986年9月,双方达成《美日半导体贸易协定》,协定限制日本半导体对美国的出口,并鼓励日本将美国半导体产品的市场份额增至20%。曾经独霸天下的日本半导体企业迅速衰落。

阿尔斯通惨遭“肢解”

阿尔斯通在能源领域曾拥有多个“世界第一”:水电设备世界第一,核电站常规岛世界第一,环境控制系统世界第一。

曾经流行一句话,世界上每4个灯泡中,就有1个灯泡的电力来自于阿尔斯通的技术。这让行业内的另一个巨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感受到挑战。

2013年4月14日,时任法国阿尔斯通集团锅炉部全球负责人的皮耶鲁齐,在抵达纽约肯尼迪机场时被戴上了手铐。当时他去美国出差,还没下飞机就被美国联邦调查局探员逮捕。这场抓捕不仅仅是针对他个人的行为,而是美国政府针对法国阿尔斯通的系列行动之一。

经过多次交涉和沟通,2014年12月22日,阿尔斯通最后跟美国司法部达成认罪协议,被处罚金7.72亿美元。阿尔斯通的电力业务,最终被行业内的主要竞争对手——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收购。阿尔斯通这家曾经横跨全球电力能源与轨道交通行业的商业巨头,因此被美国人“肢解”。

接连打压中国企业

近年来,美方多次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打压中国企业,主要手段包括限制投资、出口管制以及发布行政令直接干预等。

在限制投资方面,掌握敏感数据和信息是美方叫停中国企业对美投资的主要理由,主要执行机构是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

2018年1月,美外国投资委员会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否决了中国数字支付公司蚂蚁金服以12亿美元收购美国汇款公司速汇金国际的交易。

2019年4月,美外国投资委员会要求中国科技企业碳云智能出售其所持有的早在2017年收购的一家美国公司股权。专家认为,美外国投资委员会在收购案完成之后取消交易,表明美国政府对中国企业进入美国的限制加码。

在出口管制方面,美方主要通过将中国实体或个人列入所谓出口管制“实体清单”来达到打压目的,被列入清单后,需要获得美国商务部颁发的许可证,才可购买美国技术。

2020年12月,美国商务部将中芯国际等59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华尔街日报》指出,美国政府意在借此限制中国企业获得先进芯片生产技术。据统计,自2018年3月22日至2021年12月18日,美国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共把611家中国公司、机构及个人纳入到实体清单中。

此外,美国总统还通过签署行政令,以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为由,强制叫停中国企业在美运营或禁止美国实体或个人与中国企业交易。比如,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两次出台行政令,以“威胁国家安全”、担心数据泄露为借口,试图限制微信和TikTok在美运营。

根据美国财政部发布的《2021年制裁评估报告》显示,自“9·11”事件以来,美国对他国实施的经济和金融制裁呈爆炸性增长。截至2021财年,美国已生效的制裁措施累计达到9400多项,比20年前增长了近10倍。

此外,美国财政部称其后续将考虑采用五项措施,一是将制裁与清晰政策目标有机结合的新结构性政策;二是在适当时协调多边制裁;三是调整制裁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政治和人道主义影响;四是确保制裁措施容易执行且具有适应性;五是投资于美国财政部制裁相关技术手段、工作队伍及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更新五项措施,使其跟上全球金融系统的发展变化节奏。

责任编辑:蔺弦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