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自:深圳大学总医院眼科

深圳大学总医院眼科介绍:深圳大学总医院眼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临床科室。 科室成员包括:医生13名、高级验光师、技师及护师数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0名;所有医生均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及执业医生资格证,均有在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眼科、进修、规培的经历;其中博士3名,分别曾在英国艾伯丁大学眼科、美国哈佛大学Schepens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工作。视光中心设备齐全,已引进了角膜地形图、IOLmaster、综合验光仪等设备,长期开展角膜塑形镜、RGP等验配,提供高标准的专业验配、随访服务,视力、裂隙灯、角膜地形图等常规复查项目免费,定期提供镜片清洁服务。

疫情期间,吃得多,动得少,摸了摸日渐凸起的肚腩,看了看飙升的血糖,眼神恍惚,悲从中来。

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居全球首位,而其中的一大严重并发症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导致成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性视网膜 病变早期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仅有轻微视力下降,但容易被患者混淆为白内障、老花眼等,如果不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早期:患者开始感到视力下降,轻微的视物变形,偶有眼前暗影遮挡,眼底视网膜会有少量出血、渗出。

晚期:视力骤然下降,甚至看不清眼前手指,眼底视网膜可见新生血管或大片视网膜出血,甚至玻璃体积血或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糖尿病眼底检查与治疗

0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都要定期检查什么?

对于糖尿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是需要定期行散瞳眼底检查,此检查安全无痛,早发现早治疗,可极大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视力丧失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若有明显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眼底改变,建议完善视网膜血管荧光造影(FFA)、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让医生能更精准的判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变程度,以此帮助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糖尿病视网膜眼底(从早到晚期进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及预防

DR可防、可控,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对延缓病变进展、减少视力丧失至关重要。定期随诊,接受必要、适当的视网膜光凝和玻璃体手术治疗可以使90%的患者避免严重视力下降。

眼科治疗包括激光治疗、玻璃体腔内注射药物以及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等方法。根据DR分级不同及是否合并发黄斑水肿,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或联合治疗。

激光光凝术: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是治疗DR的重要手段,分为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黄斑激光光凝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激光光凝术是高危PDR患者及某些严重NPDR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激光治疗的目的是减少视力进一步下降的危险,尽量保全视功能。高危PDR患者应迅速施行PRP治疗。约50%的重度NPDR患者在1年内进展为PDR,15%进展为高危PDR,应考虑行PRP治疗。

玻璃体腔注药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

VEGF是参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病理生理过程的一个重要因子,已有大量证据显示抗VEGF治疗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治疗中的疗效,包括新生血管青光眼的治疗。

目前临床常用抗VEGF制剂包括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适用于威胁视力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玻璃体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局部应用也可用于威胁视力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黄斑水肿。采用玻璃体腔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要考虑高眼压和白内障形成的并发症。

玻璃体切除术:

增殖期进展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玻璃体手术适应证为不吸收的玻璃体出血、增生性DR纤维增生膜、视网膜前出血、视网膜被牵拉以及牵拉导致的视网膜脱离、牵拉孔源混合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合并白内障、玻璃体出血合并虹膜新生血管等。

建议筛查时机

1.青春期前诊断的1型糖尿病(T1DM)患者在青春期后开始检查眼底。青春期后诊断的T1DM患者建议在病程5年内必须进行第1次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筛查。T1DM患者开始筛查DR后建议至少每年复查1次。

2.2型糖尿病(T2DM)患者应在诊断后尽快进行首次全面眼科检查。

3.无DR者至少每1~2年复查1次,有DR者则应增加检查频率。中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 R)患者每3~6个月复查1次。重度NPDR患者及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应每3个月复查1次。中度及重度PDR应由眼科医师进行进一步分级诊治。

4.良好地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可预防或延缓DR的进展。

5.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应避免应用噻唑烷二酮类(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6.妊娠合并DR的治疗,对于女性糖尿病患者,妊娠会加速DR的发生和发展,激光光凝术可用于治疗孕期重度NPDR和PDR。此外,越来越多研究开始关注神经保护在DR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早筛早防可延缓DR的发生发展;对严重DR患者,科学规范处理,降低失明率,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资料: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视网膜病变学组.糖尿病相关眼病防治多学科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 13(11): 1026-1042.DOI:10.3760/cma. j.cn115791-20211006-00534.